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过去的多年中,A股的表现好的时候比差的时候多一些。但在人们心里,“调整”总是主话题,“牛短熊长”总是主旋律。
最近,这个市场表现愈发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我们看到,“坏消息”总会被反复引用,比如农行的天量IPO,比如某海外机构对中国经济先行指标的向下修正、比如勉力坚持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带来投资下行压力等等。
或许,这些原因都是对的,但它们总有轻重缓急、对下跌的“贡献率”差别甚大,“一刀切”的怪罪总是有失偏颇。
农行何辜,可以承担市场暴跌,巨量市值蒸发之责?讲句公道话,四大国有银行中,正是因为农行迟迟拖到今日才启动IPO程序,让它错过了太多可资利用的发展时机——市场早就被前期拿到资金的其他同行挤占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广大农村短期内除了吸储,也没有太多好的经营机会。
言归正传,反问一句:以农行巨大的体量,批评者认为什么时候才是启动它上市的最佳时期呢?我看这个问题抛给谁都很难回答。
农行也好,其他待上市的公司也罢,其IPO造成下跌只是个市场借口。说句较劲的话,企业进行IPO正是市场尚有活力的表现,说明企业需要钱,需要扩张。只不过当下的A股弱势让它无端成为一个负面因素。
因此,本质上讲,A股近期的大幅度调整,更多还是源于对宏观经济前景的不确定认识。
笔者以前说过,A股走势看两大指标,一是政策二是货币。
现在看起来,货币层面虽然有些新变量,但政策因素的依旧不明朗仍让市场短期内无法抬头。
所谓的新变量来自于汇率的调整。
此番启动的汇改,是以“双向调整”为基调,“一篮子货币”为参照。但主方向谁都清楚,人民币币值按照“退二进三”的步调走下去是错不了的,其目的就是加大那些投机热钱的机会成本,进而降低外汇市场的异常波动。不过,即便如此,机会成本不高的那部分热钱还是会选择中国。因为举目全球,实在是找不到更具发展潜力的投资目的地。
有专门追踪资金的公司宣称,2010年1至5月,亚洲成为吸引热钱流入的最大地区,其中日本的资金净流入最大,接近30亿美元,其次是中国、韩国和印度。而从2010年6月初开始,中国成为亚洲唯一有巨额资金涌入的市场。
海外布局资金以贸易或非贸易外汇收入的形式进入中国后,央行就不得不新发货币进行对冲,于是在流动性收紧的大趋势中,仍有一些放松的“潜流”。
这就是新的变量,也是死多头们看好后市的原因之一。
但是,势可顺不可逆。经历了沉重的抛压,即便有抄底资金的介入,短期内市场都需要以时间换空间的喘息期,指望超级反弹实在是一厢情愿。
因为这部分货币层面的利好,很快就会被政策层面的诸多不确定性给吞没。
而所谓的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说白了主要还是投资和出口。
二季度官方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26%。这个数字看着很靓丽,但细细分析,其较一季度的数据并没太大变化。这样的增幅,建立在去年同期较低的基数之上,而固定资产的投资率的下降,正是和今年以来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力度息息相关。
这是增长势头有所放缓的一个方面;其次,在中国的出口贸易份额中,欧盟的占比和美国不相上下。因此,欧洲系列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欧元区经济二次衰退风险就给中国出口复苏前景造成相当不利的影响,这也是官方对下半年出口形势表示严重关切的重要根源。
美国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而欧洲又状况百出。有业内人士分析,前几个月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很可能是外商趁着价格相对较低时的快速“补仓”而导致国际需求在短期快速释放,一旦国外市场出现饱和,市场上的货物就可能出现滞销。
人力资源成本上升、招工难、汇率压力、贸易壁垒、融资难等诸多困难,多重共振让出口压力空前加大。
由此,笔者也更感觉到“加快转变”之迫切!“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支撑”之迫切!
的确,从2008年11月起,中国股市成为率先走出全球经济危机的市场,比美国和欧洲提前了半年左右。但是,这种提前量随着市场流动性和外部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在逐步失去上攻能量。现在的情形下,让市场出现变局,唯有寄望于超乎意料的政策了。
A股表现为什么这样差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