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西宁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湟水河水污染问题已日趋凸显,湟水河流域西宁段11个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中有6个断面超标(2008年11个断面中7个断面超标),均为劣V类水质。湟水河污染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全力做好“创模”工作,力争湟水河水质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要求,今年,我市在湟水河流域西宁段全面开展综合整治工作。截止到目前,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污染治理如何,记者日前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题采访。
绝不让湟水河成污水河
3月22日,市政府3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水污染综合整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确定了2010年通过实施西宁市区307个生活、生产及混合排放口截污纳管整治、提高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排水管网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企业水污染治理、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和综合利用率、开展河道及农村面源整治等具体措施。
方案实施以来,省、市领导对湟水河治理工作给予了极大关注,并进行现场查看,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治理工作,部署治理任务,解决治理资金等;同时,市委督察室、市政府信息督察处要求各责任部门于每月30日前以督察专报的形式将整治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上报。
为保证综合整治工作有序开展,确保整治效果达到方案目标要求,市政府同各责任区县、部门签订了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水污染综合整治目标责任书。切实将整治工作责任落实到了各单位各部门,各单位各责任部门也按照方案和目标责任书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
多副“猛药”齐下治理污染
据介绍,根据方案的要求,我市已完成湟水河一期治理工程中32个排污口治理,截流污水2万吨/日;同时,市排水公司计划于9月完成市区76个排水量大、施工条件成熟的污水排放口截流工作,污水收集量5万吨/日;对列入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水污染综合整治计划的23家企业、医院治理工作进行督查,对工作进展缓慢的,下达了督办通知,要求必须于9月30日之前完成整治任务;为规范畜禽屠宰,减少屠宰废水污染水环境,市商务局印发了屠宰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并会同工商、农牧等部门加大了管理力度,取缔私屠滥宰;市政府组织市水利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召开专题会议,讨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方案问题,对正在建设的湟中、大通、第三污水处理厂加紧施工;市发改委、市经委、市水利局、市环保局等部门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企业、污染严重项目的备案审批,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市财政局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筹措市级资金并争取省财政专项支持,同时,做好1000万元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的衔接与拨付工作;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四区三县政府开展了河道及两侧垃圾清运工作,各区成立了河道卫生巡查小组,查处倾倒污水6起,拆除直排厕所5座,清运河道及两侧生活垃圾30吨,建筑垃圾20多处;各区、县目前正在对沿河两侧茶园、农家乐等进行调查摸底,对不符合方案要求的单位集中进行整治。
综合整治依然任重道远
据了解,虽然我市目前已经开始对湟水河污染进行综合整治,但通过四五月份对湟水河水质监测结果对比,水环境质量仍然没有明显改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排污口截污工作正在实施,大量的污水仍未截流;二是第三污水处理厂、三县污水处理厂未投运,截入排水管网的污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三是河道及两侧生活、建筑垃圾清运工作进展缓慢;四是城市部分污水管由于历史遗留原因,管网直径较小和雨水、污水没有做到分流,雨季混合污水溢流直排入河道情况依然较为突出。同时,部分区、县、部门工作力度不大,没有组织开展有效的专项整治工作及采取有力的整治措施。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有效的行动,才是到达成功彼岸的惟一途径。为了实现“创模”各项指标达标,我们还要做的很多。改变湟水河水质,不但是实现“创模”的关键所在,也是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