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高回报的投资”应成官方共识


王攀

“民生是高回报的投资。”这是陕西省神木县委书记郭宝成对神木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一年多时间以来最大的感触。去年3月1日起,有40万人口的神木在全县全面实施“免费医疗”。近日郭宝成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即使是算“经济账”,政府也“赚了一大笔钱”。(6月4日《扬子晚报》)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投入4万亿资金扩大内需,这是刺激经济的举措。我们不妨也把神木为免费医疗投入的1.5亿视作刺激内需的措施。我相信,如果把这1.5亿发给神木人民,那么这些钱只会进入银行,成为他们看病、买房、上学的储蓄,而不会进入消费市场。相反,如果把这些钱用于免费医疗——尽管没有直接进入老百姓的腰包,但因为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后顾之忧,老百姓就会把那些存入银行的看病钱用于消费,从而刺激经济。

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常识。但这样简单的经济学常识一直没有实施,以至于当神木模式证明了这一常识,并从官员嘴里说出来的时候,“民生是高回报的投资”——这句话仍旧引起不小震动。

事实上,所谓政府大赚一把,神木县并没有直接的“真金白银”,这个帐,不是在全民免费医疗上投入1.5个亿,然后在医疗行业就收到了多于1.5个亿的回报的小账,而是一个综合大帐。因为“把老百姓看病的问题解决了,老百姓爆发出来生产的热情,这种生产的积极性,这种巨大的社会合力推动了神木的发展”,郭宝成所谓政府大赚一把,应该是神木整个县的经济情况,即,与没有实行全民免费医疗的年度相比,神木的经济发展各项指标更好了。

现实中,很多地方政府、官员总是热衷于小账,而不会算大帐。每每需要一项投入的时候,他们第一个反应是,这个项目可以带来哪些直接好处?能给政府带来什么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这种算法,在互为联系的经济生活中,只是看到点而没有看到面,只是在一城一池上盘算得失,而没有看到投入的传导价值。

一些官员总是热衷于小账:因为房地产赚钱,于是政府就搞地皮,甚至不惜引入社会资金,财政塌窟窿也要去做;因为某一个工业项目赚钱,于是就搞这一项目,为了招商引资,甚至不惜开出种种优惠条件……这些想法,都是短视行为,仅仅是盯着政府眼下的钱袋子:掏出去一个子儿,能否直接变成俩子儿。

老百姓用于买房、看病、上学的储备资金,是中国经济再上一个台阶的最大动力。中国经济在世界金融危机中能够一枝独秀,固然有中央拉动内需、刺激经济的原因。但我认为,还没有完全把动力释放出来。如果解决了中国老百姓买房、看病、上学这“三座大山”般的难题,民生荷包里释放出来的能力,将是中国经济又一次腾飞的翅膀。只是,眼下,像神木县的领导那样,认为“民生是高回报的投资”的,在中国官场太少了。

http://news.163.com/10/0604/03/68A8UTI1000112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