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OL的困惑


     CAROL又回国了。几乎每年的这个时候她都要从美国回来,出一次时间不短的差,这个时间对我们来说,是难得的欢聚时光,我们可以天南海北地聊,北京城东城西地跑,非常的快乐。

     CAROL2002年去美国,从哥伦比亚大学拿到硕士后留美工作,现在已经在纽约安了家,去年还生了个可爱的儿子。这些年她的工作都与中美文化合作有关,而这一次,我觉得CAROL真的越来越像一个美国人了。

     CAROL每次回国的工作任务,就是和中国有关政府部门合作,选择一批通英文的中国老师,去美国教授中文。这个工作很烦琐,需要全国各地面试,还要到北京培训。CAROL虽然是个地道的中国人,但雇佣她的是美国方面,所以很多时候美国方面需要跟中国沟通什么问题,多是由她出面。

     有一次CAROL去另外一个城市面试,对方的组织非常失败,严重影响了进度,CAROL向主办方提出了交涉,结果对方很奇怪地看着她:“你不是中国人么,为什么要替外国人说话?”

     这样的问题,CAROL并非第一次听到。尽管心里很不高兴,但是她还是跟对方说:“这跟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没关系,咱们说的是工作。”

     在美国机构工作多年,CAROL已经习惯了站在职业的角度说话和办事,很少考虑某某人是某某人的亲戚、某某人跟领导关系好这种中国人比较在意的因素,因为那用不着也行不通。可是很多同胞却少了一些职业感,做事情非常随意,不守规矩。

     还有一次,CAROL带着几个同事在外地面试,他们的工作就是考察每个申请者的英文是否过关、中文是否足够在美国传道授业解惑。但那个省不知道怎么回事,安排了一个根本不懂英文的人来负责接待工作。更搞笑的是,那个人很看重那些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凡是遇到什么事情就会跟CAROL说“你给我翻译一下”,开始CAROL也就顺道翻译了,但是很快她就发现了问题,那个人把CAROL的角色定位为翻译,不管这边有多重要的事情在做,都会冲过来抓住CAROL的袖子说,你来给我翻译一下。

     CAROL试图告诉她,我不是翻译,我是一个面试官,翻译这种事并非我的份内工作。那人很不高兴地说,就这么点小事,让你翻译一下怎么了。中国人做事,经常会很多超越他职权的事,但是西方人一般都是在什么职位做什么事,很少逾越。其实在那个面试组里,CAROL才是职级最高的成员,不过是因为有一张中国面孔,反而得不到同胞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以前回国出差,CAROL和她的团队都住在市区的酒店里,对工作条件有比较严格和明确的要求。这次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搬到了昌平郊区一个度假村。送她去那天我都惊着了,这里在地图上根本没有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紧挨建筑物上有个牌子,CAROL问我那是什么?我一瞧,“XXX精神病院”!

    到了度假村里面办理入住,条件很差不说,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会说英文,房间里打不了国际长途,居然连网络都没有。一问,说是前几天北京雷电天气,把服务器给劈坏了。

     结果一个花了20个小时从美国东部飞过来的面试官,到了酒店没吃上东西,因为工作人员都不知道要她要做什么;也没法给家里打平安电话,连网也上不了。这个美国人就在那里呆了一晚上,然后自己花钱住进了北京饭店。

    CAROL按照事先的约定跟主办方交涉,说这里根本不具备接待外国工作团队的能力,需要换个地方时,对方却觉得她“很难搞”。又熬了两天,等到CAROL的大老板、这个项目的美方负责人来了,一看这种情况,提出了同样的要求,事情却很快得到了解决,所有人都住到了市区的酒店。

    中国人喜欢制订规矩,但是更喜欢打破规矩。这让已经习惯了按规矩办事的CAROL很是不适应,看得我在旁边也是不断地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