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说


圆明园说

 

 

现在的中国将给历史的思考之

 

 

 

到过共和国的首都北京,没有去残缺的圆明园。也许是时间紧?

那次有好几天,在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进人民大会堂想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在一年四季在于春时商量像老百姓操办收媳妇嫁女的婚宴;在故宫似乎是一整天看私有制社会一家姓皇权收藏的仅存的那时叫的宝贝现在是文物;差点忘了,从侧面登上了长城,实现了:不到长城非好汉。记得在长城山下看见湖南餐馆,享受辣椒的美味和飘香,更有红烧猪脚的色和油而不。可惜湖南老乡一边上菜一边道嫌:老乡,对不起!北方辣椒少,从家乡带来路远,新鲜的会烂;用大葱大蒜代替,感受辣的味道。幸好,离开长沙做了几瓶油淋的平江特产五爪龙和双丰的辣椒酱。仅说:带了一些应急。千里之外,听到家乡话,互相理解。

 

回到居住地古城,有朋友问:到北京看圆明园没有?

没!

多可惜,本来可以省路费不去看苏州园林。你会有遗憾?

八国联军先抢后烧,还砸,有什么好看。

到时莫怪,没听朋友言,吃亏在眼前。

眼你的头。圆明园是皇亲国戚的公园,不关我们老百姓什么事?

 

好久之后,为恢复圆明园,地方政府对原园区内的企业和居住者进行行政搬迁。游览残缺的圆明园要购门票。是地方和国家的旅游资源。自然,要投资一些建没,如围墙、道路、景点等。

过后,没多想,似乎与千里之外的普通中国人没有多一点关系。

 

又过了好些年,看到媒体报道:其一,重修恢复圆明园的原貌。其二,一位先富者在异地按一比一建圆明园。

略思:不说征地时有农民承包的土地,土地属于全民所有,是民族和子孙后代赖以生存唯一资源。建圆明园,虽有圈地之嫌,可安排就业,门票收入为地方增加税费。可能地方看重圆明园的品牌和文化,地方可招商引资?能建圆明园,还有什么不可开发?

热闹一阵,没有后续。加上重建圆明园的地方没朋友,一直悬着。

 

当看到:战争联系的意象是丧权辱国、割地赔款鸦片战争不仅仅是一场关于鸦片贸易的战争,更是两种不同文明的撞击,甚至是中国开始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契机。当然,在更大众的认识当中,近代史或现代化都是过于遥远的话题,鸦片战争之所以被记忆,是因为香港的割让,因为租界的诞生,更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产生的圆明园国耻。

这段文字引起深思:战争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东西方不同文明鸦片贸易香港租界圆明园国耻

回忆翻阅的中国历史和近代史,一些历史题材的影像和资料,特别是有关圆明园的。可能注重文化方面?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描蛇者说》,杜牧的《阿房宫赋》,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这些历史名篇的文字和画面在眼前播放,有意思的《圆明园说》在脑海。

 

欧洲的文明是以海盗闻名,经历了上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争夺土地、掠夺财富、殖民统治,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强欺弱、强者为王、败者为寇。很有中国的怨怨相报何时了。

英法联军凭几只战船和几千士兵从遥远的欧洲赴来没有后援挑战泱泱大清帝国。可想当时的满族八旗清军多么无能?清政府对庶民百姓皇恩浩荡似乎是一盘散沙?当时的皇家湘军镇压太平天国,为什么与外敌侵略者失去战斗力?是否当时皇帝和垂帘听政的决策失误?

有历史资料:圆明园还在熊熊燃烧之时,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䜣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

当时法国,有位中国人不能忘记的作家雨果,他著有《悲惨世界》,对一位军官的信中这样写道: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不可能是强盗。

 

雨果信中的: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应该不是?从文字资料看:圆明园是

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始建于康熙雍正扩建,乾隆增建,嘉庆修缮道光改建和装饰。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馆,收藏极为丰富,堪称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的文化宝库。

事实求是讲,皇家园林圆明园是百姓出资、皇权规划修建、皇家子孙和功臣享受。正如秦始皇修筑长城,在当时起防御外敌入侵,虽有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骑兵驰骋欧亚大陆,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治袭至今。尽管圆明园皇家园林,从规划、修建、扩建到完善、装饰,体现中华民族的智慧。不仅属于中国,同时属于人类文明。正如皇家园林里的文物,是中华民族用智慧创造积累的,有中国历代的文化记忆。从皇家收藏独享,侵略者掠抢,到太监偷、清朝未代皇帝为了保命在携带的文物中送给强割土地的当时强者,至今无数中华民族的珍贵文物在异国他乡。国家用专款收回和爱国者捐送,仅仅只是少部分。是否中国强大了,会像雨果所说: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是否:历史将制裁侵略者和强盗

 

人类奇迹圆明园被毁后,仅留遗迹。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林则徐虎门销烟,孙中山和他的同盟会用共和推翻封建一家姓的皇权帝制,八国联军和日本侵略者趁机瓜分中华国土、掠夺财富、民不聊生。正如媒体所说:战争联系的意象是丧权辱国、割地赔款

圆明园被毁和珍贵文物流失,是否用修复和重建忘记国耻?或是为了经济利益遗忘那段历史?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忘记意味着背叛,彻底否认历史是不可取的!是否可以这样:有职务权力可以忘记经历的历史,如中国有位皇帝,出身贫寒,为了掩盖过去的历史和当时的高贵,用火烧庆功楼。是否与日本电影《人证》和《草帽歌》有同工异曲。

历史告诉我们:圆明园被毁和珍贵文物流失,有社会民众是一盘散沙,一盘散沙的社会,怎么保护人类奇迹圆明园呢?珍贵文物流失,有像清朝未代皇帝为了保命那样,有为了生存偷盗变卖,是否疑问:皇权建人类奇迹圆明园,为什么没想会有太平天国?陈胜吴广、李自成为什么不做良民?与当时皇权对抗?搞什么造反起义!是奴隶农民的悲,是社会的悲,是民族的悲?谁不知生命的可贵!《水浒传》的原创施耐庵,为什么写一百零八条好汉聚集梁山,却因文字坐牢,直到朋友提示,写好汉们招安才获自由身。中国人历代平安是福知足常乐,是否有儒家的仁礼?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描蛇者说》,杜牧的《阿房宫赋》,看的人多少真正懂?就是有遥远的《礼记·礼运》中的小康大同,《岳阳楼记》和《桃礼源记》里的个人修养和理想社会,有多少人用行动实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将迁居者,不爱护其窗栊,不洁治其庭庑,俗人恒情,亦何足怪!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棰之惨酷,惟我少年当之。能否:一个社会,一个政府,要人民体面劳动,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需要尊重生命,需要给社会上的弱者起码的基本生活保障,才会《少年中国说》中的: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人类奇迹圆明园是皇亲国戚享受,与一盘散沙的社会民众无关?要是像共和国的土地属于全民和集体所有,人民依法当家作主、人民依法民主监督、人民依法尊重和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就是小家是个人的,大家是集体的,国家是共同的。真正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自问:当年做了好汉到了长城,为什么没有看残缺的圆明园?或许现在的所思所想在当时,能否有圆明园说?记起朋友说的话,回忆湖南人出远门莫忘随身带辣椒。正如残缺的圆明园,常给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中华民族思考!残缺的圆明园遗迹,不是国弱,不是国穷,有主观和客观,主要是皇权的决策!共和国的国土受到战争威胁时,代表中国人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武器、装备无法可比,在朝鲜战场上,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不得不停下来谈判。共和国在农村低收入城镇低工资时发展两弹一星,不是会像现在的阿富汗、南斯拉夫、伊拉克那样。清朝的皇权政府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条约,与日本侵略者的抗战;一九九七年香港澳门回归,全国人大颁布《反分裂法》,使分裂国土的势力不再有文章可做;何况台湾也有故宫,那里保存着中华民族历代用智慧创造有文化记忆的文物。台湾不是马来西亚的新加坡,台湾不是因战争分裂的朝鲜和韩国。因希特勒分裂的东德西德不是随柏林墙倒蹋成了统一的德国吗!是否唤醒民众: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只有这样、人民依法当家作主,政府依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些文字是我所写!仅仅只是收集整理而已。文字中的历史、事件、人物、资料,是圆明园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