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第一大宅---马氏庄园


                              中原第一大宅---马氏庄园

 

 

     河南安阳境内有一座保留完好的大宅院,原先并不知道,在朋友的推荐下,最近到这号称中原第一大宅参观了一下,感觉这马氏庄园值得一观。

     马氏庄园为清末头品顶戴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马氏庄园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年,前后营建近50年之久。建筑群主要由北、中、南三区组成,共分六路。其中北区一路,建有二个四合院;中区四路,其中西三路为住宅区,每路前后又均建四个四合院,每条中轴线上各开九道门,俗称“九门相照”。三区的建筑形式主要有厅、堂、楼、廊、房、门等,共计308间。

    马氏庄园现有建筑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周围附属建筑还有马氏义庄、庢庄、文昌阁、马厩、仓库、柴草库、马氏祠堂以及北、中、南三座花园等,总占地面积在70000平方米以上,总建筑面积达100000多平方米。整个庄园设计合理,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左右对称,前低后高,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大型封建官僚府第”。

    庄园主人马丕瑶(1831年—1895年),安阳县西蒋村人,同治元年(1862年)进士,历任山西平陆知县、永济知县,解州、太原知府,山西按察使、布政使,贵州按察使、布政使,广西布政使,广西、广东巡抚兼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他为官30多年,勤政务实,恪尽职守,忠心爱民,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和朝廷信赖,百姓呼他为“马青天”,光绪帝则褒奖他“鞠躬尽瘁”、“百官楷模”。马丕瑶逝世后,诰封“光禄大夫”、“威武将军”。在他的客厅中有一幅对联说明了马丕瑶的为人,他为了避免亲朋好友找他办事,他写了一幅对联挂在客厅之上,“不爱钱不徇情我这里空空洞洞,凭国法凭天理你须弯弯曲曲。”客人读了对联自然不好再开口说事了,封建社会也有好官。
    马丕瑶膝下有四男三女,亦多远见卓识,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长子马吉森(1857年—1912年),翰林院待诏,开办安阳六河沟等煤矿,首创安阳广益纱厂(今安阳豫北棉纺织厂前身),成立安阳矿业总公司,并任安阳商会会长。他开河南地方民族工业之先河,是一位著名的实业家;次子马吉樟(1859年—1931年),进士出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校、湖北提法使、按察使等职,深得朝廷器重。辛亥革命后,任袁世凯总统府内史、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等职;三女马青霞(1877年—1923年),又名刘青霞,乐善好施,酷爱教育事业,光绪帝诰封“一品诰命夫人”,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后,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投奔革命,是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辛亥革命女志士,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美名。孙中山先生曾赞誉她为“巾帼英雄”,并为她题写了“天下为公”四个大字,鲁迅先生也曾称赞她“才貌双全”。

 

    

 

    

   

    

         

  

       

家庙门楼,下层辟门洞三道,直通家庙内院。中洞门额镶嵌有户部尚书、军机大臣阎敬铭书“马氏家庙”石匾额,刻于光绪六年(1880年)。

  
马丕瑶非常的清廉,为了避免有人求情干涉公务,在他的客厅中写有一幅对联,“不爱钱不徇情我这里空空洞洞,凭国法任天理你何必弯弯曲曲。”找他办事的人见到此联后也难启齿了。

享堂,享堂为马氏家庙的主要建筑,名曰“聿修堂”,五间硬山顶式灰瓦房,前带廊。内设马丕瑶以上四代祖先神龛、牌位及祭器等。堂前建一宽敞的祭祀平台。





        
  

      马吉森旧居,马吉森旧居位于马丕瑶旧居楼之东,符合“长子居东”的习俗。它和马丕瑶旧居楼雷同。其底层前额正中镶嵌有仿苏东坡笔迹的“德有邻堂”巨型木匾。













马青霞旧居,也称马家绣楼,与马吉森旧居楼同处一院,位于东厢,三间硬山顶式楼房。底层前额正中镶嵌有仿苏东坡笔迹的“思无邪斋”大型木匾。



马氏家训,中区中路二门内设置木屏门一道,门扇上刻有马氏家训,为马吉樟所书,隶书。马氏以《易经》的第三十七卦——《家人卦》为家训。其大意是:女主内,男主外,老幼有序。家长对家人要严格要求,不失法度。全家人都要诚信庄重,各尽其责,各尽其道,和睦相处,天下安定,体现了儒家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