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叹息
(一个大陆老百姓对台湾政坛的感慨)
(同一个人对不同信息会有不同看法,同一信息对处于不同社会环境,具有不同思维的人会有不同感想。禅宗六祖慧能言:大厦之材,本出幽谷。自然、原始、远离文明,没受到刀斧损斫,没受到污浊空气侵蚀,更易长成笔挺大树。深山里走出的孩子,不向俗情妥协,不受尘世侵染,不从左从右,不从前从后,而是从遥远山脊俯视,视野清晰,见解纯朴,最真实、最客观的语言是来自未受污损的心)。
台湾地域不大,人口不多,又是民主政治,就如一条玻璃鱼。为满足海内外华人对台湾的好奇心,搜肠刮肚,每天也应凑出一点新闻,况且,大陆、香港对台湾的民主体制(尤其是对民进党)抱有成见甚至敌意,因此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党派恶斗、立法院争吵、民众示威游行、政治人物闹剧,还有诸如张家婚宴办几桌酒席、李家女儿怀孕、王家公子进OK厅等芝麻小事也要搬上银幕,品头论足一番。别人只是夸大其词,并未捏造事实,自己尾巴藏不好被抓住,奈何谁呢?如果把台湾政坛只看作孤岛式的、地区性的政治,把台湾总统选举只看作地区行政长官或是县市长选举,犹如市区居民看待偏僻山村的“政治生活”,不可理喻的怪事也都可以谅解,“台湾只是一座小岛”嘛!然而,台湾本是一独立的政治实体,许多台湾人及华人把台湾看作是介于国家与特别行政区之间的“准国家”,并且,人们期待台湾的民主政治能给大陆的未来民主进程带来积极影响,困此有如下感慨。
二十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大陆,毛泽东是中国人的神,数亿中国人在三十年时间里把政治作为生活的最高准则,政治变成信仰,政治带来狂热,以政治斗争为纲,以阶级斗争为纲,于是中国大陆出现人类历史上最恐怖、最荒诞的时代。后20年,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及89民运历史教训,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政治狂热变成对政治冷漠、对政治厌恶,除了既得利益阶层及企图以所谓“政治”捞取个人巨大利益外,普通百姓把赚钱、挣钱作为人生最高目标。
中国大陆对百姓的政治灌输就是每晚每个频道同一时间的新闻联播,主席、总理都在第一黄金时间出现,塞住耳朵也堵不住,至于谁是部长、谁是省长、书记,就没几个老百姓知道。即使是我这样算得上有些知识的人,要不是替百姓写反映材料,经多方打听,才获知贵州省长姓石,然而,海峡对岸台湾领导人陈水扁、连战、马英九却比中国人大委员长更让人耳熟。
今生痛苦只有求助来世幸福,高压下的大陆百姓,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台湾的民主政治。
“美丽岛”事件是台湾民主的起点,造就了一批台湾政治领导人,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入政坛,不过对于大陆百姓,台湾民主始于2000年。
2000年是一个新纪元。台湾第一次不是由国民党人当总统,其历史意义如同大陆未来某一天,不是由共产党当主席或总统一样。从个人政治利益,国民党领袖在总统选举中失利;从党派政治利益,国民党从执政党变为在野党;从国家、民族利益,2000年是台湾,甚至是华人世界民主政治的胜利。
上世纪大陆人羡慕台湾人是因经济奇迹;2000年大陆人羡慕台湾人更因为台湾人拥有民主与人权,拥有政治自由与政治尊严。民众可以涌上街头高呼口号,可以自由陈述不同观点,表达不同意见,不用隐瞒,没有压抑,能为胜利而狂喜,能为失败去哭泣,候选人当选,支持者犹如捧得世界杯,候选人落败,眼泪背后充满期待,“四年后再来。”民主政治使台湾人在整个华人世界里活得最有滋有味,活得最自由、最开心、最充实、最有尊严、最有意义……。被皇权和独裁压抑上千年的华夏民族,被“亚洲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愚弄的中国知识分子,被打压、流放的民运人士及中国民主党,因华人世界有了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民选总统而欢欣鼓舞,因在华人世界里也可以有民主制,可以存在多党制而感到振奋。中国大陆执政党除了为捍卫一党统治以便能给共产党已取得或将要获取的利益提供绝对保障外(要是被认为可以理解的话),已没有任何理由不在大陆实行多党制,没有理由不开放党禁报禁,没有理由不实行直接选举,台湾民主没有使大陆执政党在一党专制方面有所松动,因为大陆共产党不在乎任何理由。尽管如此,台湾民主点燃了中国大陆百姓对政治的热情、对政治的向往,激起了大陆百姓对民主的渴求、对民主的期待和对民主的信心。
台湾的民主曾是华人世界的一盏导航灯,几年来领袖们没有谨慎利用民主体制下个人、组织或政党所拥有的权利,静尘、示威、百万人签名、罢扁倒扁、政党恶斗……。政坛局势动荡混乱与争斗,使这盏导航灯闪烁不定,令人无所适从。有人感到忧心,有人感到反感,有人不屑一顾,把她当做游戏、闹剧……当初,大陆百姓讥笑“亚洲价值观”、“中国特色”、“中国要稳定,中国只需要生存权”;七、八年后,反攻者倒算,冷嘲热讽,“你们不是想要民主吗?看看台湾!!”威胁“谁要想在大际搞民主运动,坚决镇压”……
期待、渴望、激情已渐渐减退,令人叹息、令人遗憾、令人失望。
一、民主需要无私:
国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民主政治是针对皇权、独裁、专制、集权而言,是对国家的一种管理模式,在人类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国家,管理模式不一定相同。近、现代在大多数国家里,独裁者们往往通过军事镇压、政治宣传、愚民教育……使得他神人同体、与天地同寿。他(他们)显得越伟大,越受到人们崇拜,那个时代的人民就越贫穷、越痛苦、越没有自由、越没有尊严。当人民醒悟并能改变时代时,他们自己或是其前辈以及前辈的前辈可能已付出青春、自由尊严甚至是生命的沉重代价。独裁给国家民族造成危害、灾难甚或劫难。为了防止独裁专制与集权,经几百年人类历史实践证明,民主政治是现在及可预见的未来最理想、最人道、最有效的政治管理体制。
当今世界,已建立二百多年的美国政治体制是民主制度的样板。与之相比,无论是前苏联、东欧、还是韩国、台湾,都还处于幼儿期,不过照葫芦画瓢,做起来并不太难,只是在民主初期,制度还不太健全,规则还不太完善,正如幼苗,园艺师容易操纵幼苗生长,政治领袖们的意志往往会左右民主政治的走向。
民主体制下的政治领袖们大多数并非是政党的奠基者或是民主制的先驱者,而只是政党领袖的继任人以及民主政治的执行者,总统及政党领袖通过选举进行轮换是民主制的特征。可要是总统及政党领袖为了延续自己的政治生命,企图对国家、对政党直接或间接持续施加影响,并有足够的号召力,国家的利益(民主的利益)会受到政党利益牵制,政党利益会受到个人利益驱使,民主选举变成党派争斗,政党竞争变成个人恩怨的恶斗。一旦再下赌注:“我们要拚死一搏,只能胜不能败”,“一定要把总统夺回来”,“你不让我安心,我也不会给你好日子过”……政治本是对国家的一种管理,却变成了为达个人目的斗争的游戏,混沌因此而生!
华盛顿不愿担任第三届总统而宁愿回弗农山庄经营农场,使美国民主制度顺利发展,成为当代世界民主典范。个人利益,政党利益应服众国家(民主)利益,民主政治需要无私。
二、民主要竞争、也需要大度
十多年来的美国政坛,老布什、戈尔、克里,在竞选后都能坦然面对失败,并向对手——当选总统表示祝贺。尤其是戈尔,因佛罗里达州计票工作有疏漏,支持者们有些微抗议,通过法律重新验票,那些疏漏对小布什囊括佛州所有选举团票没有影响。从选民人数,戈尔胜出;从选举团票数,佛州全给小布什,小布什胜出,原副总统戈尔悄然引退。而在台湾的总统及高雄市长选举中,人们看到的不是祝贺,而是“我抗议”“此次选举无效”“我要上诉”“你的市长是窃来的”…… 选举过程也许有瑕疵,可判定正、误是高等法院或国会,而非政党或候选人。激愤言词除了产生抗议和对立,于事无补,要是因抗议就重新投票选举或让落选者直接担任总统,那么另一方的支持者们也会如法炮制,并且他们的人数是一半多一点。局势更加混乱,民主制度就会崩溃。
台湾因3·19枪击案,国民党上上下下义愤填膺,包括大陆、香港报纸电视铺天盖地,推波助澜,游行抗议此起彼伏,台湾岛就象在燃烧,台北就象火药桶。倘若台北市长是民进党人,警察与示威者是否会火拚呢?枪击案给华人世界有了许多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人把它当作笑料,“蜗牛角上随你们去斗,这是民主体制给你们的好处”,有人(尤其是大陆及海外民运人士)恨铁不成钢,“怎么又变成一团乱麻了呢?太令人失望!”李博士功勋卓著,不管有无结果,无论是否令人满意,双方都有台阶可下,否则结局难以预料。2006年北高市长选举中,要是台北不是国民党胜出,则高雄的情形又会成为世人关注焦点。
民主是平等,无论是哈佛博士还是乡村老汉,无论是八旗子弟还是贫民窟长大的孩子,无论是原总统还是一介平民,谁得多数就是赢家;对百姓来说,谁当选,谁输谁赢都是民主的胜利。二战伟人丘吉尔拯救了大不列颠,然而他的党派被工党击败而丢了首相宝座,保守党并没有为了“党的利益,为了丘吉尔首相的政治前途”而煽动支持者们游行抗议。民主需要竞争,民主也需要大度。
三、民主要监督,也要宽容
总统是国家或地区元首、行政长官、军队首脑,是国家或地区的形象。从个人历史、个人才能、个人道德品质或是所奉行的政策,不会十全十美,不会都令人满意。只要不给国家、地区造成灾难,只要不给民主政治带来威胁,不用咬住尾巴不放,小题大做。里根伊朗门事件,小布什选前不太光彩的历史及伊拉克政策(也许是了却其父除掉萨达姆的心愿),更不用说克林顿的性丑闻,媒体吵得沸沸扬扬,反对党却没有组织支持者上街游行、喊口号、挥小旗要总统下台;美国建国二百多年,也没有哪一位总统被国会弹劾。
在台湾,因机要费案泛蓝阵营在一、二个月内三次提出并表决罢免陈水扁总统议案,轮椅上的第一夫人在不到一百天被传唤不下十次出庭接受审讯,(每一次都因健康原因未到庭);支持者们时常游行,“阿扁可耻”“阿扁腐败”“阿扁下台”“你的总统是不合法的”……施先生还专门组建“倒扁军团——红衫军”,阿扁不倒台誓不罢休……执政党也利用其政治资源,“你抓机要费,我逮特别费”“你找我的岔,我挑你的刺”,泛蓝、泛绿都尽可能利用司法来打击对方(又都责怪司法偏袒对方),都想置之死地而后快。“把他搞臭、把他搞烂”,这不只是民主监督,而是政治恶斗,这不只是政治恩怨,而是政治嫉妒、个人恩仇。女婿被判刑,夫人被屡次审讯,反对声浪一波接着一波,阿扁的总统形象、个人形象已大打折扣,不过蒙受最大损失的是台湾的政治民主、台湾的自由人权,已从山峰滑落至谷底。
只要民主尚存,只要几年后还能重新投票选举,总统的功过有老百姓评判,其去留由老百姓选择,其是否违法由司法去追究,即使总统被豁免,即使老百姓判断有误,也就是民主制度走一点弯路,在时间的长河中只能算是一刹那。
副总统阿格纽因腐败提前下台,尼克松又因水门事件辞职,水门事件又与总统选举有关,要么重新选举,要么由民主党候选人麦戈文接任,无论怎样,福特接任总统名不正言不顺。要是民主党及民主党候选人如此追究,支持者们游行声援,最高法院不得不下判决。重新选举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浪费,由民主党候选人接任又可能遭到共和党支持者抗议。为了国家利益、为了民主利益,尽管福特只是不小心摔了一跤,屁股恰好落在总统宝座上,不过还是让这一段小插曲平静度过吧。结局没有令人失望。
民主需要监督,也需要宽容。
四、民主需要不同意见,也需要协作
多党制是民主政治的标志。每一个政党不应该是大陆式的既得利益阶层,也不应该是因信仰而结成的某一教派,而应该是为了民主政治能有效实施而结成的一个较为松散的组织,诸如“宣誓效忠”“誓死捍卫”“与党共存亡”……不是民主体制下的言行,是盲目崇拜、政治狂热、宗教激情罢了。不同政党治国方略会有些微差别,可是不同政党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领袖(或总统),同一政党内不同的成员又各自代表不同选区的利益,因此不同政党的界线应有些模糊(尤其是在国内政策上),并非“凡是你拥护我就反对,凡是你反对我就拥护”。
美国参众两院表决某一提案时,总统要去游说本党或反对党议员,反对党也可能去说服某些执政党议员支持他们的议案。要是在台湾,或许被视为变节。泛绿、泛蓝意见太相左、“划清敌我界线”。民进党提出的议案,国民党要么一致反对,要么集体退场;国民党提出的议案,民进党要么弃权、要么缺席,甚至为了阻止对方议案可能获得通过,把门反锁、抢话筒、咒骂泼撒、砸杯扔鞋……立法委分成两派,支持者们也分成两帮,你初一游行,我十五示威;你坐南路,我睡北道;你闯东街,我冲西市……长此以往,立法委及其支持者们只知道党的利益、领袖的利益而遗忘国家民族的利益、民主人权的利益。把台湾分成泛蓝、泛绿,分成北派、南派,分成外省与本土,分成统一与独立,分成贵族与平民,甚至演变成逊尼派与什叶派,天主教徒与新教教徒,穆斯林与犹太,甚或大陆文革时的“联总”与“指挥部”。要是台湾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独立的地域较广的国家,是否会内乱,是否会南北战争以至南北分治呢?
国民党与民进党要相互竞争,相互监督,也要相互支持,相互协作,毕竞民主体制下的不同政党,姓相同,名不同罢了。二十世纪上半叶,共产党与国民党是世俗的仇家,一个要灭掉另一个,三十年的打杀致使数百上千万中国人丧生,他们都能握手,何况今日民主体制下的国民党与民进党。只要伸出橄榄枝,台湾政坛会从无序变为有序。
五、民主让人真情流露,也需要有所掩饰
在皇权、专制、独裁及宗教制度下,老百姓是子民、臣民,是政治奴隶、道德奴隶、宗教奴隶。人性被压抑、被误导、被扭曲,有清醒者入乡随俗,有清醒者助桀为纣,有清醒者无可奈何,只好“处闹市而不喧”,也有清醒者成了体制、时代的叛逆,以致于牺牲青春、自由、甚至生命。
官与民不同,可是除了金字塔顶端之外,行政管理者——官并非能自由任性、我行我素。官非民选,在民面前,高高在上,有形象,有气派,有“官相”,要是在更大的官面前也许就会漏出或不得不表现出“奴相”。在民主体制下,老百姓是公民,从总统到村长,都由公民直接或间接投票选举产生,公民是社会的主体,人性不用再被压抑,不用再被扭曲,人们更自由、更有尊严地生活。
民主制度下行政管理者,无论是总统、议员,还是州长、县市长,他们既是官,也是公民的代言人、公民代表,应具有受人尊重的公众形象。不是霸道、不是无赖泼撒,不是“官相”,也不是溜须拍马,奴颜婢膝或是可怜相。宗教应是净土、圣洁,可免不了有尘埃、有龌龊;政治应是公开、透明,但也少不了肮脏、黑暗。无论是宗教人士还是政治人物,不要求六根清净、洁白无瑕,不要求宠辱不惊、哀乐不生,不过浮在表面上的应该是已被过滤或筛选,需要自我约束,需要沉着冷静,需要大度宽容。
在对伊政策上,共和党与民主党意见相左,总统与国会也互相攻击,不过当布什发表国情咨文时,民主、共和两党人士都不时鼓掌,即使是前对手克里参议员,虽然掌声太多了一点,会场气氛还是显示出大国政治家们的气度。给对手宽容,自己也受尊重。国会是国家最高决策机构,议会是精英会聚场所,比不上教堂那样神圣,在其中也需要理智、斯文。
议会出现混乱,在岛国日本、韩国及墨西哥也曾经有过,只是唯独我们台湾太频繁、太惹人注目。在台湾立法院,抢话筒、占领讲台、恶言咒骂、摔杯扔鞋、扭打撕扯,还有戴防毒面具、喷催泪瓦斯……立法院外还有下跪请罪;“可怜可怜我太太,救救我老婆吧;”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主席您不要抛弃我们啊!您不能辞职啊!”“我是靓女、我是帅哥,我年轻力壮,你们要选我啊!……这些出自立委、县市长等公众人物的言行举止,令人叹息!议会不是OK厅,民主政治不是私情,这些言行举止如果只是因一时冲动,权当作笑话罢了,要是因想抢镜头,想出风头,并且又得到选民认可与支持,那是台湾民主的悲哀,因为选民已被误导,台湾民主变成一种幼稚的民主,变成了孩儿似的民主,——难登大雅之堂。淮南之橘移至淮北则变成枳。
连、宋都是留洋博士,都是一党领袖,大陆之行又受到总统式礼遇,有身份有形象,回到台湾后是出污泥而不染还是身不由已?台湾民主需要注入新的血液,台湾政治人物需要新的形象,台湾民众需要新的引导。
贵州民间人士
韦登忠
2007年4月
致台湾中国国民党
台湾是中华的一部分,是华夏文化的传承者,也应是华人世界民主与自由的摇篮。由于大陆政治高压,华人的民主与自由就寄托在台湾岛上。民进党赢得总统大选是台湾民主政治的转折点,不过民进党只是台湾本土政党,其最高目标就是台湾的执政党;而国民党的根在中国大陆,是继承孙中山先生衣钵的百年大党。国共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灾难正渐渐远去,五十年来大陆执政党对国民党毁损宣传也已淡化,大陆老百姓会认识到推翻清王朝、结束军阀混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是国民党的历史功勋。大陆还有中国国民党,不远的将来总有一天大陆会走向民主化,海峡两岸会统一,大中国的民主政治中,中国国民党一定脱颖而出。
历史会淘去一些沉沙,历史会洗掉一些污垢,历史会抚平一些伤疤,国民党是大国政党,应具有大国政治胸怀,具有大国政治境界。党的领袖在任期内的目标是当选台湾总统,而国民党作为一个政党,其历史使命是发扬孙先生的精神,让中华大地、整个华人世界都走向民主与自由。
此致
敬礼
中国民主党贵州筹委会
韦登忠
2007年4月
致台湾民进党
中国民主党与台湾民进党尽管没有多少联系,但有共同的信念,有共同的目标,就是让华人世界走向民主、自由、人权。民进党在台湾已取得成功,中国民主党在大陆仍在奋斗。
2000年大选前,我们多么希望民进党获胜,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台湾已走向民主政体;2004年大选前,我们仍希望民进党获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说明台湾的民主政体已得到巩固,否则台湾总统就象国民党在总统轮换时的“一个临时过渡政府”。“台湾还是我们国民党的天下,”民主选举只是历史一瞬间。国民党在台湾的专制统治已延续半个世纪,然而除了阻碍、延缓台湾民主进程外,也没有给台湾带来什么灾难,并且它现在是台湾民主体制下的政党,因此,2008年大选,无论是民进党还是国民党获胜,都值得庆贺。
民进党与国民党是民主体制下的政党,不是意识形态对立,不是宗教派别,不是“废奴”与“蓄奴”,相互间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如果正如从大陆及香港媒体所给人的印象那样,国民党是“统一党,”民进党是“独立党”,统一与独立已经不是民主政治框架下能调和解决的本质问题,“统”“独”相斗,“统”“独”轮换,台湾民主永无宁日。
我们并不认为“去蒋化”就是“去中国化”,并不认为“去中国化”就是“去中华化”,或者就意味着成立“台湾共和国”。如果台湾继续维持现有外交现状,把“独立”与“非独立”模糊化,让大陆、港澳媒体去炒作、去评论、去攻击,因为台湾人民对大陆一党专制,对大陆执政党及媒体没有好感,因此这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赢得选票的竞选手段、政治策略。如果不是把“独立趋向”作为政治竞选策略,而是作为奋斗目标,那没有现实可能,至多不过如“实现共产主义”那样的荒谬誓词。如果台湾宣布独立,国际上几乎没有哪一个较有影响国家给予外交上承认,即使有一些国家为了经济援助,有一些国家故意让一党专制的中国共产党难堪,接纳台湾(可能性极小),能给台湾带来的“唯一好处”是台湾地区的总统和外交部长等能在联大会议上与布什、普京、潘基文等平等握手,而对台湾岛,不是战争就是封锁。不要拿台湾人民的生命财产当儿戏啊!当下,台湾人民不可能与一党专制的大陆谈统一,可将来某一天,大陆走向民主选举,实行党制,台湾人民无论作为中国人还是台湾人都一样有地位、有尊严。
要想赢得大选,要想提高民进党及领导人的形象,要想提升台湾的国际地位,不是打“台独”牌,还有很多方式。尤其是使小国或地区政党具有大国党派的政治胸怀、政治境界,使民进党的政治公众人物具有大国政治家的绅士气度,使台湾的民主走向成熟,使台湾的民主政体成为华人世界的样板,成为世界民主潮流的典范。
此致
敬礼
中国民主党贵州筹委会
韦登忠
2007年4月
致华人同胞
华人是世界上人数多、分布广,有具有浓烈同乡观念的民族,随着中国大陆在经济上取得发展,华人在众多的民族之林中的地位也有很大提高。然而,无论是生活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还是生活在新加坡、东南亚。以及澳洲北美和欧洲,唯独只有台湾人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人当总统,而不是投给撒克逊、日尔曼、斯拉夫或是尼格罗;也只有台湾人作为一个整体能从政治选举中流露真情,有喜、有怒、有哀、有乐,获得充实、获得满足。台湾民主政治是华人世界的安慰,虽然她还很幼稚,还有许多遗憾。
台湾政坛国民党与民进党恶斗使台湾民主形象受到玷污,可无论谁对谁错或两者皆错,我们都不能因为老四有些叛逆就群起而攻之。老三、老四本是同根,都是大家庭里的孩子,都是同堂弟兄,赛跑时也许有人耍小聪明,有人玩小把戏,只要对比赛规则没造成大的危害,我们都要给予谅解,谁摘金牌都一样。同胞们最担心的是一旦民进党继续执政,台湾会走向独立,我想没必要惊慌。民进党可能是想气一下大陆共产党或是把台湾族群化,以便巩固政治根基。倘若台湾宣布独立,那不过是用台湾民众生命财产作赌注的一场政治游戏,大多数台湾人不答应,国际社会也不承认,“独立”就只是一场闹剧,是一场历史小戏曲。至于“去蒋化”不一定就是“去中国化”,“去中国化”不一定就是“独立”,要是在不远的未来,98年在海内外筹备成立的中国民主党在大陆取得议会多数席位甚或成为执政党,也许会投票赞成通过新疆、西藏、内蒙、东北等地拆除毛泽东像,甚至把毛主席纪念堂改成文革博物馆,这绝对不能说明中国民主党就允许新疆、西藏、内蒙、东北等独立,“去毛化”绝非“去中国化”。国民党统治台湾50年,蒋委员长阻碍台湾民主进程,民进党要清算党产,要拆除蒋委员长铜像,国民党及支持者们理所当然要出来反抗。“去蒋化”与“台独”没有关联,华人同胞们只能劝其和平协作,而不是在国民党与民进党的争斗里掺盐加醋,不能厚此薄彼。
我们既批评更要维护,我们的共同愿望是台湾能走出让世人尊重、赞誉的民主形象。
此致
敬礼
中国大陆贵州民间人士
韦登忠
200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