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中:“汇改”并不是楼市的救命稻草


央行上周末说,将改革中国的外汇政策。这一声明被业内专家解读热钱将会进入楼市,房地产市场可能重抬升势,事实是否如此?当我们把历次“汇改”和历次楼市调控放在一起比较分析就会发现,“汇改”对于楼市不一定是利好,反而可能是利空。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同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2%。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内,人民币累计升值20%左右。



其实在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首次宣布人民币升值之前,中央决策层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楼市调控措施,包括:

2004年10月 央行10年来首次宣布上调存贷款利率

2005年3月 房贷优惠政策取消 调控涉及消费层面

2005年3月 房地产税改革深入

2005年3月 国八条出台 调控上升到政治高度(老国八条)

2005年5月 七部委意见 调控加强、细则出台(新国八条)

从2005年7月开始,人民币持续升值过程中,楼市调控政策一直没有停止,只是由于调控方式以控制投资规模,减少供应为主。最终导致“越调越高”,有人也戏称为“空调”,在房价上窜的行情中,这些调控无法吓阻热线涌向不动产市场。可以看出,上一轮房地产调控伴随着人民币升值全过程。

此轮“汇改”之前,同样面临着2005年7月“汇改”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楼市过热”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热钱”。

所以本轮楼市调控同样在“汇改”之前进行布局,以2009年12月1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起点,依次是“国四条”、“国十条”、“新国十条”和“三部委联合通告等”。由于决策层吸取了上轮楼市调研的教训,本轮楼市调控剑指投资需求,并且紧控开发商资金链,立竿见影,成交量在下跌仅2个月后,房价就出来了松动,预计将会有效吓阻“热钱”进入境内房地产行业,因为从2005年7月21日至2010年5月,历时近6年,人民币也只有升值20%,年升值只有3.5%,这点利润和活期存款利息差不多,从而推论,热钱追逐的并不是人民币升值,而是房价的涨幅。如果本轮调控继续紧控,房价将会下行,将有效吓阻“热钱”,即使受阻,预计更加严厉的措施出台。

从这个角度来看,“汇改不止,调控不止,房价不涨,热钱不动”,借“汇改”进行炒作、解套的想法并不现实!而应顺势促销,主动应对,不要守在同一棵树上,等待第二只兔子!

 

地产少壮派论坛”依托于中国首部房地产脱口秀节目-和讯地产三人行

http://house.hexun.com/2010/sanrenxing/由王智中、顾彤、夏亚三位房地产资深人士发起,本着“价值中立、趋势为王”的市场理念,以期打造“中国永不落幕的地产盛会”。
    地产少壮派在短短30天内注册会员即达到460人(中国房地产最大的专业群),核心会员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中国社科院、审计署、河北省政策研究室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CCTV-2、中国之声、和讯、新浪、搜房、网易、中国新闻网、国土资源报、京华时报、新京报、重庆晚报、全经联、中经联等40余家媒体和机构;万科、中海、绿地、绿城、金地、阳光100、碧桂园、联想控股等十几家大型开发企业,以及国内外活跃的财经、地产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