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惜别见真情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江建新 李文峰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江宜航
这是个简单的欢送,一个情深意重的欢送。
6月25日一大早,江西省余干县副县长胡伟、李清,以及国电黄金埠发电厂领导与员工就早早等候在电厂生活区,欢送为余干县抗洪抢险立下汗马功劳的武警江西省总队上饶市支队150名抗洪官兵。
本来胡伟和李清是强烈要求抗洪官兵留下来继续为信江河堤排余患的,用信江坪圩堤抗洪一线总指挥、余干县常务副县长胡伟的话说,这几天和武警官兵呆在一起,看到哪里险情最重哪里就是武警,哪里需要救人哪里就有武警,“一句话,有参加过’98抗洪的副总队长周勇大校在指挥部队抗洪,心里踏实。”
这支部队是6月20日下午从上饶市紧急开赴余干县的。
当天中午13时许,支队政委邓保良接到上饶市委书记蔡晓明要求部队赴余干县黄金埠抢险救援的电话后,一边把情况迅速向省总队前指领导周勇副总队长报告,一边组织部队以最快速度向救援地点机动,陪同周副总队长在部队检查的支队长吴福海随总队前指驱车急驰黄金埠。两路人员到达黄金埠,历史名镇——黄金埠已是汪洋一片,洪水直灌金电大道,交通严重受阻,仅1公里之远的国电黄金埠电厂危在旦夕。面对如此严峻形势,一线指挥的周副总队长在与分管该段抢险的王静副县长作简短商量后,决定立即投入前来救援的全部兵力,在拦水坝的基础上抢筑堤坝,与洪水赛跑。战斗中,副总队长周勇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更是现场处理情况的技术员,支队长吴福海、政委邓保良第一个扛起沙包,官兵们装沙的装沙、挖土的挖土、扛包的扛包,打起了一场与洪水较量的决胜战,经过11个小时的重兵力、重机器连续作战,滔滔洪水在官兵面前止步,在金电大道筑起一座长100米、高4.5米、顶宽5米的大堤,堵住了洪水的疯狂猛窜,确保了堤外驻地群众和国电黄金埠电厂的安然无恙。
一个险情刚除,另一险情又至。信河坪堤发现1米左右的涵洞,如果不及时封堵就有可能发生溃堤,堤外4万余名群众、1.2万亩良田、景鹰高速将遭灭顶之灾。此时已是深夜11点多钟,参战官兵顾不上喝口水、歇口气,冒着天黑、雨天路滑,赶到一里开外的涵洞处。由于涵洞漩涡大、飘浮物多,封堵难度极为困难,投下的沙袋根本没用,这时周勇副总队长果断提出用扎笼子的方法填堵涵洞。当地村支书找来铁丝,运来沙土,官兵们一边填装沙袋,一边借手电扎笼子,直到凌晨4点30分左右,终将一个1.2米见方、重5余吨铁笼子扎成。面对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没有任何机械,官兵们采取一步一移法,硬是将铁笼子移到了涵洞口,随着“轰”的声一巨响,铁笼子如同被驯服的雄师直扑涵洞口,说时迟、那时快,又将直径20公分的树桩插在涵洞口,眼看水慢慢变小,官兵又将沙袋如雨地投掷在涵洞处,就这样涵洞被乖乖制服。
第二天上午9时许,支队前方指挥所接到对岸梅港乡有群众被围困的电话后,又迅速组织营救小分队赶赴30公里开外的青山村,这时的青山村到处是水乡泽国,道路被中断、农田被淹没,洪水随着地形起伏跌荡,一个波次一个波次,浪花层层,时有落差时有平渊,驾舟难行,但官兵为救出被困群众,能驾舟时则驾舟,不能驾舟则肩扛人抬,花了整整3个多小时硬把冲锋舟“搬到”青山村,官兵们顾不上吃饭,忍着饥饿,驾着冲锋舟,挨家挨户搜寻,把一个个被围困群众转移安全地带,一个接着一个……直到第172名群众被救出。就这样,经过武警官兵连续5天没日没夜的战斗,把一个又一个险情化险为夷。
看到信江水位低于警戒线,胡伟多次要求官兵休整休整,以备迎接新的一轮洪锋,但官兵们来不及稍作休息,闻讯鄱阳湖超出水位警戒线,又主动请战,于25日9时从黄金埠急驰鄱阳县油墩街镇、昌洲乡,打起了新的一场“鄱阳湖保卫战”。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