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与力量


本文中出现的“影响”字样,百分之99.9999都是名词。英:influence

本文中出现的“力量”字样,可以被理解为力量,能力,权力,力等。英:power

 

多 数人会承认影响可以产生力量。比如当我们说A受B的影响做了某件事或者说某人民在媒体,政党或者教会的影响下做了某种投票的时候,我们潜在地认为假如没有 这种影响,结果会很不同。根据结果,影响是可以被观察和推测的,比如奥巴马当选中互联网新媒体起了重要作用,而这种结果往往就是行为:如买了某商品,投票 给了某人,信了某宗教,此外无行为也是一种行为。

 

那么说,影响就很符合力量的传统定义:从某人那里得到某物的可能性(关羽 比刘备更可能得到张飞井里的肉)。如果影响的效应既不能通过服从,屈服和畏惧,又不能通过交易和利益,也不能通过传统的对人的统治的其他任何方式来解释, 不管是巴掌还是甜枣,那就需要承认这其中有某些东西在起作用,某些东西改变了被影响者的理智和意识,而且被影响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的存在,他们认为自 己是自发地,自由地做出的决定。那么他们就在无知的情况下接受了外部给他们的某种价值,信仰,观点,欲望,目的。比如周瑜并不服从于孔明,也不怕他,孔明 更没有给周瑜送礼,而周瑜最后做了或者说当即透露了抗曹的决定,自然是有其他因素(请原谅我会在本文中乱用例子),那么这个其他因素就是书上写的改编铜雀 台赋的“智激”。

 

因此关于影响的问题就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阶段中是影响的神秘机理,在后阶段中是影响产生效果的条件。按 照上面的例子来说,前阶段是孔明机智地改编铜雀台赋,而后阶段就是周瑜早打算抗曹,并且他有个深爱的美丽媳妇。推广来说即在前阶段是影响在政治,经济和文 化领域中的自然能力,在后阶段是影响会遇到的反抗和竞争。

 

===前阶段===

一些言论和图像(甚至是音乐) 做了什么?"I have a dream..."为什么那么有感染力?为什么早期印刷术造纸术对基督教的传播起了那么大作用(圣经的印刷,基督画像的传播)?为什么MJ的演唱会中会有 人昏迷,休克,不自觉的颤抖?或者简单说,创造这些象征性符号的目的就是对目标人的大脑产生作用并获得期待的效应吗?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从古至今被写了无 数的书,有谋略教材,有修辞学手册,最早的算是来自中国的孙子兵法,可能还有更早的,圣经中人类的发端就发端在人类始祖被那条蛇的影响上;今天的就更多 了,什么“职场高手”,“厚黑学”,“营销理论”等。此外,从古至今对他人的影响也成为了各种职业,这些专家们在不同时期和背景中有不同的称号:诡辩家, 修辞家,传教士,知识分子,宣传员,营销人员,广告商,政治化妆师(spin doctors),智库,信息战士,心理战专家,压力集团,舆论领袖,e影响者,等等等等。墨子东奔西走,说几句话人家就不打仗了,还有历史上那些有三寸 不烂之舌的人;大航海时代后奔走于世界各地的传教士;共产国际派往各地的 “顾问”;部队里的政委,今天的宣传部;告诉你吃味精掉头发或者手淫危害健康的专家;给牙膏广告中加上“中国牙防组”标签的人;只能坑害亲朋好友的传销 者;美国总统的顾问;世界环境组织;现实生活中的007;基地组织的人肉炸弹;韩寒,等,全部都是在实施影响,并且绝大多数都是有意识的影响,基本上说, 这就是职业。

 

另外还要知道,影响并不只是专业人士对精心修饰的信息的制造,它还需要载体(比如媒体)来让这个信息到达其目 标处(个人或组织)。在我们这个时代,影响空前繁荣。各种机构,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直接地或者借助专业的中间人去努力对舆论产生作用;还有一些专门以 影响为使命的机构,如压力集团,智库和非政府组织等,都十分活跃。而我们所说的前阶段,就是他们的本事和技巧了。

 

===后阶段===

从 卖一个商品到全民的意识形态争论,到处都有有组织的影响企图存在。受众一般可以被认为是可影响的,他们也许会潜在地倾向于一种价值,信仰或者行为(好比吕 布,他本性见利忘义,他就潜在地倾向于所有挑拨)。但是不管如何,影响都需要去对已存在的力量产生作用。影响的属性是混杂的,它间接地产生作用,改变已有 的关系,也就是说,影响就是力量VS力量(比如要说服吕布杀丁原,那么已存在的力量就是他跟丁原的后天父子关系,新的力量就是跟董卓之后会有的后天父子关 系以及所能带来的一切)。

 

换句话说,如果已存在的力量系统完美地根据其原则运行,那么影响就没有余地去钻空子。影响的存在 是因为没有任何力量系统的运行是完美的。拿政权举例,假设政权可以被概括为权力,并根据理论假设在民主国家中这个权力来自人民,那么立法部门颁布法律,行 政部门执行,这样就可以处理所有国家事务,那么影响网络,影响交易,压力集团,媒体上的竞选活动以及公共关系政策就都没有存在的余地。而事实上这些东西活 跃的很,这正是因为现存的任何系统都远非完美。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广义的文化力量依赖于执行或拥有这种力量者的被认可的能 力,以及对道德标准,审美标准和认知标准的尊重。那么就不会有所谓活跃少数派,不会有社会变化,也不会有社会争论。例如女性解放中带来的穿着解放,即比如 布料越来越少,对中国女人的影响就比对阿拉伯女人的影响要大。重申上面那句话,如果**已存**的力量系统完美地根据***其***原则运行(不见得一定 是好原则),那么影响就没有存在的余地。

 

即便是军事力量(”克劳塞维茨“意义上的“为了让对手放弃其政治意愿而使用的暴力 手段”),在不对等的战争中也要给影响活动, 政治外交让出一些位置,减少对手方可能支持对手的人民的敌意,或向自己方人民宣传和销售战争以取得支持(诸葛亮打起的“光复汉室”大旗,纳粹的种族宣传, 美国杜撰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丑化萨达姆等)。

 

因此,影响不但是”使...的力量“,也是“对...的力量”。” 使...的力量 “:使人信的力量,使人爱的力量,使人恨的力量,使人以某种方式思维的力量......。“对...的力量”:主要是对那些并非需要在服从与反抗之间做出 选择的模棱两可的人,使其从内部改变的力量。如果说非要将影响与人类历史以代数方式挂钩,那么就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影响变得越来越隐蔽。这种隐蔽来 自于技术上的原因,然而更加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原因。我们可以注意一下“对...的力量”中所描述的,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今天,或者说技术上已经发展到 了让地球无法再承受人类战争的今天,那种暴力式的威胁式的影响不再是主题;另外,从人权发展中来的自由和平等,让人变得越来越讨厌和憎恨被影响,不管是棍 棒威胁还是甜言蜜语,只要是直接的公开的影响都会惹人烦,所以那些秘密的,隐蔽的,微妙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便登上舞台,带着面纱登上舞台。我拿着手枪让你 脱裤子你自然不会有太多选择,而今天的影响的重点是你买A产品或B产品并没有区别,投票给A或B你也无所谓,而我就是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自愿地买了A产 品,投票给了B。

 

此文到这里,结论好像很明显,作为个人,企业,机构,要尽量去使用影响这个工具去影响别人,获得好处;同 时,尽量避免被别人影响,就算影响了,也起码要知情。基本上这算是合理的逻辑吧?不过这并不是我的结论,我的结论只是上面结论中的一部分,就是“知情”, 目前我还不感兴趣其他的,这一点可以从我所有的帖子中看出来。如果此篇全文都像教科书,那么只有“知情”这一句是心里话。

 

====================================

王馨语私人博客:http://yourongnaida.com/wangxinyu/

 

王馨语语言教学博客:http://yourongnaida.com/wxylanguage/

 

王馨语1510文章分类: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00025484f84138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