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噜王”是个老兵,河南人,长得黑黑壮壮,虎背熊腰,睡觉爱打呼噜。他这一辈子因呼噜而得名,也因呼噜改变着命运。
新兵连生活,也许是这世界上最紧张的生活。“呼噜王”入伍那一年是春季征兵,新训基地在是个非常偏僻的山沟垦。那年的春天很短暂,开训没几天,气温就上来了,太阳挂在半空跟火龙一样,烤得脸上熏得像驴粪蛋。每天都是训练一身汗,收操一身碱。“呼噜王”身上的碱溃比我们厚,集训没一个月,他就被班长指定为队列教员,弄得我和其他几个争强好胜的新兵,自尊心大受打击,个个训练场上都与“呼噜王”较着劲地练。可不服又不行,“呼噜王”的功夫确实是新兵中最出色的,好像他天生就是当兵的材料,单双杠玩得最燕子似的,集合会操时,经常给班里争光。
“呼噜王”白天训练越刻苦,晚上我们跟着他就越遭罪。夜深人静,他的呼噜总是如约而至,从不缺席迟到。开始先是零星地来那么几声,像评书艺人的开场白,接下来便山呼海啸、如雷贯耳。外面走廊里的声控灯,一夜到天亮从来没有停熄过。每当这个时候,全班人翻身的翻身,捶床的捶床,有的干脆叹着气,把头无奈地缩进被窝里:被窝里再闷再热,气味再不好闻,但也比听“呼噜王”打呼噜的罪好受。
晚上睡不好觉,白天训练精神就受影响,有人把“小报告”打到头头那里,“呼噜王”听说后此事后终日坐立不安,经常深更半夜一个人偷偷爬起,蜷缩在床角里打盹儿。
新训结束,新兵就要分到各单位了。这时,“呼噜王””的去向就成了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尽管他的训练成绩门门优秀,平时吃苦精神最强,为人也很好。旦一提打呼噜的事,就令“听”者生畏,说心里话,大家都不愿意和他分在一起。
领导最后决定,让他直接转入农厂参加生产。农厂房子多,将来条件成熟可以给他单独解决一间。“呼噜王”毫无怨言,当下就把自己的背包捆扎好,跟看班长报到去厂。
新兵下连不久,我竟被上级机关抽调去当***,后来又入军校学习,关于“呼噜王”的消息就听得少了。
1999年,一次海难救援中,偶然遇上了“呼噜王”。好几年没见,他已改成了志愿兵。在连队,他很受人尊重,听说连长就是他带出来的兵,但他的为人还是老样子,本本分分心眼好,苦活累活抢着于,在干战中的反响非常好。
“呼噜王”主动告诉我,到农厂后,部队领导对他非常关心,为给他治呼噜,曾先后两次安排为他做手术,但都不成功。那次离开“呼噜王”,他回连队后的第二天,他在一次抢堵决口的过程中,为了保护群众的牛命财产,受了重伤。
“呼噜王”成了英雄,参加了表彰会,受到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的形象也因此经常在电视、报纸上露面,经常有一些工厂、院校请他去作报告。他的报告,经常感动得台下一片啜泣。每—次报告会上,都会有几位很漂亮的姑娘走上台给他献花。
然而“呼噜王”的第一次婚姻却失败了。听说新娘就是曾登台给他献过花的一位姑娘。关于分手的原因,外传的有好几个版本。依我看,还是应归晕于他鄙倒霉的呼噜。每天晚上,新娘听着他那声势倍大的呼噜,让人夜难眠,时间长了能患神经衰弱症。后来新娘实在坚持不了的情况下,才提出与“呼噜王”分手的。一直到临走时,新娘还在抱着“呼噜王”,流着泪伤心地哭: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这呼噜我实在是受不了!
雄婚姻破裂,很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妇联、青联和部队上的领导亲自过问,牵线搭桥,穿针引线。一家很知名的晚报给“呼噜王”免费刊登了三次征婚广告。
有一位姑娘被真的感动厂,拿着报纸直接找上门来,表示愿用自己纯真的爱情,来抚慰英雄受伤的心灵。这一次,“呼噜王”把自己打呼噜的事,专门向姑娘作了介绍。并非常I虞恳地提醒她,一定要慎重考虑。姑娘爱“呼噜王”真是死心塌地,回应说,我爱你,就包括也爱你的缺点。
然而,人们还是担心这会不会是上一次婚姻的再版,“呼噜王”自己最忧虑的也正是这一点。
但事实上,大家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了。也许是天生有缘,新的新娘对“呼噜王”的呼噜从一开始就非常适应。发展到最后,呼噜声已经成了她每天晚上不可或峡的催眠曲。晚上“呼噜王”不在家,听不到他那非常熟悉的呼噜声,竟连续好几夜都没有睡好觉……
“呼噜王”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