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如何在调控百日后杀出重围?


  从“国十条”打响本轮调控第一枪开始,楼市调控已届百日。楼市种种未尝所愿的表现毫无疑问诠释着“政策尚未成功,调控还需努力”的市场走向。当楼市陷入两难,直面调控百日大关的关键时期,接下来购房者如何为百日调控后的房地产市场设定预期?楼市又将如何杀出重围?

  百日调控现杀气 统筹发展是王道

  近日国统局公布全国房价6月份首次环比下跌0.1%,同时地价监测报告显示二季度居住用地相比一季度下降1.24%。从两组数据不难看出,房价、地价在调控打压下均出现下行表现,降价走势已现端倪。然而身处聚光灯之下的楼市聚集着本轮调控最多的关注,随着调控触角的不断深入,光芒背后的暗影却不容忽视,否则调控必将功亏一篑。

  关注调控政策出台的同时,要进一步关注调控内在的统筹性发展。正如木桶效应一般,调控的成败并非取决于最狠、最突出的政策措施而是取决于滞后的政策实施,顾此失彼的偏向调控,必将导致调控的营养不良以及拖累后续发力不足,楼市也将走入畸形发展的恶圈。与此同时在房贷政策不断收紧的情况下,政策若想保质保量地实现调控预期,关注政策发展的同时,也应当进一步重视银行贷款压力,确保调控下相关产业链条上经济主体的平稳发展,房地产市场才有望实现良性发展。

  房价下降成焦点 上涨房租谁买单

  不难发现,如今的房地产充斥着“拐点、假摔、打折、下滑”这类词汇,这些敏感词频频冲击着人们的大脑。然而购房者的买房神经并没有因此发热,相反房租市场却率先发起烧来。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房租较大幅度上涨已经沦为不争的事实,除去毕业生带来的市场供求变化之外,买房者与开发商陷入僵持,退一步暂不买房选择租房的居住者,在调控深陷相持的节骨眼上大有人在。放眼看去房价高高在上,却又迟迟不落。房租在一旁叫嚣涨价,猛发调控影响下所迁发出的市场横财。那么究竟谁来为倍受左右夹击的租房者买单呢?

  在房地产萎靡一片的今天,房租的逆势上涨不得不与处在风口浪尖的宏观调控相联系。调控政策在这一时期不仅要避免舆论带来的局部消极影响,彰显本轮调控的信心,还应关注政策实施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调控政策在不断深化对市场影响的同时,政策的稳定性不仅关乎被调控主体本身,更是将影响扩大到相关产业。稳定性和持久性正如调控政策的左膀右臂一般,一旦缺失,调控之路想必也会坎坷直下。

  面对“追涨杀跌”的购房者们,此时正在经历着买与不买的煎熬。眼看着政府已死死下定调控决心,开发商却仍旧不疼不痒地促销。这一时期尤其考验购房者的耐力以及判断力。对于刚性需求者,建议不妨放下身段,在买房这件事上量力而行,抓住调控百日后的市场机遇,与楼市一起冲出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