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叫同志,是同性恋的胜利还是时代的悲哀
彭学明
访美归来,看到的最吸人眼球的消息,居然是北京公交集团规定的文明用语里面,“同志”一词被限用!今后在北京坐公交车,年轻乘客将被统称为“先生”、“小姐”和“乘客”,年少乘客统称为“同学”、“学生”,而年幼乘客则统称为“小朋友”。“同志”这个曾经在公交服务用语中一统天下的称呼,今后只被限制用于年老乘客身上,并且排在最后一个选择,因为对年长乘客的统称分别是“老师傅”、“老先生”,然后才是“老同志”。“同志”一词,将在北京公交淡出甚至消失。
报道一处,舆论哗然。有扼腕惋惜者,有举手赞成者,有无所谓者。猜测最多的,是因为同性恋也叫同志,所以,公交集团就羞于叫同志。我想,北京公交集团肯定不是因为同性恋而羞于把乘客叫同志。如果这样,那北京公交集团的做法,就是一起不大不小的“同志交通肇事”事故!
其一:这是对本很纯洁的同志用语的全盘否定。“同志”一词的真实含义,是指志同道合的人,在我国古代,同志与先生、长者、君等词的涵义一样,都是朋友之间的称呼。一个很正常、很普遍、很纯洁的名词和称呼。从古自今,我们都这么叫,叫起来自然、顺口,听起来自然、亲切。因此,即便素不相识,我们也常常见面叫声同志,以示亲切。特别是在战争年代,为了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志同道合者,更是以称同志为荣,因为这意味着同志之间又多了份生死情谊、多了份神圣庄严、多了份崇高敬意。而今,北京公交集团羞于把乘客叫同志,不敢把同志叫同志,实在是不可理喻。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官方第一个以官方的形式把“同志”一词让位于同性恋?第一个以官方的形式对“同志”一词真实含义进行了否定?这是不是同性恋的伟大胜利?不然,延续了几千年的“同志”称谓,为什么要淡出和消失?
其二,这是对同性恋人群极大的不尊重。同性恋,中国和世界自古有之,不足为奇。但“同志”一词在同性恋圈中何时流行,却不得而知。同性恋还是不同性恋,这都是公民的自由,我们无权干涉,也无可厚非。而同性恋将自己的群体称为同志,也是无权干涉,无可厚非。既然同志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那么每一种或每一群有着共同志向和志趣的人都可以成为同志。共同爱好文学的人,我们可以成为同志。共同爱好科学的人,我们可以成为同志。共同爱好军事的人,我们可以成为同志。各行各业有着共同志向和志趣的人,我们都可以称为同志。那么对同性恋人群来说,他们因为性取向相同而自称为同志,也顺理成章。北京公交集团的领导同志和我们这个社会大可不必谈同志色变,大可不必以称同志为耻。同性恋是同性恋的同志,我们是我们的同志。两种同志,两种意思。两种同志,两种生活。没有谁高谁低,没有谁尊谁贱。和平相处,互不相干。“同志”一词,并未因为同性恋的存在而变味。如果我们因为同性恋也改称为同志了,就羞于再叫同志,就好像自己也是同性恋,那我们是不是潜意识里在歧视同性恋和不尊重同性恋?
其三,这是对老年人的侮辱。如果北京交通集团真的有把同志叫作同志就意味着是同性恋的话,那么对老年人叫同志,而且是老同志。是不是说老年人就是同性恋?是不是人一老都是同性恋?那么,这对老年人是不是侮辱?
基于此,我相信北京公交集团的领导同志肯定不是因为同性恋也叫同志的原因而让“同志”称谓淡出甚至消失公交舞台,北京公交集团的领导同志肯定不会干如此傻事。但北京公交集团领导同志的解释却差强人意,不能服众。其解释的“随着北京公交的发展,同志这一称呼已经过时,不适应有针对性的、细化的服务标准”是不是过于简单和无力?因为“同志”一词并未过时,“同志”一词也并未阻碍北京交通和北京交通的发展,也因为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叫“同志”有什么不好。为了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北京公交集团为什么要让“同志”退出公交舞台,还请北京公交集团的领导同志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
多少年来,“同志”在我们的心中是多么神圣!相互能够成为同志是多么自豪!同呼共吸的同志。相濡以沫的同志。患难与共的同志。生死相依的同志。而今,人与人之间却不但不相互信任,还相互猜疑;不但不相濡以沫,还相互攻击;不但不生死相依,还你死我活。那种同志般的生死情义,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不叫同志,到底是北京公交集团领导同志先见之明的英明之举,还是同性恋的伟大胜利?到底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时代的悲哀?这个时代,我们多么需要那个年代严刑拷打也不会背叛的同志!
不叫同志,是同性恋的胜利还是时代的悲哀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