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数万名师生的食品安全监督急待加强
赵红军
夏天是食物中毒、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发季节。因为炎热的夏天,闷热、潮湿的空气常常会让我们在食品加工、生产与质量监管环节的很多疏漏以较快的速度暴露出来。
松江大学城是上海市最大也最成功的大学城之一, 现有大学7所,小学和中学315所; 在校师生总数约8-10万名。围绕这些大学开办的各类食堂、餐馆不下200家,其中绝大部分是私营或者个体性质。在如此集中、庞大的市场需求面前,这些餐馆的生意总是非常的红火,就餐的场面也非常之壮观。然而,通过笔者过去5年来在大学城的生活与现场体验却发现,在这红红火火、如此壮观的市场景观之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食品生产、加工和安全监管等方面的隐患。
比如,很多餐馆的食品加工属于私人或个体性质,它们加工的场所常常与其生活场所合二为一,且常常在晚间进行。那里的环境脏乱不堪,蚊虫、苍蝇乱飞现象非常普遍,基本的卫生质量难以保证。比如,大多数凉皮的加工和生产就是这样。又如,大多数餐馆的需求旺盛,从早上到晚上10点钟全天营业。它们对于食用油、面粉、大米、蔬菜、调味品、牛奶、大豆、香料的需求也非常之旺盛。于是,地沟油、劣质大米、假冒伪劣商品、过期牛奶等进入生产和消费的可能性就非常之大。但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从未看到过一次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也从未听说过他们以便衣的形式到现场观察和调查这里的食品安全问题。听到商家提到的,就是相关部门的人员前来收费,相应的食品安全公共服务、相应的生活必需品市场的监管比较欠缺。
再如,由于大学城的需求旺盛,且少数开发商垄断商业摊位,因此餐馆进场经营的地租非常之高。以瀚莘餐厅为例,一个15平米左右的大厅内部场地,每月的租金约2万元,商家叫苦连天;大学生在这里就餐,吃完饭根本不用收餐具,原因是餐厅每月从每个商家收取200元左右的餐具清理费,并聘请专人来办理此事,这在无形中培养了当代大学生的懒散行为而不是自理精神和文明举止。在如此高的商业摊位租借和管理费用下,绝大数餐馆的就餐价格就非常之高,广大师生的生活成本也就居高不下。此外,由于饮食需求的集中性和时间上的密集性特征,广大商家提供的食品份量、质量等根本无法保证,以次充好,见客下饭的情形就比较多见。
很多人以为,市场经济时代就是商家乱开价的时代,就是食品生产、加工和安全监管放松的时代,就是食品份量没有限制、食品的质量可高可低的时代。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更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和谐社会一词的污蔑。殊不知,在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英、美、澳大利亚等国家,不仅食品的安全加工、生产和消费环节被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且在基本生存物资、食品的价格稳定、食品的份量、质量等方面都保持了较大力度的监管。
近年来,中央一再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来统领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上海也正在建构服务型政府的伟大进程之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了大学城数万名师生的食品安全,为了避免类似于三聚氰胺、地沟油等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再度发生,特建议相关食品安全和质量、卫生检验和检疫等部门尽起自己的职责,细化当前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监管制度,加强对松江大学城的食品安全监管,可取的监管形式与制度有:
(1)不定期以便衣或者普通消费者的身份,直接进入人群集中的餐厅或者餐馆,或者以叫外卖的形式,取得相关餐馆的食品样品,直接进行相关的食品安全指标的检验和检测,以保证大学城商家食品的卫生达标和安全生产。
(2)每月不定期深入这些餐厅,以现场查看的形式,明确提示或者告知商家食品加工、生产和贩运过程中食品的安全生产、加工的注意环节,避免地沟油、三聚氰胺牛奶、各种假冒伪劣和过期、变质食品混入消费环节;
(3)以向商家发放相关食品安全注意事项的光碟的形式,或者印发政府相关食品安全、生产、加工和质量、检验、检疫相关规定以及处罚细则的形式,或者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应特别在夏季来临之前,在大学城组织举行相关的食品安全生产、加工培训、座谈会的形式,要求商家提高食品安全警惕,注意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进入消费环节。
(4)在学生和教师中,聘请一定数量的“食品监管员”的形式,以协助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做好相关的食品安全工作,让学生和教师负担起自身食品安全的一定责任,定期向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相关的汇报,在网络上公示相关商家的食品安全工作疏漏。
(5)在食品等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应进行适度的价格和质量控制,保持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如果商家的价格调整超过同类食品平均价格的一定幅度(比如20-30%),应建立“食品价格调节汇报与请示制度”;如果商家提供的食品份量过少,以次充好,可以将商家的名字在网络上公布,以维护广大消费者的饮食安全与利益,并保证广大师生和老百姓的生活不会因为整个社会价格水平上涨而给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所造成的的负面影响。
本文的政策建议,虽基于松江大学城情形的调查,但也适于上海其他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希望相关部门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全盘考虑,形成上海食品安全监管的不破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