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为什么迟迟得不到公众原谅


章子怡在“泼墨门”事件中栽了重重一个跟头:事业受挫,失恋,成为公众的笑柄。
紧接着,章子怡给公益机构捐款,被一致痛骂为“炒作”,“拉拢关系”。
昨天,章子怡出席CCTV的给玉树捐款晚会上,表演了诗朗诵,也捐了款。但,她没有被原谅,反而被痛骂更厉害了。

虫子公共关系工作室仔细研究,在中国,即使被丑闻没顶的个人,如宋祖德这么娱乐的人;即使被媒体和公众声讨得体无完肤,如丰田、惠普、蒙牛、伊利、光明,他们统统在公关危机缠身很短时间后,重新又被正常关爱——宋祖德依然是媒体的宠儿,公众依然喜欢他提供的产品;公众依然购买惠普的笔记本,依然喝蒙牛、伊利和光明的牛奶。

这让章子怡暗自神伤,也非常困惑,难道自己就真的那么罪不可赦吗?

章子怡的公关危机的确意味深长。公众普遍认为是章子怡的公关团队能力不行,这个分析有一定道理,但不是全部的原因,而且也属于“技术”不过关。公众能原谅其他企业、其他人,为什么就不能原谅章子怡呢?虫子公共关系工作室认为其中奥秘有如下几点:

1,平时就要做好公关工作。蒙牛、伊利、光明哪个不是健康、自然的形象?哪个不给灾区捐款?哪个不宣扬“负责”、“关爱”?公众知道他们在做秀,但毕竟是善举,秀就秀吧。结果,这些企业在奶行业集体崩溃不久就获得了公众的原谅。否则,这些品牌的产品都卖给了谁?而章子怡,平时就是一副趾高气扬,善于利用他人,崇洋媚外,到处显摆的形象。公关危机一发生,平时的形象好,那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缓冲带,公众的情绪不那么激烈;平时的形象不好,那就如汽油往火上浇,公众的情绪也就如火越烧越旺。

2,不可挑战公众的心理忌讳。丰田、惠普、伊利等的将自己的成功塑造成“苦难开出了花”,这很符合公众尊重靠辛勤劳动取得成功的人和品牌的心理。同时,公众对靠脸蛋、靠遗产就能过上奢侈生活,就能享受名利的人和品牌是鄙视的。章子怡是个优秀的演员,演员是个职业,但对“戏子”意识浓厚的中国人来说,章子怡年纪轻轻就名扬海外一半靠脸蛋和不择手段,她一开始就在公众心里是个负面的形象。可惜的是,章子怡的公关团队不但没有针对公众的这种心理“低调”做公关工作,反而高调,高调,恨不得将章子怡塑造成中国唯一的演员。

3,公关危机的能力要过关。这个不用多说了,上述那些品牌的公关危机处理能力还是不错的,章子怡的公关团队却是出奇地差,令人惋惜。在公关危机这场战斗中,战斗力强,即使你再讨人厌你也能获得体面;战斗力再强点,你的形象会来个大反转。欢迎转载,请标明出处虫子公共关系工作室http://www.przero.cn/post/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