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辛 【五辛】
﹝出梵网经﹞
首楞严经云:是五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大力魔王,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为魔眷属,永堕无间地狱。是故求菩提者,当断世间五种辛菜也。(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大蒜],大蒜者,至荤至辛之物也。
[二、茖葱],茖葱者,薤也。其形似韭类,山葱也。
[三、慈葱],慈葱者,乃葱之正名也。
[四、兰葱],兰葱者,即小蒜也。杂阿含经云:非小蒜,木葱。是也。木葱即韭也。
[五、兴渠],兴渠者,叶如蔓菁,根如萝卜,生熟皆臭如蒜。出于阗国,华夏不产,故不翻也。
(《三藏法数》明·一如等撰)
附注:何谓五辛?
辛(梵语parivyaya),西藏语spod(药味之义),指五种有辛味之蔬菜。又作五荤。与酒、肉同为佛弟子所禁食之物,据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所载,此五种之辛,熟食者发淫,生啖者增恙,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然诸饿鬼等则舐其唇吻,常与鬼住而福德日消;大力魔王现作佛身为其说法,毁犯禁戒,赞淫怒痴,令人命终为魔眷属,永堕无间地狱,故求菩提者当断世间之五种辛菜。
关于五辛有诸多异说,然可约略归为如下二说:一、指大蒜、革葱、慈葱、兰葱、兴渠等五种,此为梵网经所举。二指蒜、葱、兴渠、韭、蔑等五种,为菩萨戒义疏卷下所举。(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问:韭蒜葱皆是植物,世俗说它是荤不是素,其说如何?(吴妙荣)
答:植物有恶臭者,名之曰荤,若是动物,则名曰腥,请看荤字属于草部,腥字属于肉部,当能会其字义矣。(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
问:五荤菜之菖一种,本省有吗?称何名?(何永丁)
答:本省有,俗名独头蒜,科名薤。(出处同上)
问:有人说持戒时不可吃蒜葱韭菜,是实否?为何戒食?(施万进)
答:葱韭薤蒜兴蕖,为荤性植物,气味恶臭。食之昏人神智,且有生淫增恚之害,故持戒者远之。(出处同上)
素食人如何看待素鸡、素鱼
吃素食之人,为何还会听到吃素鸡、素鱼、素排、素三层肉等等,若如此,是否心地不清净之嫌?
当今的佛教界在台湾宝岛最为盛行,远胜过诸多宗教,这是大众有目共睹无争的事实。
诸君应明白,素鸡、素鱼、素排、素三层肉等等之素料,是做生意的老板方便权宜,好让素料花样众多,迎合大众口味以求得利润之方便法门罢了,对有心修行之人,没有什么好坏争辩之有!
难道学佛之人不明白素鹅、素鱼、素排…等一切素料是由植物性取得吗?我相信行者明明白白;难道学佛者对一切假相的幻化不能自觉吗?我相信行者是清清楚楚的,既是非荤的,而是植物性素料取得,又是一切假相,行道者内心何有贪著鹅肉、鱼肉、排骨肉等染味之有!
毕竟修学佛道之行者,各个皆知杀生(梵语pranatipata)吃荤的因缘果报,内心正见无惑,动念杀生皆不可以了,遑论杀之食之,简述佛陀制杀戒五点因缘:
一、杀生罪业深重,不能入佛门解脱正道。
二、杀生害命,违背大慈悲心。
三、众生(梵语bahu-jana)皆为过去生中之父母、眷属。
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梵语buddha-dhatu)。
五、因果循环故。
若对有心学佛入道者而言,这是钻牛角尖,豆腐中挑骨头的质难者,不值与之论之!若是真的实有不知而发问,答案即此也,理应有勇气接受正法洗礼,才是面对追求真理的好典范。
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梵语pitr),一切女人是我母(梵语matr),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是杀我父母。”(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素食浅问
问:“上游放生,下游在撒网,我们不吃众生肉,远比放生这么原理来处理这个问题可以吗?无行中减少众生造业的机会。”
答:正确!素食就是远离杀生,人人都能够素食,这些杀害众生的人,他想以这个去牟利的机会就没有了,他也不会去干这种行业了,一定要去改行。所以素食是远离杀业最好的方式。(净空法师《学佛问答》21-90-37)
问:“我学佛多年坚持素食,和单位同事同餐的时候,肉制品剩得很多,都被白白的扔掉,非常浪费,我是否可以将这些干净的肉制品送给那些吃肉的人?”
答:可以。因为这个不是杀生,他们丢弃的东西浪费是过失,不是好事情,你能够把它分给一些贫苦的人家,这是一桩好事情。“现在我因为怕吃肉的人跟众生结冤仇,而不敢这样做。”你可以这样作法,你念佛给他回向,念往生咒给他回向,都非常好,给这些众生结法缘。(出处同上 21-90-38)
问:“因工作环境没有素食,故吃肉边菜。请问:每天吃肉边菜,是否破戒?或每天以素面包取代?请老法师慈悲开示。”
答:你有没有受戒?没有受戒当然不必说了。如果你受了戒,我就请教你:你的戒本哪一条说戒肉食?有不吃肉这一条戒?戒律只有不杀生,没有说不吃肉。所以你就放心,不要把这个事情摆在心上,吃肉边菜很好。过去惠能大师在猎人队里吃肉边菜吃了十五年,他是禅宗的祖师大德。
但是,素食确实是有好处,尤其是现代的肉食,病菌太多。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饮食能够选择素食,是最健康的。可是现代的素食很麻烦,那个菜有农药,米里头也掺着化学东西,那个米拿出来很漂亮,实在讲都有毒素。从前李炳南老居士常常感叹:“我们现在哪里是吃饭?三餐服毒!”这话说得有道理,三餐在服毒!可是天天在服毒,我们的抵抗力也加强了,真的,抵抗力加强了。如果要过像从前的生活,没有农药、没有化肥,吃这样的蔬菜,如果吃上两年,到都市里头来,我看一个月都受不了,他就会中毒。所以这些事情都不要把它放在心上,一切随缘。我们卫生一定要注重。
佛当年在世,生活是托钵。托钵,一定要随缘,斋主供养什么吃什么,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以佛家托钵讲“三净肉”,吃这个肉,没有看到杀生,没有听到杀生的声音,不是为我杀的,这个就许可,都是养慈悲心。学佛素食在全世界只有中国,全世界的佛教徒都没有吃素,只有中国吃素。中国佛教徒为什么吃素?素食是梁武帝提倡的。他是我们佛门的护法,他读《楞伽经》,读到经上讲:“菩萨慈悲,不忍心食众生肉。”他读了很受感动,他就素食。他开始素食,首先响应的是出家人,以后在家同修也都采取素食。素食运动是中国人提倡的,这个运动非常之好。素食,中年以上确实非常健康,值得推广的。可是你在工作不方便的时候,吃肉边菜可以,不必把这个放在心上。(出处同上 21-90-44)
吃荤的人可以念佛吗
佛以慈悲为本,汝既吃肉,即无慈悲之心。此语乃为汝真实修行者说。若泛泛悠悠之人,虽不吃素,亦可念佛。非吃荤者,就念不得佛,不可不知。(文钞三编卷二复陈莲英女居士书)
按理宜净素。虽势难即净,但宜少食。即食,亦当存一怜悯度脱之心。非吃荤人念不得佛也。(文钞三编卷三复马宗道居士书一)
不吃长斋,可不可以在家中敬奉西方三圣像?
可以敬奉圣像,但在吃荤腥的时候,或者做其他杂事的时候,应该遮住佛像,以免不洁。(李炳南原著《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念佛不吃素,临终能够往生吗?
有助念者就可以往生,但还是练习吃素好,‘不结冤孽债,临终无障碍。’如果没有条件吃素,就可以方便吃五净肉。(出处同上)
戒淫茹素
儒家说食色性也。佛制戒淫茹素,二者孰是
都对。因为儒家说的是世间法,佛说的是世出世间法。其实儒家的中心思想是修、齐、治、平,并不是食色性也。但是许多人,谈起吃喝玩乐,就捧出孔夫子为挡箭牌,若是谈‘四维八德’,就说现在是太空时代,提那些老八股干什么?因此不但不捧孔夫子,而且还要咒骂,这是多么可怕的事!
我们应该了解孔夫子著书立说的目的,是教民易俗,匡正时弊,除了食色性也之外,还有‘世之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纵)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辱),四不孝也。好勇斗很(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又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以及‘侍君不忠非孝也,居处不庄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忠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还有‘君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则水方,盂圆则水圆。’
我没有读什么书,也不会读书,但将记忆所及,略举数则,作为我们谈话的资料。可是儒家说的这些警语,人皆充耳不闻,而有利于己的食色之言,则终身诵之,殊属不妥。
至于佛制戒淫茹素,与儒家的‘万恶淫为首’和‘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的思想是相通的。而出家人戒淫,旨在断爱,既无家室之累,养育之忧,方能安心办道,为人师表。但对在家人,只戒邪淫,如人人守之勿犯,则现在社会上许多不正当的行为也就灭迹了。
谈到素食,当然与杀生有关,而戒杀的目的,是为了求得真正的平等。所谓男女平等,种族平等,……依佛理来说,还是假平等,要万类平等,才是真平等。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就该平等。所谓万类平等,并不需要把它们都养在家里,人畜一堂,只要不无故伤害它们,而使其各从其志,各安其位就好了。
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所谓几希者,就是其形不同,其心不异的意思。如果说人类杀害虫鱼鸟兽是应该的,那么世界上强凌弱,众暴寡,也是应该的,反正是比拳头嘛。但人知道报仇,则畜亦当索命,这是必然的道理。要想世界和平,除了慈心不杀,决无他策。希望有志之士,拥护佛教推行世界护生运动,共谋永久之和平。果能如是行去,必可重见舜日尧天于今世了。(知义法师著《初机学佛决疑》)
问题:如何去除淫欲心?
答:我介绍你去念一本书,《安士全书》里面有一部分《欲海回狂》,就是讲这个问题。你自己好好的去读。它另外一篇,《万善先资》是戒杀,《欲海回狂》是戒淫。众生的罪过,这两种是最严重的,所以周安士对于这两桩事情说得非常详细,说得非常之好。有理论,而且举许许多多业因果报的事实,提供我们做参考,应当要学习。这两部分,我们将来也希望把它拍成连续剧,我们有这个计划在做。(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二十二 2005/12/23)
慈悲戒杀,植物也有生命啊
佛教讲慈悲戒杀,植物也有生命,何以不戒?
心佛众生,本无差别,迷之为三,悟之则一;即一即三,非三非一。
客:既无差别,何须修证。
僧:修乃修其未断之惑,证即证其已悟之真。佛教戒杀,源于同体大悲。佛与众生,相虽有殊,体则不异。现以我们的身体来解释同体。所谓‘我’,是由五官四肢……组合而成,若以五官四肢等物喻为众生,则我即等于佛,无论任何人,绝不无故的伤害自己身体任何一部分。大家倘能作如是观,保证不会造杀业了。
三国时候的魏文帝要杀他的弟弟,命他七步成诗,否则,即杀之。他弟弟说:‘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因此使他的皇帝哥哥,悟及同体之理,得免于死。如明此义,就知道佛教戒杀的道理了。
至于植物也有生命,佛并不是不知道,否则,怎会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但是为了教化的方便,不得不把宇宙万有分为有情和无情两类。动物因有运行和情识的功能,故称有情,植物则否,乃称无情。这是依万有的现象作权巧的划分,但体性无二无别。请看易经系辞说:‘在天成象(体),在地成形(相),刚柔相推(因缘和合),而生变化(万有)。’这也是说明从体起用的道理。
转载注: 植物没有血气,动物有血气,这是为什么吃素不吃荤的原因之一。
客:这样说,杀害有情众生固然不对,但砍伐草木也不合理,素食荤食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僧:关尹子说:‘天地万物,无一物是吾之物,物非我物,不得不应(用),我非我我,不得不养。’儒说:‘食色性也。’由此可见,众生的色身,需要饮食物质才能生存,是自然的。以人来说,肉食固然可以充饥,但吃叶菜也不会饿死,论营养还比肉类好。要吃肉是人为的。不戒砍伐草木,是‘贤贤易色’的办法,既不影响人们生命的安全,又能维护畜类生存的权益,达到修行的目的。
你读过孟子没?齐宣王不是说:‘何可废也(不吃),以羊易之(素食)。’教人素食虽然与羊易之目的不同,但理却很相似。同时我们只要能依教修行,等到有了定功以后,食量就会逐渐减少,或者完全不吃,也不致于饿死。到那时是以法喜禅悦为食,好像停止不用的汽车,不必加油了。
客:我相信有情众生,依教修行,必能成佛,无情众生有无佛性?能成佛否?
僧:以前我不信无情有佛性之说,后来才深信不疑。如果无情没有佛性,生公说法顽石怎会点头?以前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弟子们思佛心切,就用栴檀雕了一尊佛像,以资景仰,后来佛回来的时候,像亦出迎,佛即为像授记,这就证明无情不仅有佛性,而且也能成佛。关于草木成佛,天台宗已有详细说明,密宗亦有非情成佛之说。论理,宇宙万有,都有佛性,论事,情与无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怎奈个中的道理太微妙,一般人难以体会,但愿努力如法修行,时间久了,相信比我了解的更具体些。(知义法师著《初机学佛决疑》)
问:佛教中,出家二众,不食肉类,谓众生皆为过去累生父母,并为未来诸佛故,不忍去吃众生之肉,但是在经典上说及天人,在天界中福报享尽时,有时堕为木石金土。那么蔬菜中亦有众生所堕者,出家二众若食了蔬菜岂不是犯戒?(张葆衡)
答:天福享尽,堕落下道,尝闻之矣。至于化为木石,区区看经太少,尚未见之,只可存而不论,以俟通家。出家众食菜,应仔细洗涤去微虫,古未有自来水时,饮料尚须绢滤,类推可知。然戒杀之行,亦只是歇其心力,避其力所及者,尽我慈悲,其非心身作到者,只有听之。如呼吸及行步等,无一而不杀生,无心之过,既已重多矣,故不更作有心之杀。(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
问:植物是否有情?含羞草有知觉,捕蝇草能引诱昆虫消食,似与动物无异,若属有情,则食素与食荤是舍牛食羊远庖厨之意?(何博元)
答:含羞捕蝇等草,非有情也。情指心之种种变态,如喜怒哀乐等。含羞捕蝇草,不过植物中为最敏锐之感触者,此仍属物理关系。类似者甚多,紫薇搔指爪而颤巍,银杏抽毛绳而零落,高梁酒能萎绣球,桐油烟可落桂花,蕉叶抽于雷震,蕨菜生于猿啼。不但此也,矿物亦多如是,如琥珀拾芥,磁石吸铁之类,岂皆有情哉。(出处同上)
问:如果说植物有灵性,也应该有轮回,那么我们因为一顿素食伤害的生命,甚至于比一顿肉食伤害的生命更多。那佛教徒因为慈悲不杀生而素食,岂不是失去了意义?
答:这个不必说了,植物可以说有灵性,没有神识,它的神识是别的灵魂寄居在它这个地方,它本身没有神识。草木虽然还有神,草木的神迁移非常大,你在收割的时候,他知道,他就走了。他好像是游牧民族,他到处为家的,哪里可以住就住,不可以住赶快走,这跟树不一样。树神他住在那里时间比较久,他执着那是他的家,所以一定先给他打招呼。愈是年代久的树,那个神要是再住得久,我们常常讲就变成树精,成精了,有时候他也会现形,他确实会现形。(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十六 2005/9/9)
关于吃素的问题
没有吃素的人,念佛能不能往生西方?
虽然不能吃素,但也要戒杀,方便吃五种净肉,如此就不会妨碍往生。什么叫做五种净肉呢?第一,动物被杀情形没有亲眼看见的;第二,动物被杀时的惨叫没有亲耳听到的;第三,不是为我而杀的;第四,命尽自然死亡的;第五,动物吃剩的。(李炳南原著《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问:台北有位会友道心很强,但是却强调一定要吃素,而且严格要求太太儿女都要吃素,请问这样是否正确?
答:吃素是件好事,世界上有很多非宗教的团体都在倡导素食主义。因为吃素有益健康,但这要看什么人?假如一个小孩子正在发育期间,强迫他吃素,不但影响他发育成长,而且会影响其心理的正常。
一个工作十分忙碌的人,肝脏负荷重,他需要高热量、高蛋白,只吃植物蛋白是不够的。
吃素是有功德。就出家人而言,吃素在中国是必须的,但在外国如泰、缅传承上座部佛法的僧众却不吃素,何以如此?你只能问他们,我不愿谈这个容易起争的问题。就我们俗人而言,吃素与否,各凭志趣,不必勉强,如果杀生,这就坏慈悲心了,因为佛法最大的力量是慈悲,最大的动力是慈悲,最大的神通也是慈悲,我们若去杀生就不对了。佛有个方便法门,楞严经讲的三净肉──自己不杀、不为自己杀、自己没有看见宰杀。不但是佛法如此,孟子也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吃不吃素是自己的事。古德说‘吃是你的禄,不吃是你的福。’能够不吃,那是最好,如果白天不吃肉,而晚上梦中却大吃红烧肉,那很危险,死了要堕饿鬼道,倒不如吃三净肉算了。至于强迫全家人跟他吃素,这样不好,应该尊重每个人。况‘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何必勉强别人,让他烦恼呢?这显然已破坏了家庭的调和。(耕云先生著《解惑录一》)
附: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肉众生,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吃素与吃斋的区别
(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不食众生肉,仅食植物类,不食一切众生肉,亦不得食五辛,何谓五辛?就是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也。若能如是而食,是名吃素。吃素可成熟我们的慈悲之心,吃素不会与众生结恶缘,吃素会远离一切恩怨,吃素会逐渐消业障,吃素会净化因果纠缠。
菩萨戒云:‘若佛子,故食肉,一切众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若故食者,犯轻垢罪。’
菩萨戒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何谓吃斋呢?吃斋绝对不是吃素的意思,吃斋是过午不食之义,吃斋有包含吃素,但吃素未必包含吃斋;这是一般人把吃素说成吃斋的语病;吃素是吃素,未必有吃斋;吃斋一定有吃素,身为佛门弟子,应该要如此理念,若能理念这点,是名真佛子哩!
食肉十过,何等为十?
法苑珠林卷九十二中,记载食肉有十种过失:
一、众生是己亲,谓一切众生轮回(梵语samsara)于诸道,互相生育而递为眷属,以此因缘(梵语hetu-pratyaya),故所食之肉无非亲属。
二、见生惊怖,一切众生皆护身惜命,若遇食肉之人,则惊怖远离。
三、坏他信心,世间行善之人,若见僧者食肉,即生毁谤之心,以为佛门中无有真实修梵行者。
四、行人不应食,菩萨为求出离生死,当修慈悲之行而少欲知足,故不应食肉。
五、罗刹习气,罗刹者即是速疾鬼,习气者即是先世余习之气。谓沙门(梵语sramana)于宿世中曾经做过罗刹之眷属,今虽出家在佛门中,然因往昔之余习,故见食肉者欢喜亲近。
六、学术不成,学道之人若好食肉,则污染梵行,于如来无上圣道,出世解脱等,不得成就。
七、生命同己,学道之人应起慈心,谛观一切众生之惜命畏死与己无别,故当护惜之。
八、天圣远离,食肉之人,诸天圣人皆厌恶远离而不喜亲近。
九、不净所出,一切畜生以宿因不净之业,而成不净之身,其所食啖又多不净;学道之人欲修梵行而食彼肉,则亦不净。
十、死堕恶道,食肉者必常杀害畜生之性命,恶业日积,故命终后应堕恶道。
由此历历分明可见,为佛弟子应净化思想观念,由行为日益奉行茹素,减少杀业食肉之余习,免与六道众生一家亲共结恶缘,致使上升不得,反遭堕落沉沦。学佛应奉行慈悲之法门,与众生广结善缘,莫自困其身;若能依教奉行,反堕为升,日日茹素为斋,恶业渐消,如来藏性光明显耀,秒秒菩提,分分涅槃,时时法身,日日正觉,年年一真法界,最后成佛之者,也非你莫属也!
开悟圣僧云:“众生妄分别,有佛有世界;若了真法性,无佛无世界(梵语loka-dhatu)。”(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食肉边菜
问:餐食误饮肉汤或尝著混兽肉之蔬菜有何妨?(庄庆贤)
答:误食者,不为犯戒,以其无心也。尝试者,自是过矣。若因环境不许,食肉边菜者,又当别论。(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
问:拣肉边菜吃,则菜边肉必为不持戒者吃,亦即将罪恶之路让与他人走,曷不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精神取罪让福?(陈平章)
答:食肉边菜,乃持戒者,诣他人处饮食,不得已之方便办法,非自设此食,该他食肉而自食菜耳,不可误会。至提出取罪让福质问,在某一场合未尝不可,偶尔一为,但非为通常之事,且纵持菜让他,而他肯接受乎?须知佛法平等,普为众说,岂如众生刚强难化,拒而不受何?果如尊论主张,而无量屠户,广杀众生,当得罪报,而无量贼寇,多盗财宝,当得罪报,莫非佛教徒,为慈悲此两种人类,后受罪报,便群起而当屠户,而为贼寇乎?果为是矣,而人又将谓佛教何?(出处同上)
问:佛徒持斋者在入伍中可以方便乎?(庄庆贤)
答:斋之一字,讲法甚多,不先声明,恐人误会,相沿以来,佛家则专训为斋时,世俗则专指为吃素,今观居士之间,大概亦系专指吃素,若然,只可以此事答之。入伍系团体生活,全不由己作主,可食肉边菜,取其心净,即是方便也。(出处同上)
问:近来阅读树刊年余,对于在家人的斋戒,并不十分严格,因为我在部队里吃素实在太困难,有时相反的增加不少的麻烦和烦恼,我想在五戒中放弃斋戒,是否会犯戒罪?(章普明)
答:菩提树月刊,‘对于在家斋戒,并不十分严格’何所见而云然?如谓军中不便,肉边菜不妨食之。(出处同上)
这位香港黄居士问的,在外吃东西如果汤里面有肉,请问这样是否犯杀戒?
答:如果你是佛弟子,你就学古大德,像六祖惠能大师吃肉边菜,你把那个肉夹出来就好了,不要吃它,这个就如法。不要看到那里有肉又想起吃肉,那你就错了。(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六 2005/5/13)
三净肉、五净肉
三净肉释义
﹝出十诵律﹞
[一、眼不见杀],谓自眼不见是生物,是人不为我故杀,是名不见杀。
[二、耳不闻杀],谓于可信之人,不闻是生物不为我故杀,是名不闻杀。
[三、不疑杀],谓知此处有屠家,有自死者,亦知此人不为我故杀,是名不疑杀。如上三种,名为净肉,有病许食。(《三藏法数》明·一如等撰)
五净肉释义
五种的净肉,即:不见杀、不闻杀声、不为我杀、自死、鸟残。(《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问:五净肉是什么?何以佛徒可以吃?(陈荣进)
答:不见杀、不闻杀声、不为我杀、自死、鸟残等五种肉,为之五净肉。众生为口腹之欲,不惜杀他,是残忍之行也。但习气已久,视若固然,若使骤断,有不能者,佛设此方便之法,先使其慈悲之心发生,再令从此渐渐增长,自能达到不食,亦是登高自卑之义耳。(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
问:有人问曰:受杀戒可以暂时食五净肉否?因负一家之主,兼作生意对社会上不得已也。(钟添登)
答:可以暂食。(出处同上)
关于食用牛奶
问:吃长素是否可吃牛奶?(杜自然)
答:可饮牛奶以不杀生故。(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
问:在家菩萨或居士因幻驱孱弱,不食肉类,仅食无雄鸡之鸡蛋,牛奶,或鸭蛋,能否称为长素?(罗德彰)
答:持戒精严之人,卵亦不食,为其不洁也。若病人必需,果系无雄乘者,可暂方便,梁武帝困台城时,曾食之。牛奶无杀性,向非所禁,释尊亦食之。若是食者,可云长素。(出处同上)
问:长素者可否饮牛乳?病时若一定要吃有加肉之药可以吗?(陈灯逢)
答:牛乳非杀生所取,可以饮之。病时用药,必用动物,应采五净肉法,而作药想,不宜杀生作药,或杀生以充调补之品。(出处同上)
问:佛制沙弥律仪十戒中,即有午后不食一戒,据说是悲愍饿鬼,免他见食,喉出猛火燃烧!有人说凡食物入口吐落地时,若有碎渣的食品,都不可吃!若进口里吐落无碎渣的无论何物,都可以吃。如开水,牛乳,豆浆等,皆可食之。此说对吗?(潘金泉)
答:过午不食,不止沙弥律仪,不食之义,亦不仅悲悯饿鬼。大旨有十,如一、断生死缘,二、表中道义,三、调身少病,四、道业尊崇,五、坚固戒品,六、堪能修定,七、出生智慧,八、离鬼畜业,九、不恼檀信,十、不扰行人等,此见蕅益大师开示,尚有他说,繁不备举。水许饮之,浆与乳,病时可与方便。若开为无碎渣者皆可食,即有乖上义矣。(出处同上)
素食的果报
问:素食将来有何感应,素食多年,未有大法师传戒,但自己守戒,有何影响,自守有感应否?(张宽心)
答:素食之人,间接戒杀,有如是善因,自有如是善果,以后定得长寿命少疾病之报,此即是感应之一端。能正式受戒固佳,纵机缘不合,未得受戒,却已实行戒杀,是虽无其仪,而有其实,功德焉能唐损。古书记载,普通人戒杀放生,尚得种种福报,况佛徒而有修持功者,岂得不召感应。(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