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前的正确心态
昨天看了一部美国电影《乞丐博士》,当看到作为一名哈佛生的男主角在课堂上与教授辩论的一场戏时,不禁让我想起了身边的很多中国留学生。面对哈佛这样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学术天堂”,美国学生可以在课堂挑战教授的权威。只要你敢于突破传统的去思考,去区别于他人的视角审视社会,同时,只要你敢于张口表达自己的观点,哪怕是言辞不逊,教授也不会认为你在冒犯他。这源于你的观点能够令他折服,而非你的口气或者态度。在中国传统思想和教育环境下长大的中国孩子,习惯了在家听家长,在校听老师,单位听领导的循规蹈矩、言听计从的个性。思想长期处于含蓄、内敛和相对呆板的束缚下,从思想观念和意识上面对权威和威严表现出畏惧。这在我们澳际国际预科学校的学生中,就可见一斑。很多学生在家长的呵护下长大,失去了思想的自主性。
针对未来留学申请的专业选项、学校选择和就业方向的把握一头雾水,非常依赖留学顾问的指导,更是事事要听从家长的安排,生怕在哪个环节没有按照父母的意志去选择,会出现什么差错。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曾经在美国受过多年教育的人,我对这些同学出国留学的心理准备深感担心。留学不仅仅是要面对一段新的学习历程和生活历程,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次心理历程的挑战和磨砺。如果一个连自己的学校申请、专业选择还要依赖他人的学生,即使你的雅思拿到了最高分,你出国留学面对困难不能自主面对和自我驾驭的话,留学之路依然会充满艰辛和不确定性。那么,留学前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正确心态呢?
我想,首先需要同学们有非常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清楚自己留学的目的。目标是一切前提,只有抱着一个明确的信念,你就会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懂得如何去克服。你就会在面对矛盾焦虑的时候,始终不会做出偏差的选择。你就会在方向模糊或暂时迷茫的时候,不会走错方向。所以,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目标,对于即将留学的学生来说,是一切心态的前提。
第二,学生具备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不要事事依赖他人。要知道面对海外大学纷繁庞杂的学籍注册、报到、分班、上课和学分计算的手续,再加上繁重的课业,如果一个人没有独立的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是很难应付的。
第三,需要学生具备自我调节的心理适应力。要知道在国外陌生的环境里,点点滴滴都会让你感受到生活的压力。留学不同于旅游,每天清晨你要面对的不是一条崭新的旅程和令人兴奋的未知的探险经历,而是繁重的课业压力和不可小视的测验、考试,以及对于每堂课前需要做的充分准备,以及陌生同学眼光,严肃的老师们的提问,这些都足以让你在留学初期感到早晨升起的太阳看上去不再那么可爱。当你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时,你不会如释重负的放松下来,而是开始要为第二天的演讲或分组讨论,进行资料的准备或演练。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很多同学会因此而患上抑郁症或选择知难而退。
第四,学生要在心态上客观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正确认识对方国家的文化和习俗,对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生出国留学,无论是去哪个国家,都会接触到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文,这就需要我们的同学无论对对方的文化是否了解,都要有一个正确的包容的心态去面对。不要见任何事物或行为都大惊小怪,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准和看法去看待国外人的行为和社会现象,要学会吸收和包容,并且学会对有益于自己成长的经验和知识学会吸纳。
我想,作为一个留学生需要准备的很多,但有一个正确的留学心态,是所有准备的前提。我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独立自主、成熟稳重、坚韧不拔,有着自身的民族气节,同时能够包容多元文化的国际留学生。先不要说让我们的同学,进了海外大学就敢于去挑战教授,就敢于去质疑权威,但就明确自己的留学目的和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一点是留学成长历程的基石和起点。我希望在这一点上,我的学生们和所有即将留学的同学们,能够花时间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再去决定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