充满希望的“中国第三区”


充满希望的“中国第三区”
●  王民官
 
        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之后,我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于2010年6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
        所谓两江,系长江、嘉陵江交汇之地的意思,这是中国的第三个副省级新区,前两个分别是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两江新区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第三区”。两江新区的面积为1200平方公里,包含重庆市渝北区、江北区、北部新区、北碚区(含蔡家组团)的部分区域,可开发面积约为650平方公里。但去除已建成区域150多平方公里,实际两江新区的可用面积为450多平方公里。
        国务院批复文件明确提出:两江新区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要着眼于建设内陆开放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可见,国务院所批复的“两江新区”将享受国家给予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包括对于土地、金融、财税、投资、对外贸易、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
       在有关“两江新区”总体方案中,重庆对其新的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长江上游地区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两江新区发展的产业模式将布局轨道交通、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并设立国家级研发总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灾备及数据中心三大战略性创新功能基地。
       事实上,实现内陆对外开放,是重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唯一路径,而两江新区是一个高层次的开放平台。况且,这个区域拥有中国首个内陆水港加空港保税港区,交通、科技、制造业发达,已具备成为中国西部对外开放门户的基础。“两江新区”的建设时间表是到2020年,届时其主要经济指标要达到地区生产总值5000亿元以上,占全市总量的1/4;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0亿元以上。重庆今年全市工业总产值预计将突破1万亿大关,“两江新区”相当于要再造一个重庆工业。
       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文件,两江新区将是政策最优的新区,其政策不仅是西部大开发政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国务院3号文件政策的叠加,同时国务院明确指出,重庆两江新区政策将比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
       因此,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认为,两江新区政策之优,不光是体现在税收等直观的刚性政策上,更重要的是在于改革创新、开拓开放的权力上。“这给了我们无限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善于从制度层面上探索开发区加快发展的路子,要敢于创新,要总结全国开发区经验,同时加以创造,许多方面要先行先试,不断探索出加快发展、快速壮大的新经验。”
       从国家的发展战略上看,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随着“两江新区”的获批,可以看做是新一轮西部大开放的标志性事件,体现了国家新一阶段西部大开发“重点地区重点开发”,以点带面的特点,它将深刻改变西部的经济面貌,对缩小东西区域差距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