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让银行陷入“口诛笔伐”的同城跨行ATM取款手续费,再有部分银行跟风上涨。继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在内的四家国有大行全部实施同城跨行手续费4元的标准后,交通银行、广发行等部分股份制银行也从本月开始正式上调这一手续费。对此,银行方面表示,手续费提高与成本上升不无关系。
人们对消费成本增加,有时候就有麻木的习惯心理。试问,现在还会有多少人再去奢望同城跨行取现不收手续费呢?是的,同城跨行取现2元钱的手续费,曾经带给消费者的内心纠结,早就慢慢缓释了。问题是,2元并不是终结。当国有银行将这笔“小钱”成功实现倍增之后,股份制银行的“追风行动”,其实清晰地诠释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垄断面前,屈服似乎成为消费者永远不变的宿命。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同城跨行取现手续费上涨,事先毫无张扬,甚至可以说是在悄然状态中完成的。等到消费者醒悟过来,开始无力地进行质询与奚落,银行方面才抛出重复了无数次的理由——跨行取现成本上升。记得以前银行在要推出“跨行查询收费”时,也曾把这种“成本论”拿出来说事,结果招致舆论强烈诟病。事实上,很多垄断行业的涨价理由,也永远都会扛着“国际惯例论”、“成本论”这类的旗号,其本质不过就是在敷衍民意质疑,来方便实现掠取更多利益罢了。
市场是个好东西。问题是,当市场遭遇垄断的裹挟,这时候,市场规则扭曲了。银行之所以不顾民意愤懑任意调高手续费,说到底,就是因为消费者在银行面前,根本没有用脚投票的权利。没有多少人愿意把钱放在家里,但银行又不是菜市场里的摊主,可以随时进行讨价还价。当几家国有银行冲锋在前,调高跨行取现手续费,那些股份制银行一方面唯“老大哥”马首是瞻,另一方面,它们也根本不愿意把到嘴的利益拱手相让。于是,这种同城跨行取现手续费上涨,实际上就成为各家银行一种彼此心领神会的合谋。
曾几何时,针对一些外资银行走进中国市场,很多国内银行都在感叹“狼来了”。遗憾的是,尽管国内银行面对特定的竞争压力,但却很少在金融创新水平上实现巨大突破,在银行服务水平上实现重大提升。而且,在垄断的格局下,银行企业也根本不容易被市场规则有效约束。
像同城跨行取现手续费上涨这样提升利润的手段,依旧表明今天银行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在依靠着自身强大的垄断地位,向消费者进行粗暴地掠取与盘剥。特别是,这种银行之间的高度配合默契,实际上严重降低了银行的竞争能力。
这实际上是国内银行和消费者的双重悲哀。如果银行总是不能学会真正尊重市场规则,尊重国际通用的商业逻辑,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那么,当有一天这种垄断格局真正被打破的时候,曾经的垄断者就算是放下傲慢的姿态,恐怕也找不到一条通过竞争实现行业发展的路径。那时候,由于银行曾经一再毫不顾及消费者的心理感受,让他们无数次遭受垄断恣意践踏,消费者恐怕也不会向银行投注太多垂怜的目光。
同城跨行取现手续费上涨,真的不止是2块钱的事,它其实是银行与消费者一种共同的悲哀。它寓示着即便是在市场意识深入人心的今天,银行业面对竞争压力,仍然不知道进行理性转身,而是守着垄断者的身份,睥睨消费者。不难想象,在这个行业真正打破垄断之前,这样粗暴而疯狂的掠取,仍然极大地损害着消费者利益。当然,银行如果只知道沉沦在这种醉生梦死的发财天堂里,也许一觉醒来的时候,就会发现身边已经洪水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