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之二。
我到报社时,一个鲁姓编辑刚调到省报去。说调到省报去,其实是落实政策重新回到省报去。这位鲁编辑是南方人,和陆拂为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的同班同学,1958年毕业时分到我们省报。据说省报领导当时很高兴,这可是第一位北大新闻毕业生,准备委以重任。可是当他的档案转到省报之后,省报领导立即决定将此人退回人事厅不要了,于是他又被分配到我们这个边境地区报社了。据说当时我们报社准备让他当编委的,毕竟我们报社别说大学生,当时连高中生都没有几个。可当看到档案时,领导的主意也改变,让他到群工部当编辑去了。20年过去了,全国开始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了,鲁编辑也提出了要给自己平反的问题。我们总编辑让办公室的人到组织部找来了他的档案,认真研究了一下,觉得他没有“反”可平,因为档案上没有任何结论,既不是“右派”也不是“中右”,甚至连“有倾向右派言论”的结论都没有。只是注明他在北大上学期间写了一些诗词,如:“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吹开红紫还吹落,一种东风两样心。”“云山万里别,天地一身孤。”“春在东风原是梦,生非薄命不为花。”省报一个编委认为他思想意识复杂,心理比较阴暗,什么“东风两样心”、东风原是梦“,这样人不能留在省报这样党的重要部门。我们总编辑说,这些诗歌哪是他写的呀,都是古人的东西。我们报社当年不重用他也是因为这些诗歌的原因,感觉他和党隔着心。
而今当他要求平反时,报社领导感觉他没有定论,就无“反”可平,就建议地委和省里联系,让他还回到省报去。经过沟通协调,鲁编辑终于在1981年底回到了他阔别20多年的省报。省报接纳了他,接着把他派到了省报驻农垦总局记者站当记者,人去佳木斯。
我刚一入报社,恰巧碰到鲁编辑回家探亲到报社来聊天,我怎么也感觉不到和他曾是陆拂为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的同学,从谈吐丝毫看出深邃和文雅,令我好好遗憾了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