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严打并购重组内幕交易
上半年证监会受理的案件线索涉及内幕交易59起,涉及市场操纵14起
昨日,中国证监会在京举行2008—2009年度稽查立功表彰大会,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尚福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表示,打击内幕交易,形成综合防控内幕交易体系是当前证券监管执法的一项重点工作。
尚福林指出,近年来,证监会加强法制建设,强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市场上发生较多的庄家操纵股票、欺诈上市、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证券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内幕交易案件发生较多,特别是并购重组过程中的内幕交易问题成为市场监管的主要矛盾,必须高度重视,重点打击,综合治理。一要健全和完善制度建设,加大源头治理力度。从制度机制层面提高并购重组中的内幕信息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二要集中力量查处内幕交易案件,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三要会同国资、纪检等部门加强宣传培训,强化教育预防。四要创新工作方法,深化和完善在现阶段打击内幕交易的方法、手段,形成有效抑制内幕交易的防控和查处机制。
近几年,适应市场形势变化,证监会进一步提升了稽查执法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快速反应、多方联动、及时查处的机制基本形成,执法效能不断增强,有力地保障了资本市场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今年上半年,证监会共受理案件线索121起,新增案件117起,其中涉及内幕交易59起,涉及市场操纵14起。做出行政处罚决定21份,涉及16家机构、133名个人。移送公安部案件18起,收缴罚没款3233万元,跨境执法协作44起。
在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过程中,证监会系统稽查干部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做出了突出贡献。表彰大会对2008、2009年度稽查办案荣立一、二、三等功和嘉奖的32个集体、29名个人进行了表彰。
●香港证监会主席方正:内地企业赴港发人民币股票无障碍
香港证监会主席方正昨日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金融论坛时表示,目前内地企业来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及证券,没有制度上的障碍。
他指出,目前已有香港企业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并获国家外汇管理局特批可将集资金额回流内地。他预期在一定额度下,外汇局也会批准一些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股票,并将集资所得回流内地。
就在前一天,香港交易所总裁李小加也表示,香港上市规则中没有对IPO融资币种做出限制,企业在香港进行人民币IPO不存在制度障碍。他预计,在港集资的人民币回流内地的机制年内可以形成,个别国内企业可赴港进行小型人民币IPO。
李小加表示,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前面是三小步,后面是两大步。三小步的前面两步人民币包括“出境”和“离岸流通”都已经实现了,第三步就是人民币要能回流。“这不仅是通过小QFII,还应该包括内地企业在港用人民币集资之后直接回流内地。”李小加说。
什么样的企业会到香港进行人民币IPO?李小加预计,在目前香港仅有800亿人民币存款的情况下,“我们发个2亿元IPO,应该有机会成功,发个20亿的可能就难了点。”
合和公路基建日前在香港成功发行了13.8亿元人民币债券,对此,中资证券业协会会长谢涌海表示,从2007年至今,国内机构在香港发债已经超过360亿,内地企业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应该不成问题。
●多数券商集合理财6月末仓位不足五成
在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的疲软行情中,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熊市抗跌的特长再次显现。据统计,上半年51只券商非限定型集合理财产品平均下跌11.6%,远小于同期沪深300指数28.32%的跌幅。这要归结于大部分集合理财产品及时减仓、调整持股结构的结果。报告显示,多数非限定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到二季度末股票仓位不足五成。
弱市中降低仓位是券商集合理财应对市场系统性调整的有效策略。根据一季报,券商集合理财一季度已开始大幅减仓,股票型和混合型产品持股比例分别为66.31%和63.85%。而近期陆续披露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二季度报显示,二季度券商集合理财整体仓位水平进一步下移。
除减仓外,一些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还通过调整持股结构来控制风险水平。例如获得正收益的东海证券东风2号和东风3号减少地产、银行等受政策调整影响大的行业个股投资,重点配置医药、电子信息等行业个股;光大阳光3号、光大阳光6号及东方红系列产品则将重仓股调整为医药、零售行业。
●证监会:国际板正做制度技术准备 完善法规支持中小企赴港上市
证监会:完善法规支持中小企业赴港上市
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部主任童道驰昨日在上海表示,目前中国内地股市市值为约20万亿元人民币,在全球位居第三位。他表示,目前证监会正在考虑修改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便使更多内地的中小企业到香港上市。
童道驰是在上海举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金融论坛上作上述表示的。
他说,面对金融危机冲击、资本市场深度调整的困难复杂局面,中国证监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坚持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基础性制度建设,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融资方面,证监会积极支持各类企业股票融资,同时推动债券市场发展,大力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在推动企业并购重组方面,证监会通过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创新手段和方式,大力支持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过去两年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额达到6965亿元。
童道驰说,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并取得重要进展,为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今年上半年股票市场IPO达175家,融资额达到3238亿元,其中中小企业的IPO数量和融资额分别占94%和71%。
与此同时,期货市场也得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目前商品期货交易手数已居全球第一位,今年上半年成交量达到13.69亿手,同比上涨63%;成交额达118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倍。在一些大宗商品拥有全球定价影响力的同时,中国在金融期货方面也取得突破,平稳推出了股指期货。
童道驰说,在全球对金融创新保持谨慎态度的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引入了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这些创新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完善资本市场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资本市场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也得以整体提升。
他表示,证监会支持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支持内地证券金融机构、期货、证券期货机构到香港设立分支机构。目前正对中资券商香港子公司开展境外资金投资境内证券市场业务的试点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已经有了比较好的进展。至于港股ETF,近期证监会正在对内地引入港股ETF设立两地证券登记、托管证券制度等进行深入地研究和论证,证监会技术准备工作已处在最后的阶段。
他指出,过去有一些企业为了规避相关的规定,采用小红筹的方式到境外上市,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证监会希望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内地中小企业通过正规渠道和直接上市的方式,充分利用香港和境外的市场实现上市融资。
●国际板正做制度技术准备 跨境ETF或为前奏
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部主任童道驰21日在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金融论坛”时说,证监会正在梳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与财政、税务、外汇等部门进行沟通协作,积极探索国际板的制度安排。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有关的管理办法和配套规则,并且还有很多细致的技术方面工作要做。
国际板推出尚需时日,跨境ETF可能作为国际板的“前奏”有望在年内挂牌。
据童道驰介绍,有关港股ETF的工作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近期会对内地引入港股ETF设立两地的证券登记、托管证券制度等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目前技术准备工作已经处于最后的阶段。
上交所副总经理刘啸东在论坛上说,从国际化战略的角度来看,应该先推出跨境ETF作为国际板的“前奏”,希望能够在年内推出第一只跨境ETF产品。
刘啸东认为,ETF对应的是一个指数,比如说恒生指数,该指数本身与任何一家公司相比,对应的风险要小很多,因此可以先推出跨境ETF作为国际板的前奏,“这个是从国际化战略角度来看的,先把指数拿过来交易,这是一个步骤问题,也是一个战略规划的问题。”
刘啸东还表示,希望今年能够推出第一只跨境ETF产品,将来还将推出一系列的跨境ETF,除了香港的指数以外,美国的道琼斯指数、SP500指数等世界上大的指数都将在上交所交易,这也是上交所打造国际化交易所的规划之一。不过,他同时指出,推出跨境的ETF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为ETF是一个很专业的东西,技术上的处理非常复杂。现在主要的问题还是登记结算,如何使得这样的过程比较流畅,同时如何既要做到对投资者有保护,又要做到没有毛病,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解决。
童道驰在论坛期间还透露,证监会正在考虑修改相应的法律法规,更加便利内地的中小企业在香港上市。
他表示,内地有非常多的中小企业有融资需求,希望给予一部分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上市以支持。“过去内地的小企业到境外上市面临一定的问题,我们希望改变这种局面,支持内地的中小企业通过正规的渠道,充分利用香港和境外的市场直接上市融资,为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创造更好的法律和制度平台。”
●今日发行800亿3月期央票 央行九周来首度资金净回笼
央行今日将发行800亿元3个月央票,加上周二已发行的450亿元1年期品种,本周将至少对冲流动性1250亿元。在本周公开市场到期量仅为940亿元的情况下,将实现8周以来的首度净回笼。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上周,央行已在公开市场连续8周累计向市场净投放资金9570亿元。为合理调控基础货币的供应量,使之维持动态的平衡,央行本周开始提高1年期及3个月期央票的发行数量,两者增幅分别为29%和78%。由于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为940亿元,央行将实现8周以来的首度净回笼。如不再进行正回购操作,回笼资金量将在310亿元左右。
●老QDII平均仓位降至69.8% 青睐新兴产业
昨日公布完毕的基金二季报显示,股票类QDII基金二季度降低股票投资比例以应对系统性风险,加大配置消费、医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行业,减持或低配周期性行业。
9只老QDII齐减仓
QDII在二季度降低股票仓位规避市场风险。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前成立的9只QDII基金股票仓位全部下降,算术平均仓位为69.8%,仓位下降幅度约6个百分点。
QDII股票投资出现较大分化。一方面,交银环球、嘉实海外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维持高仓位,其权益类投资分别达净值比例为91.89%、90.62%和89.57%,比上季度分别仅下降2.93、4.16、0.32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不少QDII股票仓位较低,QDII基金经理对后市看法出现分歧。华宝兴业中国成长的仓位降幅最大,达到21.48个百分点,从一季度末的86.63%直接降至二季度末的65.16%。
今年成立的易方达亚洲精选二季度末仓位刚刚超过60%,为60.14%,相比一季度末增仓20.98个百分点,操作较为谨慎。另外2只今年成立的QDII也持谨慎态度,招商全球资源和国泰纳斯达克100的二季度末股票仓位分别只有5.01%和25.31%。
青睐新兴产业
在降低仓位的同时,QDII基金也注重调整持股结构。华夏全球延续大幅低配欧洲市场的策略,明显降低周期性行业的投资比例,提高新兴市场消费类公司、互联网类公司的投资比例。
嘉实海外进一步降低配置周期性板块,如煤炭、钢铁、建材和汽车等板块,加大配置基本面相对稳定的板块,如银行、电信及公益事业等板块。
海富通海外增加能源、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行业配置,减持金融和资本货物行业。
易方达亚洲在二季度行业选择以内需、高科技和医药为重点,避开周期性行业,前三大行业为信息技术、工业、金融业。不过,该QDII地区配置韩国市场较多,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达33.75%。
多数QDII基金经理认为,全球宏观经济在今年二季度面临多重复杂因素,市场将维持震荡格局,成长型公司和新兴产业将是投资重点。
●散户资金减仓明显
昨日A股市场窄幅整理,成交略有萎缩。从资金动向看,散户资金减仓明显。根据万隆Topone资金流监测结果显示,周三两市合计净流出资金约10.58亿元。从各投资主体看,中小散户净流出资金达46.17亿元,显示经过短线快速反弹后,中小散户减仓意愿明显。但值得关注的是,超级机构、机构、大户继续录得资金净流入,只是流入资金规模明显减少。从板块资金流向看,昨日资金净流入板块中,交通工具、钢铁板块、银行类板块列前三位,房地产、教育传媒板、计算机板块则列资金流出前三位。
●基金重仓战线收窄 42只个股遭控盘超20%
基金2010年二季报发布完毕,基金重仓股数目再次扩容至历史新高,达672只,较一季度末增加了23只。基金重仓持股范围却有所收窄,二季度末时重仓股占全部A股比重的36.01%,较一季度末减少了0.4%。
招商银行虽然遭遇基金最大力度的减持,但仍然以微弱的市值优势再次压倒中国平安蝉联基金第一重仓。质优消费股苏宁电器成为基金争相抢夺的对象,跃居其二季度增仓最多的股票。
基金在二季度继续发挥恋旧本色。一季度近七成重仓股被其保留在重仓名册上,同时还增仓了其中64.22%的个股。与此同时,基金的"控制欲"也发挥到极致。基金重仓控盘超过20%的个股数目蹿升近六成至42只,其中三安光电、双汇股份仍然是基金重仓控盘最多的股票。两家公司分别有43.74%和42.33%的流通筹码被基金收入囊中。有趣的是虽然双汇发展整个二季度都在停牌,但基金重仓持股数仍然较一季度增加了819.71万股,重仓基金数目也增加了2只至32只。
重仓股数目创新高
基金缩短"战线"
今年中期,基金开始收缩重仓股的战线。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0年中期,基金重仓股的数目虽然创下历史新高,达到672只,覆盖范围(重仓股数目与全部A股数目的比例)却下滑至36.01%,较一季度末轻微降低了0.4个百分点。同时,基金的重仓持股市值与其全部持股市值的比例也从3月末的39.8%下滑至39.8%。6月末,基金重仓股总市值为59110834.85万元,约占基金资产总值的27.41%。
经过二季度多空基金一番激烈的较量,招商银行最终以持股总市值优势压倒中国平安,继续登上基金第一重仓的位置。其实,二季度末时,重仓招商银行和中国平安的基金数目均为187只,只不过基金在前者上的持股总市值为3396843.6万元,后者为3087101.97万元。
尴尬的是,招商银行同时也成为二季度基金减仓最多的个股。二季度,基金整体减持了该公司63607.38万股。截至6月末,基金重仓持股数仅占其流通盘比重的14.78%,环比下滑3.6个百分点。
虽然基金二季度大举甩卖金融保险股,但前二十大重仓股中,该类个股的数目不降反升,从一季度末的11只增加至12只,新进入者为华夏银行。
基金前六大重仓股照例是一色的金融类个股,而除了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互换位置以外,排列次序也几乎复制了一季度。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中国太保分列3-6位。除此以外,进入基金前二十重仓的金融股还包括交通银行、深发展A、北京银行、中信证券、工商银行和华夏银行。
除了华夏银行以外,二季度还有另外4只个股进入前二十重仓行列,它们是东阿阿胶、中国联通、泸州老窖和中国神华。相反,中兴通讯、格力电器、西山煤电、美的电器和万科A则被挤出前二十的位置。
七成"老面孔"遭基金保留
208只个股成重仓新贵
二季度,基金对老重仓股仍旧"恋恋不舍",保留了一季度464只"老重仓"。换言之,今年中期,全部基金重仓股中,69.05%属于"老面孔"。基金增仓了其中的298只个股,占比64.22%。相反,161只个股却遭遇到基金不同程度的减持。
以持股数而论,二季度基金增仓最多的五只股票分别是苏宁电器、浦发银行、国电电力、长江电力和铁龙物流,基金重仓持股数环比各增加了59464.55万股、28370.18万股、28110.75万股、21794.46万股和17874.88万股。
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万科A、格力电器和工商银行却不幸成为基金二季度减仓最多的个股,基金重仓持股数环比一季度末分别减少了63607.38万股、52152.05万股、40020.11万股、28809.3万股、27856.94万股。
另外,有208只个股成为基金重仓"新贵"。其中,基金重仓持股数较多的主要是亚宝药业、大洋电机、S仪化、中青旅和泰达股份等,分别持有3628.36万股、2964.65万股、2482.31万股、2452.59万股和2372.66万股,分别占其流通盘比重的5.73%、27.25%、12.41%、7.37%和1.63%。
基金难抑控盘欲
42只个股持仓超20%
对部分绩优股票,基金控盘欲望表现得越发强烈。数据显示,基金在其中42只个股上的重仓持股比重超过了公司流通盘的20%,而一季度末时仅有27只个股被基金重仓控盘超过20%。
与一季度末一样,三安光电和双汇发展继续高居基金控盘股第一、二位置,基金重仓持股分别占公司流通盘比重的43.74%和42.33%,总持股数分别为6555.42万股、12448.92万股。尽管双汇发展在3月下旬停牌,但是基金重仓持股数与一季度末时相比,仍然诡异地增加了819.71万股。
基金重仓控盘超过40%的个股还有伊利股份。今年二季度末,63只基金重仓持有其流通盘的42.08%,持股数环比增加了7219.87万股。
另外,基金在苏宁电器、东阿阿胶、人福医药、燕京啤酒、泸州老窖、软控股份等6只个股上的控盘比例均超过了30%,分别达37.59%、34.97%、33.6%、32.98%、31.92%和30.74%。
●资金净流入32.64亿元
7月21日,A股市场冲高回落,上证指数收于2535.39点,上涨0.26%;深成指收于10324.13点,下跌0.15%。成交量方面,当天沪市总成交1057.73亿元,深市成交896.20亿元,两市合计成交1953.93亿元。
从资金流向来看,深市的主力资金呈现明显流入状态。据大智慧统计,周三沪市A股资金净流入10.83亿元,沪市B股资金净流入26.43万元,深市A股资金净流入21.51亿元,深市B股资金净流入3013.81万元,两市资金合计净流入32.64亿元。
在众多行业板块中,交通工具、钢铁和工程建筑行业资金流入情况较为明显。其中,交通工具行业资金净流入金额最多,达到3.82亿元。同时,钢铁和工程建筑行业资金净流入金额也分别达到2.48亿元和2.25亿元。此外,房地产、教育传媒和造纸印刷行业周三呈现资金流出状态,其中房地产和教育传媒行业的净流出金额分别为1.73亿元和0.72亿元。
●QFII资金近日持续流入 21日净流入额2.43亿
据监测数据显示,昨日QFII资金继续流入,净流入额2.43亿元,较上日的6.29亿元有所回落,不过依然是净流入,增仓比例约0.42%。
点评:近期QFII资金持续性流入,不排除它们在通过A、H价差进行套利。A股经过几个月的大幅回调,一些大盘蓝筹比如银行、煤炭等A、H股价倒挂厉害,那么它们通过A股买入,在持股数量不变前提下获取价差受益。另一方面,QFII参与期指交易细则即将出台,此时它们配置这些大盘蓝筹股,亦不排除布局期指行情的可能。在期指时代,不管后市上扬还是下挫,增加手上的筹码将更具有主动性。
●港澳资讯·B股综述:盘整格局 关注后市
昨日盘面上,沪B指全天收报229.87点,上涨0.14点,涨幅0.06%,成交2.70亿;深B指全天收于619.15点,上涨0.77点,涨幅0.12%,成交3.28亿。
沪深两市B指未能延续前两日单边上攻走势,全天呈现震荡盘整,消化获利盘的格局,但两市量能仍能保持活跃态势,后市仍有向上空间。
个股方面,两市涨跌参半,上涨42家,下跌44家,另有14家个股以平盘报收。其中涨幅前三的个股依次为,深南电B(200037)上涨6.98%、丹科B股(900921)上涨3.07%、自仪B股(900928)上涨2.21%。跌幅前三的依次为,氯碱B股(900908)、飞亚达B(200026)凯、马B(600953),下跌均为超过2%。
整体来看,两市昨日属于大幅上攻后的短线盘整休息,均线上看并未打破下档5日均线支撑,量能方面保持活跃,在消化获利盘回吐后,如量能依旧保持活跃态势,后市仍有向上空间。
2010年7月22日早盘相关信息汇总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