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证综指徘徊于2600点下方、香港恒生指数刚创下7个月低点的节点。而此时保监会却释放了提高保险资金投资A股股票和股票型基金、扩大投资香港资本市场比例的信号,鼓励超过1万亿保险待配置资金进入股市。据媒体报道称:保监会有关部门召开会议讨论调整保险资金投资政策,并对保险资金权益类投资的政策进行了微调:上调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投资比例;在港股方面,保险资金投资范围拟从此前的红筹股和H股扩大至港股主板;拟将保险资金权益类投资的比例从现在的20%提升至25%。
要知道,注重高收益和安全性的保险资金一向是先知先觉的波段高手,此番选择在股指跌穿2700点之际提高入市比例上限,市场猜测是监管层为保险资金“抄底”大开通道。而方正商学院宏观经济和企业战略研究员李明旭也曾表示:“其实,能不能抄到底是谁也说不清楚的事情。因为即使在股市跌了700左右点的时候,还有人最低看到了2000点。但不可否认,保险业的监管层的确有'顺势而为’的意思。”
之前已有市场人士整理出拓宽保险资金入市与市场走势的关系。过去的经验表明,提高保险资金入市比例虽然不一定是最低点,但是每次都是处于相对的底部,随后股市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比如2006年6月27日《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逐步提高保险资金入市比例,后来诞生了2006-2007年的大牛市。2008年9月,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撰文称,下半年证监会将努力提高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机构资金的入市比例。结果2008年10月底大盘见底。
有专业人士提出自己的看法称:“保险资金要追求配置中的高收益,保监会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进行监管,实质都是在保证险资安全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综合收益。市场在经历700余点的大跌后,至少是阶段性的底部,将保险资金更多地配置到股权型资产上风险较小,收益较高。”然而目前沪市A股平均市盈率已不足20倍,尤其是以银行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平均市盈率更是低至10倍左右。因此,对于进行长期投资组合的保险资金而言,如今入市应该风险不大。
的确,在传出保监会有意提高保险资金入市比例当日,该消息成为市场的一大利多因素,A股应声上涨,上证指数上涨30.13点,涨幅1.15%,有超过165亿资金进场。不少分析人士表示:因为股市走势取决于宏观经济基本面,比如,外围市场人气,国内经济状况,提高投资比例暂时还不会对市场造成很大影响。目前,保险公司权益类投资占总资产的比重较20%的红线尚有一定距离,这意味着保险公司对保险资金的运用还是相当谨慎的。
据保监会之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结构配置中,银行存款占比28.865%,债券占比51.63%;股票(股权)占比为10%。总体而言,保险资金在银行存款、固定收益类产品和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大概是四四二的比例。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