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创业板恒信移动、奥克股份、劲胜股份和海默科技挂牌上市。其中,奥克股份、劲胜股份开盘即出现破发。虽说创业板新股破发也成了常态,但挂牌首日开盘即破发,这还是头一次,两家上市公司也刷新了创业板新股破发最快纪录。
创业板新股频现破发,高价高市盈率发行无疑是主要原因。但在另一方面,现行关于新股定期报告(包括年报、半年报和季报)的披露制度,同样难辞其咎。根据规定,没有经过审计的定期报告,不能在《招股说明书》中进行披露。奥克股份、劲胜股份开盘即破发,显然与此有关。
奥克股份《招股说明书》显示,其2009年的每股收益高达1.55元(按发行后总股本摊薄测算),摊薄后的发行市盈率为55.92倍。正是由于该股去年取得了如此良好的业绩,才为其每股高达85元的发行价格奠定了“基础”。但在奥克股份5月19日的《上市公告书》中,其披露的今年一季度业绩表明,一季度实现的净利润仅仅只有1813.08万元,与200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3.48%,所谓的“高成长性”丝毫不见踪影。
与之类似的还有劲胜股份。劲胜股份今年一季度每股收益为0.20元,净利润同比增长只有可怜的17.20%。与其它创业板新股一季度净利润动辄增长一倍甚至是数倍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正是因为两家新股没有表现出“高成长性”,才导致了投资者用“脚”投票,并最终招致了开盘即破发的尴尬结局。
新股发行时,发行人无不都以最好的业绩亮相,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卖个好价钱。但是,由于最新一期的定期报告没有披露,不仅参与询价的机构无法获取其最新的经营情况,网上参与申购的投资者更是犹如被蒙在鼓里。像奥克股份等四家新股,其网上发行时间为5月6日,《上市公告书》披露时间为5月19日,实际上,直到《上市公告书》披露的当天,投资者才知晓奥克股份今年一季度业绩状况。然而,此时“中彩”的投资者却为时已晚,只有眼睁睁地看着股价破发,而不得不承受着“被套牢”的命运。
另一方面,由于最新一期定期报告没有披露,询价机构根据发行人去年的“老皇历”报价,也存在虚报高价的可能。这其中,最受益的无疑还是发行人,因为可以据此实现高价发行,进而实现巨额超募的美梦。
退一步讲,如果像奥克股份等在询价前披露了其今年的一季报,参与询价的机构不可能不考虑到其业绩大幅下滑方面的因素。那么,奥克股份的发行价也不可能达到85元。而从参与网上申购的投资者来讲,在看到奥克股份如此的“高成长性”之后,至少也会斟酌再三。
因此,为了避免类似奥克股份的询价陷阱再次出现,笔者建议监管层在新股实施询价前,规定发行人需披露最新一期的定期报告,以让市场对于发行人的真实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方便询价机构更准确地报价。从另外的角度讲,也能防止发行人借助于过往的亮丽业绩高价“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