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轮投资已完成 大金龙轿车项目静待“准生证”


 

 

     近日,一张据传是金龙轿车最想批量生产车型的谍照的照片在网上流传,这也让沉寂许久的厦门金龙造轿车的传闻再度引来媒体关注。尽管有网友指出这张照片早已在网上流传,仅是金龙轿车项目的A+级样车,但这已经不重要,厦门金龙借助现有的轻客生产线生产A+轿车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这一项目推行的唯一障碍是“准生证”问题,据笔者独家了解的信息显示,厦门金龙轿车项目首期13404万元投资已经完成,目前正在等待国家发改委对这一项目的市场准入审批,在国家有关政策严格限制重复性建设的背景下,能否顺利通过发改委的审批依然是金龙能否实现轿车梦的最大变数。

      与此前坊间普遍认为厦门金龙进军轿车领域完全是由政府在背后推动不同,金龙汽车大股东福建汽车工业集团的前任董事长凌玉章却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坚称金龙轿车项目是企业行为,与政府的意愿并没有太大的关联。

尽管前景未明,但笔者获取的一系列信息表明,金龙的轿车项目正在积极的推进。

金龙轿车梦(小)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一家企业在某个领域功成名就时,通常会涉足另一个领域寻求全新的发展路径,力图将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比如在商用车领域发展势头良好的江淮汽车、长城汽车纷纷进军轿车阵营,连传统摩托车企业力帆同样跟进,尽管上述企业的轿车项目目前还谈不上成功,但起码为后来者提供了可以操作的范例。

     厦门金龙的轿车项目即是如此,在人们的印象中,金龙、宇通、黄海等企业就是客车的代名词,金龙汽车在客车业务发展势头良好的情况下进军轿车领域曾被某媒体定义为“疯狂”的举动。

      然而金龙汽车的管理层却不这么想,这家经历业绩下滑、股权改革等变故的企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慎重地推出了轿车项目。

      “与其他开拓新业务的企业一样,我们推出乘用车项目是因为微型商用车业务发展已经遇到了天花板,迫切需要拓展新项目谋求新的发展空间,”同样推出乘用车项目的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总经理杨杰此前对笔者表示。

    尽管媒体和金龙内部人士都认为金龙轿车项目幕后真正推手是政府,因为厦门市政府在福汽重组前景不定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发展自己的轿车项目,但实际上也是为了金龙汽车的企业利益。

    “金龙推出轿车项目的具体情况我不太了解,但可以肯定地是这是企业行为,并非政府所主导,”凌玉13404万元联合公司(大金龙)投资13404万元,利用原有轻客生产线混线生产A+轿车。而轿车产品销售直指海外市场。

      分析人士认为,大金龙选择A+轿车并且以出口为目标,一是A+轿车可以和大金龙先用轻客生产线,二是大金龙出口销量国内第一的业绩也有助于该款轿车尽快站稳脚跟,同时可以暂时避开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

静待“准生证”

    自金龙投资轿车项目的消息传出后,无论是金龙汽车集团还是大金龙的工作人员都颇为低调,并未透露给媒体任何信息。大金龙公关部相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到笔者的电话时,再次以不知情为由婉拒了采访。

    但笔者还是通过其他路径独家了解到,金龙轿车项目仍然按计划顺利推进,其首期13404万元投资已经按照规划的时间表完成,一旦获取发改委的“准生证”,即可正式推出轿车产品。

     “金龙的轿车项目目前正在国家发改委审批,审批通过后才是工信部的管辖范畴。”曾在国家发改委任职,现任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的卢希日前在“中国摩托车行业绿色环保宣言”签署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 2004年推行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于汽车产业准入设定了三个必要条件:总投资不得少于20亿,自有资金不得少于8个亿;一定要有自己的发动机厂;一定要有自己的研发中心,三者缺一不可。

       笔者了解到,厦门金龙股东之一台湾三阳工业已经依托旗下厦门厦杏摩托公司打造全新的汽车发动机生产线,并将与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公司(大金龙)合作,为大金龙的轿车项目助力;而金龙集团的技术中心业已通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利用大金龙现有的轻客生产线生产A+轿车也可以满足政策设定的年产5万辆的门槛,至于投资额度则是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

      问题在于,即便符合准入条件,但“准生证”能否顺利获批依然是未知数。

      “尽管近两年汽车产业销售状况良好,但从目前众多汽车扩展产能的举动来看,业内已经提出了产能过剩的担忧。” 一位了解汽车产业政策的专家告诉记者,“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推行的初衷就是为了防止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从力帆、江淮获取轿车‘准生证’的历程来看,准入问题无疑是金龙轿车项目推行的最大阻碍,”

神秘的三阳(小)

    在大金龙轿车项目紧锣密鼓筹备的背后,有一家企业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那就是前文提到的大金龙的台湾股东——三阳工业。

     尽管三阳工业在大陆的知名度不高,但事实上这是台湾唯一一家集摩托车、汽车、零部件各项业务于一身的大型汽车集团,并持有厦门金龙25%的股权,并派驻总经理级别的高层参与大金龙的管理,协助经营和提供技术支持。

     记者了解到,大金龙轿车项目与其说是政府推动,还不如说是股东层面精诚合作的结果。一方面,三阳工业希望通过在大陆投资发动机厂为大金龙轿车项目配套进而进军大陆汽车制造市场;另一方面,金龙汽车同样可以通过与三阳工业在台湾成立的合资公司赴台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业务。

      据了解,三阳工业母公司台湾庆丰集团董事长黄世惠曾公开对媒体表示,三阳工业将通过旗下厦门厦杏摩托公司在大陆打造的全新汽车发动机生产线为大金龙轿车项目配套,进而进军大陆汽车市场。

     分析人士认为,业内对大金龙轿车项目前景不看好的原因之一即是其缺乏轿车业务的研发和管理经验,而身为厦门金龙股东之一的三阳工业在轿车生产研发尤其是A级轿车方面的经验则可以极大的弥补厦门金龙在这方面的不足。

      须知三阳工业几十年来一直与现代汽车合作,在台湾本地生产现代汽车,同时还在越南成立三阳越南汽车公司生产和销售自主品牌SYM,其投产的第一款车型即为1.3L排量。

      更为重要地是,一旦大金龙轿车项目获批,金龙汽车完全可以借助与三阳工业在台湾成立的合资公司,顺势打入台湾市场。

    而对于三阳而言,透过促成厦门金龙来台投资,可引进厦门金龙开发中的高性价比轿车产品,为未来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签订后,大陆低价车可能大举冲击台湾市场建立防线。

未测的前景(小)

    记者日前见到了参加“中国摩托车行业绿色环保宣言”签署的厦门厦杏摩托公司的代表,但该人士同样以不知情为由婉拒了记者关于厦杏摩托生产汽车发动机支持大金龙轿车项目的采访要求。

     大金龙及相关企业对于轿车项目的低调也说明了该公司对于轿车项目开发的谨慎。事实上,除了审批的障碍之外,对于轿车行业的后来者来说,资本、技术、市场等关键问题仍是轿车项目获批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分析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虽然汽车市场产销两旺,但也意味者市场空间的缩小,大金龙轿车项目以出口为目标,但将来肯定还是要回归国内市场,技术上的差距依然不是短期内可以弥补。

      但同样有人对此表示乐观,申银万国日前对金龙汽车做出了增持评级,09年金龙汽车子公司大金龙销量同比增长16.3%,净利润同比增长47.23%的出色业绩也成为了增持评价的依据。

        还有观点认为,大金龙轿车项目以出口为目标不失为明知之举,当前国产车阵营中,占据半数以下份额的自主品牌汽车才热衷于海外市场,相对于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国外的市场空间更大一些。

     有趣的是,日前有媒体报道称近期风头正劲的北汽集团在重组福建戴姆勒受挫后,将收购重组的目标转向金龙汽车,无论北汽收购的是金龙客车部分股权还是参与其轿车项目,想必一心发展轿车项目的金龙汽车应该不会做出为他人做嫁衣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