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两大经济概念 搞清国人经济现状  


  

  现在的各大媒体大量宣传两大基本的经济概念,也许他们自己都没弄清楚其中的内容,因此,误导了许多老百姓。

 

  一是储蓄。大都知道,中国是个高储蓄率的国家,虽然国民总收入排在全世界100名之外,但储蓄却是排在全球前列的。这一全国人民都清楚的事实,让老百姓把自己没钱的窘境,都归究于贫富悬殊——富人的个人存款上亿,穷人储蓄没有一毛;甚至认为那些贪腐们工资卡从来不动,逢年过节还能大把大把的新增个人储蓄。当然,对于前者,老百姓只怨自己无能没胆,对于后者,那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大咒特骂,就是顶着“仇富”的名头也要一泄不满。

 

  其实,如果弄清楚了关于储蓄的真正概念,可能大家的想法会有一点变化——现在说中国的储蓄率高不仅仅是居民个人储蓄,它还包括了政府和企业存款——现在统计报告以及媒介上说的储蓄率不只是指老百姓所理解的个人储蓄!有一个数据:从1992年的4.4%增长到2007年的15年间,我国的企业存款(储蓄)率11.3%增长到22.9%,翻了一番;而各级政府的存款(储蓄)率则从4.4%增长到8.1%,也增长一倍!反观真正的居民储蓄率则从1992年的20.3%下降到2007年的20%,也就是说,居民储蓄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有所下降了!事实上,如果仅从老百姓的储蓄率来看,中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比较并不高,大概就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水平吧,只是二十多年来一直相对比较稳定而已。

 

  厘清了关于储蓄的概念,大家应该知道了吧:中国的高储蓄并不是老百姓有钱不敢用,或是因为没有保障(这当然也是老百姓存钱的目的)而把钱存进了银行。真正的原因是企业和政府变得越来越有钱!也就是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创造的天量财富,并没有咱老百姓什么事……也有一个数据:政府消费在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由建国初期的17%上升到现在的27%,居民消费在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由建国初期的83%下降到现在的73%。看见没有,一增一减,正好都是10%,这下该知道为什么公务并不比研究生难考的原因吧。

 

  第二个财经概念是GDP。大家都知道,中国拚命追求GDP,一些经济学家也开始反对中国的唯GDP论,印象是,最近中央高层也有这样的声音发出。其实,所有人都没弄清楚一个基本道理,GDP也有两种算法。一是产出法,即总产出减去总投入后的余额;二是收入法,就是劳动者报酬加税收和企业盈余。这两种计算方式应该很好算,但是却有着根本的不同。大家仔细一看就能弄明白,前者与我们老百姓无关,而后者的相加要素中包括了劳动者报酬,这就与老百姓有关了,问题是,我国的GDP计算方式恰好是前者!这下我们应该非常清楚,为什么中国的GDP每年增长都在8%以上,而人民的收入却没有每年递增。

 

  正因为两种算法的结果也是大致相同的,从我们中国没有采用的收入法我们可以简单地分析知道:如果老百姓的钱越来越少,只能说明企业和政府的钱越来越多。不过,这里要多说一句的是,虽然蛋糕是这样分的,但分蛋糕的任务是政府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