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来新医改下系列文章之九(上)


福来新医改下系列文章之九

 

中国医药品牌营销十大变局与趋势(上)

福来品牌营销顾问机构总经理 娄向鹏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企业的基本任务只有两项:创新和营销。对于中国药企而言,创新任重而道远,营销却无所不在。

 

新医改之下,医药营销变得更加复杂,但是唯一不变的是品牌。品牌营销已经成为有远见、有思想的药企必须面对的战略使命和抉择。

 

福来认为,新医改,新竞争,药企品牌营销正呈现十大变局和趋势。

 

变局一:品牌破界。

对于一个人而言,最难的是突破自己,品牌如人也是一样。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满足衣食无忧而安于现状,其结局多半被无情的市场淘汰。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营销本无墙,因循守旧的人多了就形成了墙。因此,作为药企领导一定要敢于打破品牌边界,重建市场边界,品牌到一定阶段也需要破界。

 

滇虹康王发用洗剂,一个去屑药品一年2个亿的销售,行业隐形冠军,但是却面临连续三年增长乏力。福来诊断后认为,滇虹必须打破心智屏障,重建战略模式,200亿的去屑市场,滇虹康王完全有能力用药物去屑去抢夺更大的市场,在“药物去屑,就是康王”的品牌占位基础上,滇虹康王大胆进行品牌破界,2009年滇虹药业销售突破7.2亿,打破三年来止步不前的局面。

 

华润旗下东阿阿胶作为全国最大的阿胶生产企业,在传统阿胶和阿胶浆两大明星产品基础上,通过挖掘养颜、养生、食疗组方,开发出阿胶枣、阿胶糕、阿胶咖啡等,高调参加全国糖酒会,杀入快消领域。东阿阿胶品牌从药品到保健品再到食品,从医药渠道到快消渠道进行品牌破界,目的就是打造中国第一滋补品牌。

 

也许昨天谁也不看好一个普通的消食片能够做过十亿。但是江中敢于破界,将特定药品做成家中常备品,将通用产品分出儿童专用装,两招出手不仅在消费者心智重建消费模式,而且江中也成为单品过10亿大关的为数不多的企业之一。

 

云南白药推出白药牙膏,王老吉、陈李济、白云山等企业推出凉茶,都是品牌破界的代表,带给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变局二:品牌升级。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医药市场,响当当的品牌产品风光几年便销声匿迹的不在少数。究其原因。有的是忽视质量出问题自毁前程,有的是被渠道搞乱价格痛失好局。福来认为,其实很重要一点是老品牌没有跟上新形势。现在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升级、产业升级、市场升级和消费升级时期,因此品牌也要与时俱进进行升级。如果老品牌不能敏锐地洞察到这些新变化,沉寂是早晚的事。

 

月舒痛经宝曾经是宛西制药的拳头产品,91年在药企行业第一家上央视,97年销售达到7600万,一举成为中国痛经市场领导品牌。之后由于假货扰乱市场,销售迅速下滑。16年,物是人非,80后成为消费中坚,月月舒品牌面临品牌形象升级,福来从时尚新包装升级到亚州女子组合天团SHE品牌代言,再到“那个不痛,月月轻松”诉求升级,伴着三个女孩子乖巧可爱的形象及爽朗率真的笑声,一下子征服年轻女性的心。很多没有痛经的女孩子都有喝一杯的冲动。喝月月舒痛经宝也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流行。2009年月月舒较去年实现100%增长。

 

“胃酸、胃胀、胃痛,就用修达舒”,修正斯达舒“小绿人”品牌形象曾经在消费者留下很深印象。为了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2009年修正斯达舒聘请孙红雷进行品牌形象代言。孙红雷是2009年中国最红的明星,在《梅兰芳》、《人间正道是沧桑》、《潜伏》等影视中的精彩演技给亿万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胃不舒服、别扛着”、“斯达舒、管用”,真切的关心,让品牌更亲民。

 

还有,居于东北的沈阳红药,聘请著名影视明星范伟代言,制定“红耀中国”战略规划,正在积极的实现从地方品牌向全国品牌升级,目标就是一个:南有白药,北有红药。

 

变局三:品牌下乡。

无论是从政策的倾向还是政府医改思路的走向,种种迹象都已表明,农村医药市场的开发已经成为医药营销新的热点。因此,药企对于第三终端的理解也要升级,这里已经不仅要承担渠道和分销的重任,而应该是抢占农村消费者心智资源的战略平台。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医药品牌也要下乡。

 

城市人群的带动以及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扩大了消费眼界的同时,也对品牌消费者有所认知,不再一味追求便宜。另外,在很多农村不再是单纯的卫生所一主天下,很多连锁药店开始下沉农村。这一切利好都为医药企业品牌下乡创造良好平台。医药企业应该借“下乡热”抢占农村这块正在开发的品牌处女地。福来认为品牌下乡,应该早行动、早受益,在众多品牌下乡前下乡,成本最低效果最好。

 

广药集团旗下的白云山和黄、星群药业、潘高寿等公司早已开始把自己的品牌和产品推向三四线甚至农村市场。以白云山和黄为例已经开始加强对农村医生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城镇居民的中医药健康保健教育,在农村市场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蜀中制药始终坚持以生产老百姓吃得起的放心药为己任,坚持生产农村最需要、最安全、最普及的药品,以普药创品牌,走规模效益的策略,这些举措顺应了农村市场的需求,顺应了最广泛的中低收入者的需求,在中、低收入人群中赢得了好药不贵的良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