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培树典型要经得起考验


创先争优培树典型要经得起考验

  

  中央明确规定,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要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典型的作用是无限的。创先争优活动是立足本职开展的经常性活动,当然需要重视舆论引导、典型带动。各地各部门要注意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党员电化教育、党建信息网和手机短信平台的作用,宣传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加大对先进典型、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形成正确舆论导向。但是,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选树培育各类典型,一定要经得起考验。

  首先要经得起群众考验。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群众也最有发言权。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服务人民群众是落脚点。为此,各基层党组织要构建开放型工作机制,坚持“群众第一”的原则,把群众评判作为检验创先争优成效的“试金石”,让群众在创先争优中真正得到实惠。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富裕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带头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反映群众意愿,主动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努力让群众持续得实惠、生活更幸福,真正达到“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把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创先争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落实学习实践活动提出的整改任务,增强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打造服务品牌,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在“群众第一”的原则下,选树典型必须严格走群众路线、突出群众观念、接受群众考验,充分发挥好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要请群众参与推荐,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说得上话、做得了主,凡是群众不满意的绝不能作为典型,凡是不能服务群众的绝不能作为典型,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选树为典型,确保典型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群众性。

  其次要经得起实践考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锻炼和培养典型的重要平台。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突出强调的是实践特色。而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的延伸、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也必须突出实践性,培树的各类典型必须立足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必须是在各行各业、本职岗位、实际工作中出类拔萃的先进分子和优秀骨干,要能够推动经济发展、造福人民群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可否认,很多时候,一些典型缺乏实践的锤炼,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而是某些领导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凭好恶圈出来的,这样的典型缺乏生命力、战斗力,像温室里的鲜花一样脆弱。要突出“一线工作法”,注重在生产一线、工作一线中培养和树立典型,着力塑造一批“树得起、推得开、叫得响、用得上、效果好”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使大家感到可信、可亲、可近、可比,学有榜样,干有方向,从而形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第三要经得起时间考验。常言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思就是说,时间是“试金石”。众所周知,广为流传的各类英雄人物、先锋模范,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和时间的隧道里得到检验和证明的。创先争优活动培树出来的典型,也同样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换句话说,不能今天培养出来的是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明天就变成了软弱涣散党组织、贪污腐败分子。而遗憾的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所谓的先进典型、优秀分子,常常不能长久保持先进性和优秀品质,在荣誉面前摔跟头。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健全培育典型、宣传典型、推广典型的长效机制,要有长远的眼光、历史的眼光、全面的眼光,要科学合理全面客观地评价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让时间来说话,在时间中说话。而不是为了培树典型而培树典型,搞突击培育和临时决定,导致一些典型本身就扶不起来;同时,要谋划好“创先争优后”,而不仅仅局限在“创先争优时”,要加强对典型的后续教育和管理,使其长久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先进本色和优秀品质,并在时间的考验下越发彰显。

  俗话说,百炼成钢。创先争优活动,培树典型的典型,经过了群众、实践、时间等等方面的考验和磨炼后,一定会更加焕发出生命力、战斗力、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带动力,从而不断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向前向前再向前。

  (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