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访波士顿
十三日当天的中餐,是在普罗维登斯一家称为“六福居”的饭店进餐,我们在饭店的进门处,就发现该饭店在当地烹饪业界获有很多荣誉,取得的各种匾牌较多。老板是一位广东人,我们邀请谢导一道进餐,副团长不时为他送菜,以示对其辛苦的慰问。七个人点的七菜一汤为小份西红柿蛋汤、小份牛肉豆腐羹、回锅肉、炒牛柳、豆豉雪鱼、炒豆苗、炒士豆丝和茄子堡,这顿饭共花去一百美元(除去导游支付每人十美元外,余额我们自己补付)。这顿饭的正宗味道,为我们入美一周多来的第一次,因此,大家记忆深刻。
午餐后,我们驱车去波士顿。
波士顿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也是新英格兰地区的最大城市。该市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创建于1630年,是美国最古老、最有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波士顿是今天美国的高等教育和医疗保健的中心,它的经济基础是科研、金融与技术—特别是生物工程,并被认为是一个全球性城市或世界性城市。该市位于大波士顿都会区的中心,这个都会区包括萨福克县的全部和剑桥、昆西、牛顿、萨默维尔、里维尔和切尔西等城市,以及一些小镇和远离波士顿的郊区,还包括了新罕布什尔州的一部分。
波士顿已有36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美国“最古老的城市”。1620年,一批因受宗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船,经过长途而艰难的航行,来到马萨诸塞州附近拓居,其中有一支由约翰·温斯洛普率领的队伍在查尔斯河入海口的南部建立了定居点。因为他们中有许多人来自英国林肯郡的波士顿镇,所以便把他们的定居点用故乡的名字命名。1632年,波士顿成为马萨诸塞州的首府,由于该城连接各地的道路象车辐一样放射出去,于是还获得了“车毂之城" 的别称。18世纪中叶,波士顿一直是北美洲第一大城市。1773年,波士顿居民为反对英国政府征收高额茶叶税的茶叶政策,登上东印度公司的三条茶船,把价值1.8万英镑的茶叶倒入海中,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从而为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埋下了导火线。
波士顿建造在一个半岛上,通过一个狭窄的地峡与大陆相连,并被马萨诸塞湾和后湾--查尔斯河的河口所环绕。在波士顿建立不久,清教徒就创立了美国第一所公立学校波士顿拉丁学校(1635年)和美国第一所大学哈佛大学(1636年)。美国革命以后一段时期内,由于波士顿是美国距离欧洲最近的一个主要港口,因而它迅速发展了海外贸易,向欧洲出口朗姆酒、鱼、食盐和烟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际商港之一。1822年,波士顿得到特许状,正式取得了城市身份。
19世纪20年代,由于第一波欧洲移民潮的到来,波士顿的人口构成开始发生变化。大批爱尔兰人和意大利人移居该市,将他们的罗马天主教也带到这座城市。从20世纪初起,爱尔兰人开始在波士顿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肯尼迪家族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20世纪70年代,波士顿带动了共同基金的发展,因其卓越的医疗服务享有盛誉,麻省总医院、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和布莱根妇女医院等医院在疾病治疗和医疗创新方面在全美国领先。
波士顿被誉为“美国雅典”,是因为在波士顿大都会区拥有超过100所大学,超过25万名大学生在此接受教育。几所美国主要的大学都位于波士顿外围,在该市有重要影响。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位于查尔斯河对岸的剑桥。哈佛商学院和哈佛医学院位于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MIT)最初位于波士顿市内,很长时期称为“波士顿理工学院”(1865-1916)。波士顿学院是市内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也是美国最古老的耶稣会大学之一。
在普罗维登斯去波士顿的路上,汽车沿着大西洋东海岸一路南下,在非常干净的道路两旁,只见郁郁葱葱的树林,以及不时我们超过、不时超过我们的汽车,没有见到人,但汽车的档次,已经明显比我们在美国西部休斯顿高速公路上所见到的汽车档次明显提升了许多,而且基本上很少见到旧车了。
由于我们这次顺访波士顿的主要目的,是想参观一下著名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因此,我们一到波士顿后,立即去参观这两所世界著名的校园。
十三日下午三点左右,当我们的车一进入到美丽的查尔斯河畔,就明显地感受到一股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因为著名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大学等均依河而建。
特别有意思的是,从地图上看,查尔斯河流淌在剑桥大学城和波士顿市之间,由西向东汇入大海。当河水流至哈佛校园时,一拐弯改为北向南;淌至波士顿大学门前,又折回西向东。有人即写博客说查尔斯河是波士顿的灵魂,哈佛可能是沾了查尔斯河的灵气,而正在超越哈佛的麻省理工学院则可能是得了查尔斯河的睿智。试想,在如此美丽且风水极佳的地方学习,诺贝尔奖的原始灵感怎么不会不断地孕育并衍生出来呢?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是一所建于1636年私立的高等学校,它比美国作为独立国家的建立几乎要早一个半世纪。它是当年移居美洲的英国清教徒,仿效当时故剑桥大学的模式,在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畔,所建立的一所美国历史上的首所高等学校,始称剑桥学院。逐渐兴起的小镇,从此亦称剑桥,中文译音称坎布里奇。1639年,学校更名为哈佛学院,目的是为了永久纪念学校创办人之一和办学经费的主要捐献者、英国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文学硕士约翰·哈佛。1780年,哈佛学院被马萨诸塞州议会破格升为哈佛大学,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常被简称为哈佛。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是美国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从事科学与技术教育与研究的一所私立大学。1865年创建于波士顿,1961年迁到现在所在的坎布里奇。位于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的剑桥(Cambridge)、查尔斯河(Charles River)将其与波士顿的后湾区(Back Bay)隔开。虽然后来增设了人文、社会科学等系科,但该学院仍保持了其纯技术性质的特色,主要培养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其办学方向是把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教育与研究结合起来。MIT创建之初,只有15名学生。经过近140年的发展,现已有学生近万名,并且已被世界公认为与牛津、剑桥、哈佛等老牌大学齐名的、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的世界一流大学。
乘车经过两个街区,我们就来到了哈佛校园这一边的查尔斯河岸。透过河岸看到对岸高速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但一旦走近河边,打开车窗让柔风拂面,顿时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且立刻隐去了城市的喧闹与嘈杂,在眼前展现出的是另外一幅美景:
河面上,不时有各种颜色皮艇画出条条涟漪,也时时有悠闲自在在游弋野鸭的身影;树影下,一对对情侣偎依在草地上,还有些钟情在绿色草地上日光浴的情侣们,女生懒洋洋地躺着晒太阳,男生则坐在旁边尽责地弹着吉它为其催眠;树丛中,不时有喜好跑步的慢跑者擦肩而过。。。。。。其景其情真是闲恬惬意无比。
我们在哈佛校区中央有个地铁站与售报亭的地方下车,想买份地图作纪念,可一直没有人。然后以此为中心,开始在哈佛校园内漫步观光。有校园内,我们既看到了网站上所推崇的几大著名建筑,也看到了一堆堆学生坐地草坪一起讨论案例的现场,另外,看到了一处有中国标志的建筑物,还看到了也许是哈佛的一个由七人学生乐队(五男二女)在街头很投入地为过往游客忘情表演的场面,而其乐摊前面的盆子中,收到的零钞并不多,可好像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表演激情。
在麻省理工学院,我们进入其标志性建筑—即镌刻有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教学大楼内参观,在贴着五花八门不同告示广告牌前留影,在其校园信息查询中心的电脑前查看相关信息,在其学生服务中心内购买了几件小纪念品,在其具有特色的体育馆前合影留念。
大约下午六点左右,我们结束了对两所世界名校的走马观花,去波士顿唐人街进晚餐,部分团员因身体不适,又去附近药店购了点常用药。
晚上九点左右,导游带我们到车上看了下波士顿的美丽夜景后,将我们送到旅馆(Best Western Hotel Rockland)休息,这是到美国后入住旅馆最早的一次。
(待续)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