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开始模仿本届世界杯阵型


A股开始模仿本届世界杯阵型

   周末行情出现了难得的“赚钱行情”局面,原因在于中报题材股出现了共振式的上涨,其动力是来自于最近成批披露的中报预增题材刺激了已经“饥饿了2个月”的胃口神经;大环境是央行的口风出现放松、周五是申购农行资金的解禁日、下周一个星期内没有新股发行,从而形成了市场的短期共振。但我们近期分析认为,今年的中报行情只体现在个股行情中,难以表现在大盘走势上,后期短中期行情皆以区域整理行情为主。因此,周五共振式的上涨行情是不可持续的,进而意味着下周行情冲高回落的可能性较大。但中报预增题材股仍会按照“炒一个、扔一个、换一个”的方式继续保持局部活跃。

   下周行情将进入一个新的“数据周”:6月份的、二季度的、上半年的各项经济数据即将陆续公布。实际上,已披露的6月份PMI继5月份较4月份下跌1.8%之后,环比再次下跌1.8%、1-5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较1-4月份再度下滑9.9 个百分点等已经告诉我们,经济与公司基本面复苏后的高拐点在5月份已经得到确立!国内企业已经普遍进入二次去库存阶段,较高的原材料成本、去年享受信贷超级释放后的财务包袱、“加工资”风潮兴起后的劳动力成本增加等三重压力的叠加,使得企业盈利形势已经步入下降通道,盈利形势继续走低已成定局。因此,新的系列经济数据披露只会强化市场的忧虑,不会为行情增添反弹的刺激因素。

   在即将披露的系列数据中,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可能是6月份的CPI,去年超低基数原因、PPI对CPI的传导作用、农副产品涨价等因素的叠加,今年6、7月份的通胀数据可能出现冲高现象。6、7月份可能“坐3望4”的通胀数据,如果放在以往不值得太过忧虑,但当前的情况不太一样,一方面,虽然从8月份开始基数效应将逐渐消失,但PPI对CPI传导、农副产品涨价等仍在继续,对后续通胀压力仍将继续起到“居高难下”的固化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整个经济形势已开始进入收缩期,通胀已难以再通过经济的高增长来予以对冲和消化。因此,市场可能会因此形成“滞胀”的预期,如果这种预期形成,将会严重制约A股行情的表现。

   在目前的市场预期中,能够确定的,是经济与上市公司盈利增速的下行趋势已清晰;不能确定的,是如同目前房价一样,基本面下行的幅度与速度还是个悬念。还能确定的,是基本面上半年好下半年弱的年内局势很清晰;不能确定的,是高度复杂下的明年基本面形势与收缩程度仍很迷朦。因此,在比较长时间内,A股行情的整体局势可能在以上确定与不确定之间摇摆。2300点的A股如果只看指数,未来跌破后的绝对空间也不会很大,原因在于包括大多数权重股在内的周期性行业股的估值已经跌到比较合理的水平,虽然还涨不起来,但对指数已经具有了稳定器的作用,但行情的结构性调整风险仍非常大。一是,创业板、中小板也需要进行“戴维斯双杀”的调整,目前正处于“调估值”的过程中,未来仍有上市包装过度、“大小非”解禁、业绩达不到预期等压力来继续消除其行情的泡沫;二是,在全流通+国际板预期+股指期货=A股与国际接轨的大趋势下,除了指数估值接轨之外,行情的内容结构也将会逐渐接轨。因此,以ST股为代表的一大批绩差股仍存在着巨大的调整风险,“ST新政”的实施促使其重组价值消失可能是个价值回归的催化剂,并逐渐构建出A股市场的“仙股群落”;三是,以沪深本地股为代表的,一大批以综合经营为特征、缺乏主营规模与竞争力、大多数与房地产沾些边、长期微利无成长性、在历史上因区域优势概念享受到过高估值的公司仍存在着巨大的修正压力。

   如同本届世界杯流行“4-4-2”阵型一样,未来较长时间内处于“调结构”时期A股行情也可能呈现“4-4-2”的阵式:40%以权重股为代表的、估值水平已经调到位的、行业内有一定竞争能力、但又不具备显著增长预期的周期性股将维持“抗跌耐涨”的区域性行情趋势;另有月40%隶属于传统产业、不具备行业竞争力的绩差公司将继续趋势性凋落;再有约20%确实具有核心竞争力、符合新经济与内需经济的战略方向、具备可持续的复合增长与股本扩张能力的公司则将脱离大盘的束缚反复上涨。基本面与股市都在“调结构”,未来1-2年后回头看,A股市场的股价结构可能已经是面目皆非!这是当前投资策略上的最大挑战,也是最大的机会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