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根源及其消除方法论
金小明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11)
摘 要:扫描人类活动,从中找到了公平、质效、GDP三个关键点。公平因素包括不公平分配和不公平交易,是引发经济危机的根本点。为实现公平,从土地切入发现了平衡工农城乡利益机制的投资置业系数CIP=(0,4]。这只能消除贫富悬殊引发的产消不畅之实体危机。为全面消除经济危机,应针对经济危机的六个阶段建设消除经济危机的系统工程。经济发展总是从公平到不公平,从公平、质效、GDP三者平衡到不平衡,最后进入经济危机状态;经济危机往往从金融危机开始,而我们应从土地切入调动资金作战。
关键词:公平质效与GDP;CIP=(0,4];宏调;房价;凯恩斯理论;经济危机;消除方法
The Origin of Economic Crisis and The Methodology of Eliminating Economic Crisis
Jin- Xiaoming
(Zhejiang Dongf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RC Postal Codes 325011)
Abstract: Throughout human being activity, I have found three key points—impartiality, quality effects and GDP.The impartial factor, which including the unfair distribution and unfair dealings, is the basic point of initiating an economic crisis.To realize impartiality, I have found the Coefficient of Investment and Purchase(CIP) =(0,4]from land,on the interest mechanism balancing workers and peasants, city and countryside.This only can eliminate entity crisis of the non-smooth Production – Consumption initiated by extreme disparity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To remove the economic crisis all round, we should build system engineering on eliminating economic crisis specific to the six stages of economic crisis.Economy decelopment is always from fairness to unfairness, from the balance of impartiality, quality effects and GDP to imbalance and enter the economic crisis state finally.The economic crisis usually begins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however, we should mobilize fund to eliminate it from land.
Key words: Impartiality, Quality Effects and GDP, CIP=(0,4], Macro-control, Building Price, Keynes' Economics, Economic Crisis, Methods of Eliminating Economic Crisis.
一、论题视野及人类活动关键
生产实践与科教实验是人类基本活动,但因分工协作和评价劳动效果激励劳动力释放所衍生的市场环境引出了人与人的交往及其关系处理。办学以提高人类科技文化修养,普及生产生活和科研知识,培养经济建设人才;从事研究以发现发明完善发展科技生产力(方法论),以创新调整丰富人类知识库(世界观);在人类有计划地生产生活的基础上,借用市场手段调节生产分配配置资源。推敲这些活动引发的社会矛盾经济问题,其关键点不外乎是实现公平、质(量)效(益)、GDP三者间的平衡发展。
二、经济危机的三大成因及本质调控对象
当锁定了人类基本活动的关键点,就可找到本质宏调对象。首先,宏调的目标为:调整公平、质效、GDP比例关系,基于高超消费使产、消平稳运行。公平、质效、GDP三者关系中,公平最为重要,因不公平不仅是公平问题,还会因为贫富悬殊使社会购买力不均匀,导致积累过度而消费不足,从而产大于消,产品滞销则企业资金链断裂。这是经济危机的兆头,因而政府始终要重点处理公平问题。当公平、质效与GDP三者间得到平衡,自然就没有周期性经济危机,以致能够多(GDP大)快(增长率高)好(质效环保)省(节源降耗)地建设和谐社会。明确以公平作本质调控对象无疑是一种进步,围绕公平进行调控即使有问题也是周期更长更易治理的另类经济问题,不会发生经济危机的后果。质效是个技术问题,在公平的基础上容易处理好。当公平、质效问题处理好后,GDP会自然而然地发展。
不公平是经济危机的第一个成因,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和谨慎动机、投机动机的作用,凯恩斯有关国民收入用于投资和消费的理论会使投资越来越多消费越来越少,人为降低生产服务消费率,导致生产过剩进而内生经济危机。第三个经济危机成因是市场经济信息测不准导致产消结构失衡。
三、经济危机根源和六个阶段的划分
(一)何谓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包括金融危机和产消平衡危机,前者是虚拟危机后者是实业危机。金融危机是货币债权债务不能按契约正常运转,出现信誉危机,资金供应链断裂,使金融市场和多数金融企业陷入萧条或困境乃至债权人破产,白领失业,进而牵连到生产市场与安居乐业。产、消不平衡危机是产消结构不平衡的生产过剩危机和货币先缩后通胀,表现为产品过剩与需求迫切同在,劳动者失业,公司倒闭企业破产等,物价先跌后飞涨,消费水平持续下降,人们不能安居乐业,大众生活陷入困境。综观经济危机的根源,可称之为“三不”危机:交换不公平的金融危机、分配不公平的产业危机、产消结构不平衡的产能过剩与消费不足同时存在的危机。
(二)不公平是引发经济危机的根源
公平、质效与GDP中,公平最关键,是导致“三不”经济危机的主要因素;质效次之,包括产消结构、公私效益、工程质量、产品品质、环保绿化。这些应在稳定、发展中调整,调整好了经济危机也就快过去了;GDP在抢占市场追求升官发财中自然而然地增长,由投资、消费、出口等驱动。可见,经济危机的本质原因是贫富悬殊、信誉危机和产消不平衡,对应的是不公平分配、不公平交易、产消结构失衡;主观原因是全球盲目接受凯恩斯有关国民收入同期用于投资和消费的理论,没有成熟的经济控制论和管理自动化知识与技术,完全由人来摸石子过河乃至盲目治理社会;客观原因是科学水平不足于提供准确测量产消结构等市场信息的技术,从而任由个人利益操控经济活动,造成了个人经济活动的有序性同社会经济活动的测不准之矛盾不能消除。总之,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不公平,包括实物分配不公平,金融借贷交换不公平。这又涉及到货币的本质论:阴流子经济学和三力剥削[1]等概念。
不公平是产生经济危机的直接祸根。不公平的主要表现在分配配置不合理,公平交易制度存在缺陷,有严重的洗钱、剥削、盗骗和信誉危机。因而不公平主要集中在城乡工农贫富三大差距和市场交易不平等、资源控制不公平不公开不公正上,其中工农城乡利益差距的长期存在是经济危机潜在的基础因素,以致中国经济发展依靠外贸、公共基础建设和富人的住行消费实现,也就是劳动人民为洋人打工、帮官商达贵致富、从事无私奉献社会的经济活动。
(三)经济危机的六个阶段
经济发展总是从公平到不公平,从公平、质效、GDP三者平衡到不平衡,最后进入经济危机的。期间可分为六个阶段:①危机孕育期:违规或合法圈地垄断资源、剥削洗钱、借贷拖欠。其中占有者轰轰烈烈搞项目办实业,被占有者则沦落为浩浩荡荡的打工队伍。社会却呈现一派繁荣景象。②贫富悬殊期:危机孕育期间已发生了严重不公平的原始分配,在此基础上,穷者更穷富者更富。如货币化GDP数值飚升,掌握权力、财力和武力进而控制资源的人群拿走GDP的绝大多数,在证券、房地产、外汇市场和企业改制中,一夜暴富的神话天天有。还有相当部分GDP在WTO协议下的全球经济战争中,被经济列强掠走。广大劳动群众能拿到的GDP份额只能勉强维持生计。③金融危机期:不仅贫富二大群体利益根本对立,在大财团之间因融资借贷、不抵押贷款出现偿还能力不足或信誉危机时,金融市场和金融企业纷纷陷入困境乃至债权人企业倒闭,出现多骨米诺效应。④消费萎缩期:从贫富悬殊来说,穷人为衣食患忧,穷人再多,节衣缩食的消费量还是有限;富人资源太多,住行消费一旦饱和,就无法开启更大的消费量,资金自然沉淀冻结。从金融企业和信誉危机来说,银行证券业白领失业,债权人和经营不善者一夜之间变成穷人,进一步加剧消费不足。⑤生产萎缩期:消费不足进一步加剧产消结构失衡,使企业订单数骤降,回拢资金困难,工厂开工不足,工人失业规模化。金融危机使生产企业资金供应链断裂,各种债权债务不能按正常清理、兑现,使实业危机进一步恶化。⑥民不聊生期:经济危机的特点是,人不能尽其才物不能尽其用,生产市场、消费市场和金融市场不能互动联转,企业公司关门倒闭,个人节衣缩食使得住行水平下滑,露宿乞讨人甚至跳楼者时常出现。这时,大量的信誉能力沉淀,需要政府救市激活。
四、治理经济危机的方法刍议
治理经济危机围绕二个不公平、一个不平衡,即“三不”经济危机进行。一是从土地切入,调节投资置业系数CIP并以土地收益调整城乡工农利益关系;二是用阴流子手段即以资金投向救活各种市场,激活经济危机锁闭的能力信誉;三是以产、消结构为重点全面调整社会经济的质量与效益。
(一)从土地切入平衡工农城乡利益的机制
1.消除不公平保持GDP增长的自然土地机制
宏调的目标是使公平、质效、GDP三者平衡,宏调的本质对象是不公平。围绕宏调的目标和本质对象消除不公平的关键原理可作三点解:①在落实公平、质效和GDP平衡关系中,国家凭借土地控制代管权收取税费和土地出让费、其它土地营业收益,基于抑制贫富差距补偿失地农民和失业居民。这是因为城镇居民天生应安排就业岗位而农民天生要配给土地。②在技术上,发现建立投资置业系数CIP=(0,4] [2],即证明了房价是社会月平工资的三倍,大约二个月工资买一平方土地一个月工资买一平方地上建筑物,工资随GDP增长而增长。③在温饱问题解决后,花园住宅和路桥小车就成为GDP增长的核心。从这三点可看出,土地是经济问题基础,宏调应从土地切入通过调节CIP调控楼价以平衡工农城乡利益。平衡利益就是使工资和土地收益相当,并随GDP增长而增长;调节CIP就是政府从房地产收益中取出部分作征地补偿,提取部分土地收益用于发放岗位工资和建设全社会保障。
建国以来,贫富悬殊主要体现在工农城乡差距上,也就是体现在土地上。出于天然原因,市民以岗位为生而农民靠土地谋生,岗位工资与征地补偿的平衡就体现在地价上。政府作为土地所有权(实际上是代管)人,可按全社会居民年均收入调控房地产均价。随着GDP增长工资必然要增长,否则改革开放成果就会被基于武力的权力财力剥削者拿走。但工资增长基于岗位工资与土地价平衡来实现。调高地价可牵引工资增长,这主要调CIP。在CIP公式中,交易面积A表明土地及其建筑面积是CIP的主变量。楼价调控公式的重要功能是平衡城镇居民岗位工资与乡村农民土地收益间关系。这里,工资分为最低工资、岗位工资和技术工资。其中岗位工资是就业时才能发生的社会分工工资。低保生活费数值实际是参照最低工资的岗位工资数值。
一般商品的市场价是以造价为基础的销售价,成交价通常为市场价。但CIP基理是购买力价,上限由富有群体购买力决定而下限由价值支持。房产之成本价由土地增值和造价构成;均价与全社会居民月均工资相关,因土地增值保值而始终为工资3倍左右,准确点说均价由全社会平均购买力决定。均价与造价之差等于土地增值。所以,均价、成本价和成交价因政府调控土地增值费往往高于房屋造价,从而不能以房屋造价分析楼市价格的高低。楼价调控公式的本质在于房屋均价依据购买力确定而高于房屋造价,这高出部分就是平衡城镇居民岗位工资与乡村农民土地补偿的幅度。依照这个公式政府就可对楼价作出数量化调控和趋势测算,扭转以往主观调控或任由市场炒作楼价而茫然失控的局面。
由上可知,GDP、工资、房价三者是正相关关系,因而调节CIP调控房价可牵引工资调节GDP。可见,房价关系到全局问题,关系到GDP的稳定增长问题,关系到金融系统的安全问题,不容许暴涨暴跌。
2.房地产价格理论新说
楼价构成因素有三:成本、GDP增长幅度、市场炒作。成本关键是土地价和土地增值状况,由于土地资源有限总体上呈不断上涨,具体幅度由科技生产力发展水平即平方土地产出率、人口增长、GDP和工资增长状况、政府政策行为、市场供求关系等决定,而地面上房屋造价随经济发展所占成本的比例会越来越少;GDP增长由科技生产力水平和国家政治经济、政策决定,反映居民存款和工资等收入;市场炒作由开发商、官商合谋发动和购买心理形成。政策包括岗位工资和低保金额的计算设置、工资级差规定、财税水平、银行利率和贷款政策、贫富差距抑制办法……。撇开对成本和市场炒作的专项分析,而是将它们(楼价构成因素)纳入投资置业系数中,则平均楼价只与GDP即人均月工资挂钩。
(二)宏调从CIP入手可预防或消除实体经济危机
1. CIP=(0,4]的意义
第一,从平衡工农利益抑制城乡差距机理切入发现CIP=(0,4]。第二,基于平衡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和以岗位为生的工人利益关系的楼价调控公式,可以测算调控楼价趋势。衣食住行中的住宅关系到民生大计不能完全市场化,从而为政府从楼价入手调控整个宏观经济提出了原理依据和测算技术。第三,CIP的发现证明国际上流行楼价为工资三倍的经验公式是有道理的。由CIP建立的楼价调控公式揭示了近年楼价飙升同GDP十多年高速增长累积相关,万元以上楼价由垄断炒作形成。各地楼价是否合理,由当地居民人平工资乘以3就可大体判断出。房价BP = CIP×Wa(月平工资)正是判定楼价趋势的原理公式。第四,从楼价调控公式的推导和作用中可知,投资置业系数CIP比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恩格尔系数(Engel Coefficien)更为科学实用。因为CIP是自然常数,反映了调控基理,而后二者是统计学概念。第五,本论题视觉范围大目标更大,面向人类基本经济生活,力图消除人类经济危机。
2.宏观调控可从调控楼价出发
住与房地产相关,行与汽车和路桥建设相关,再点缀于广场、花园和场馆建设就成了造城运动。造城运动中唯有楼市是人人都得参与而不能回避的,故房地产问题是牵一而动全社会的热点难点,是经济发展的龙头。作为龙头,楼价趋势无疑是牵涉小康目标和GDP稳步增长的关键,因而宏调一定意义上是调控房地产均价。楼价调控公式包涵着宏观调控的方方面面,目标是刺激消费实现高(且)超(前)的消费。大力发展经济,实现高超消费,恢复绿色GDP、劳动者工资和农民收入、楼价为龙头的物价间的自然平衡关系并使之协调发展应是政府调控经济的方向。
3.如何实现GDP增长与全社会和谐共存的局面
无疑,楼价只有低开高走在稳定中渐升才是符合置业增值与住房消费水平提升之双赢经济律的。但应用BP = 3×Wa 综合测算认为,2007年佛山一手楼均价应在每平方5000元左右,万元楼价是垄断炒作的结果,有回调的可能。总之,现在都说房价高的原因在于贫富差距过大。
在公平、质效、GDP三者间,政府要维护楼价同GDP同步增长,就必须从缩小贫富差距着手立法调整分配制度、法办洗钱,切实提高劳动者工资和农民福利;同时要狠抓节能降耗,监督食品安全和环保绿化,调整产、消结构,提高社会效益。特别要建设金融安全机制,确保债权债务运行处于良性循环。从房地产调控出发,设计好公平、质效、GDP协调发展方案,包括农产品物价政策和定价体系,创建经管自动化技术。
不公平是经济危机的直接根源表明,在公平、质效与GDP中,我们应重点抑制贫富悬殊,铲除金融信誉危机的土壤,关注产品质量、环境建设和社会效益。这些方面搞好了,GDP具自发展性。作为配套工程,还要实行按才能分配责权利,使人尽其才而后物尽其用;在分配上实行所有权使用权适当分离与按需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对内实行抓消费促生产主张高超消费,对外防止经济侵略,在股市楼市实行随GDP增长稳步缓行小幅波动的策略。
五、消除经济危机的配套工程
不公平、套用凯恩斯理论、市场信息测不准是经济危机三大原因。预防打破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要从修正凯恩斯理论、控制贫富悬殊、抑制剥削和监控资金流向、排除资金链断裂入手。但紧急治理经济危机,应以就业为导向,向贫困个人和被绊倒的优质企业、金融业和资本市场注资,用资金或资源产品去扶助企业与市场。消除经济危机除了从土地切入平衡工农城乡利益,即从CIP或从调控楼价入手外,还要针对经济危机形成的六个阶段建设消除危机的系统工程配套工程。
1.消除金融危机与实业危机并举:采取所有权与使用权的适当分离原则,扶助有潜力或新组建与救市(场经济)关系密切的公司。供过于求时,国家可启动一些力量抄底股市、矿石、石油等估值过低的市场,储备一些低价国外资源,结合基础工程投资扶持金融企业与大型企业,在注重质效的基础上保持GDP水平。
2.突出金融与实业二条粗线,设置二大监管系统:经济问题首先发生在资金(阴流子)上,经济管理的跟踪控制对象也是阴流子。经济危机的发生首先是金融危机的发生,实业危机、人们生活困难也都反映到阴流子上。因而现行的央行、银监证监力量太小,应大规模扩改,并以此为契机调整各级政府的经管机构。
3.狠抓公平,建设和谐社会:以就业为中心,基于安全生存性加重公有经济比重,通过CIP调节缩小工农城乡差距,实行按需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原则,打击剥削洗钱犯罪,没收不明财产用于上调岗位工资、低保、社保和医保等。
4.抓消费促生产实行高超消费:首先,提高全社会工资分配掉象征经济危机的积压产品,以计划消费指导人民消费,给人民配股(票)配(社会保)险,减免学费或增加助学奖学金,普及医保,……。其次,实行高消费超前消费,即略等于生产力水平消费,消费掉滞销产品,以分期借贷消费形成先消费后劳动方式。第三,对企业实行扶助性减免税费,有选择性降低利息提高放贷额度……。
5.调整好公平、质效和GDP的比例关系,在抓消费促生产中调整产业结构和产消结构。巩固和发展社会、个体效益和工程质量、产品品质,进一步搞好环保绿化。
6.修正凯恩斯理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市场信息的检测水平,创立中国特色经管理论,创新自己的科学法规制度,完善发挥政经结合的特色经济体系,严密监控境外游资,使国民经济运行平衡、小幅波动、缓慢爬升,提高劳动者工薪降低产品利润,继续以物美价廉抢占国际市场。
7.加强农林牧副渔投入,确保衣食安全;增加基础建设投入,稳定房地产市场,保障住行水平。
以上所指投入是资金注入,即虚拟投入不完全是实物投入。这种投入是激活经济危机中处于萧条状态的人类潜在能力与信誉(阴流子),冲抵危机的破坏作用。经济危机往往从金融危机开始,而我们也主要从土地切入用金融手段解决。
参考文献
[1]金小明.论阴流子经济学[J].远东中文经贸评论(新加坡),2006(1):129~134.
[2]金小明.试建立楼价调控公式---投资置业系数CIP=(0,4)的发现[J].价值工程,2007(8):163~168.
金小明(1963--),高工,2008价值中国最具影响力百强专家。研究方向:经济控制论与管理自动化。
木登平(1982--),研究方向:经济英语。
[通信地址]浙江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甬江路1号 浙江东方学院,邮编:325011;电话:13989706883;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