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逸史:摩家兵器状告华家铁铺(2)


 

清雍正二年(1724年),凉州卫改凉州府,都司转文职,为凉州知府。

凉州知府深感皇恩浩荡,在改制仪式上说:弃武者,从文如溪;弃恶者,从善如流。虽然皇上让我做的仍然是正四品官员,但弃武从文,皇上对我等凉州,实为挂念有加啊。

自此以后,凉州不再以彪悍为喜。乡绅檐下多以“弃武者从文如溪”教育子女。

对于前都司现知府而言,虽已弃武从文,但骨子里的很多东西,却是难以去除的。凉州都司转任凉州知府的第一件事,便是“定全府范围,庆贺一年,着拨官银壹万贰仟两,修缮官衙,并采购刀剑若干,建威武仪仗。”

 

 

恰逢此年,京城察院右都御史巡查过凉州。凉州自大清国清定寰宇以来,第一次有二品官员过境。过程无需多述,总之,右都御史对于在凉州的经历很满意。回京后向皇帝禀报称,天下各地均感天恩浩荡,尤以凉州为念;右都御史还并称,此次巡查,更感觉需当“正法典、重刑律”,仍尤以凉州为念。雍正帝深以为然,于是着户部、兵部联合拨官银一万八千两,给凉州府衙役捕快全新换装,以资威仪。

与此同时,雍正真正开始发挥清王朝三阁六部的作用,并强化八旗军队,文治武功双管齐下。

大捕天下,以求安定。

民间刀剑逐步被收缴,而官家刀剑采购日渐隆重起来,兵器行业进入另一个发展高峰。

由于三阁六部在这段时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武林中又称这段时间为“三阁时代”。

 

 

在这种大背景下,兵器行业的舞台有所变化。

 

摩家兵器就是此时找到了华家铁铺。以摩家兵器的说法,“你华家铁铺剑是好剑,但好剑无名鞘,始终难登大雅之堂,我摩家兵器虽然盛世已过,但威名尚在,如果两家联合,岂不妙哉?”但最终华家铁铺,拒绝了摩家兵器高价收购的诱惑。江湖传闻称,华家铁铺任大掌柜对摩家兵器的收购提议嗤之以鼻,在和各地华家分店掌柜开会时说,“假以时日,华家铁铺当并了摩家兵器,岂能看重今日蝇头小利?”

 

虽然摩家兵器虽然表面上傲然华家铁铺,其实内心也是苦不堪言。一方面,在神兵谱上,艾家兵器已经连续六年夺魁,摩家兵器却一年一退步;另一方面,诺西兵器已然在价格上放水,同时还不断在江湖上放风,说“摩家玄剑”其实已无半分玄铁,摩家兵器也曾派人去诺西兵器在西湖畔的总部责难过几次,但毫无效果,只得忍气吞声了——毕竟,诺西兵器所言非虚,闹大了反而更糟。

此外,诺家飞镖更是做到了“凡是镖客皆诺家”的地步,而摩家飞镖虽然曾经也叱咤江湖,如今也是江河日下了——而至于后来江湖上又出现了名为“苹果镖”的神奇暗器,抢了诺家飞镖的风头,则是又几年后的事情了。

更为可气的是,同在凉州的朗家兵器和阿家兵器合并为阿朗兵器后,竟然打起了凉州府官衙的主意,而在官衙主顾的关系上,摩家兵器自忖胜不了朗家兵器半分,因此摩家第三代掌柜更是心急如焚,最后恰好几大分店掌柜和账房先生联合逼宫,干脆交出了账本——摩家兵器虽然还是摩家兵器的名字,却不再是摩家人的产业了。

 

账房先生接管了摩家兵器后,也意识到如果不再想办法,将大势去矣。因此,虽然收购华家铁铺未成,却对华家铁铺有了个大致的了解,意识到,如果将华家铁剑改头换面,卖成摩家玄剑,未尝不是挣钱的好方式。

于是账房先生派人和华家铁铺进行了接洽,结果出乎意料。倒不是华家铁铺拒绝了合作,而是华家铁铺任大掌柜反而表示,不仅可以为摩家兵器提供剑,而且还承诺有三:不刻华家标记、不向世人公开、价格低于市价。

此外,任大掌柜还表示,如有必要,华家铁铺完全可以按照摩家兵器的要求,单独为摩家兵器制造合乎摩家兵器要求的尺寸剑,并在其中加入玄铁——此时摩家兵器才知道,原来华家铁铺早已能够采玄铁石、炼玄铁剑了。

账房先生一时间有些恍惚,因为对方开出的条件太好了,更为离奇的是却没有要挟性的回报要求,这对于摩家兵器这样的老剑庄来说,几乎是难以理解的事情。如果双方做个对调,摩家兵器不在市场上给对方致命一击,至少也会让整个武林都知道,对方求我来了;但华家铁铺没有选择这样做,反而让摩家兵器觉得,世界上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好事?

 

迫于现实经营的压力,摩家兵器虽然内心疑虑,最终还是选择了和华家铁铺合作。账房先生是个明白人:在名和利之间,选择后者才是靠谱的。账房先生给摩家兵器各地分店的掌柜吃定心丸的时候,说的是,花家铁铺既没有要名,也没有要多少利。因为就他自己而言,在考虑了很久之后,他认定花家铁铺只是个山中小店,就是为了赚几个小钱——而至于不愿意卖给摩家兵器,确实是任大掌柜不舍得。

不过因为账房先生自己并不是兵器行当出身,所以他的话在内部也不够权威,摩家兵器内部流传消息称,华家铁铺其实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取得凉州府的认可,并最终获得整个官家系统的认可。

 

为了使得华家铁铺的剑能够和摩家兵器的剑鞘能够更吻合,不出现剑从鞘中脱离的事情,花家铁铺建议,摩家兵器派合适的铸剑师到沧州华家铁铺总店商量尺寸问题。而后,华家铁铺的铸剑师和摩家兵器的铸剑师当面做了一些沟通,据传言,其中任大掌柜较为关心此事,并且亲自见了摩家兵器的铸剑师。

摩家兵器的铸剑师回凉州之后,给华家铁铺的铸剑师写过几封信,当中涉及到“摩家玄剑”具体的尺寸问题——这为后来两家的官司,埋下了祸根。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