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理性的批判并不比拿诺贝尔奖


  前不久,看到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格曼抨击中国经济的文章,很多媒体对此评论时,都提到了克鲁格曼文章的用词“恶毒”,不仅堪比美国“鹰派”的政客,而且有过之无不及。    都知道,克鲁格曼一直以批评者示人,不愿与政府合作,进入政府的经济智囊团队。这样一个头顶无上光环的职业批评者,却抛弃了批评者应该秉持的理性,背离了我们生活的常识,成了一个不雅的谩骂者,至少这一次。    为什么克鲁格曼不惜失态,用如此不雅,甚至“恶毒”的用语来谩骂中国的汇率政策呢?让克鲁格曼绷不住的是奥巴马的2010年预算的财政赤字。    克鲁格曼很明白,除了强大的武器库,美国强大的第二大法宝就是作为全球的“发钞行”源源不断带给美国的铸币税。所谓铸币税,就是美联储发行美元的成本与发行的美元实际实现的购买力的差值,是“二战”后美国主导的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赋予美元和美国的权力,是“二战”留给美国最丰厚的战利品。毫不客气的说,若无美元六十年创造的丰厚“铸币税”,美国远没有那么强大,美国人民也远没有那么幸福,当然,美国的民主也不可能那么迷人了。    当克鲁格曼看到由于战争、医疗和社会福利,美国的支出不可能减少,而经济不景气情况下,任何政党更不可能吞食加税毒药增加收入的时候,克鲁格曼急了,因为直线上升的财政赤字才是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真正威胁。从目前看,赤字恶化的趋势很难扭转,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    于是,着急上火的克鲁格曼口不择言,顾不上文雅和体面,张开大嘴恶毒攻击人民币汇率。克鲁格曼并非不知,日元汇率从240日元兑1美元升到80日元兑1美元,日本仍然对美国维持持续巨额贸易顺差,德国也是如此,但如果再继续压榨日本,日本就要崩溃了,德国有了欧盟和欧元的保护伞,无法压榨了,实在想不出什么别的办法,只能对中国恼羞成怒!    一个国家什么都不生产了,怎能与别国的贸易实现顺差,我们的生活还能见到多少美国本土制造的东西?美国人的生活还能见到多少美国本土制造的东西?况且,美国还想独享国际储备货币带来的铸币税和货币政策税的好处,发发票子就能过上好日子,巨额逆差是必然的,这是常识,而不是我们的经济学家推崇的所谓经济模式。未来,全球最脆弱的经济模式就是美国,而不是日本和欧洲。    看到克鲁格曼的失态,联想到中国所谓经济学家们,从95年就提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不可持续,但至今面对蓬勃的中国经济,仍然满口经济学术语固执不认错的知名经济大家,到2008年3季度还大喊货币不能松,最近又提出让人民币升值克服根本不存在的所谓通涨的北大著名教授,这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彻底成了为批评而批评的媒体明星,不管批评的对不对,都能大赚眼球和钞票,对此,再谈理性的批判真得成了奢望,现实的问题是,经济学家应该具有一点起码的良知!这也是我下篇博文的题目。    能否做到理性的批判,需具备良好的批判性思维方式和能力,以及对真理和正义的不泄追求,二者大部分来自于天生和家庭的传统,后天训练不是决定因素,一颗纯洁的心尤为可贵。推荐王冉的博客文章可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