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1个改变世界的好点子


世界杯,无疑是南非最棒的全球公关。
在这个时代,能够聚焦眼球的东西不多,足球算一个。


这个游戏规则简单,但是需要灵感,比如看到梅西,你就知道魔幻主义不止停留在马尔克斯的小说里。
对,就是灵感。
灵感可以解决问题,贫穷、暴力、战乱,一切锁皆有金钥匙。
市场无处不在,关键需要眼睛。其实这是一种心理进化的标志。
从海湾的石油危机,到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骚乱,全球化的危机一直在考验人类的智慧用心。
或许,真正改变这个世界的不是强权,而是一种新思维。有时候,反过来看,会有奇迹发生?
维基百科,试着以更大的包容力去吸纳各地的文化,人们撰写自己的历史,会更加生动有趣!
其实,最闹心的或许不是真实的世界,虚拟的空间更容易让人犯难?
如今的互联网已经是多语言、多文化的大熔炉。但英语作为全球第二母语的态势却从未改变!
互联网的精神是什么?
答案是分享。分享你的脑、你的灵感、你的新思维。当然,还有知识。
那些理所当然的知识,被称为常识。然而,当你非常轻易地获取了这种东西,便不珍惜,以至于让这样的知识来得如此不真实。
就拿世界杯激战正酣的非洲来说,从呜呜祖啦到n种部落语言,连篇累牍的报纸、杂志,复杂信息,让这片神秘大陆变得渺小。只要你会讲英、法、德任何一种语言,都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那些神秘风俗下的生活状态。当然,志愿者帮了很大的忙,他们让塞内加尔不只是曾击败过世界冠军的球队,这个国家还有更丰富的内涵。
全球化,英语+网络就可以搞定。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的外国表兄)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收集者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信息,并将其变为某一个条目,并不断衍生出新内容。一个活词典,民有、民享、民治。只要你能够上网,就算是非英语国家的公民,也可以发现自己语言版本的维基,更亲切,也更好用。(当年,比尔盖茨,就是凭借多国语言版一招制敌的,当然这个点子应该归功于来自中国的唐骏)
下一波全球化浪潮,你我都能赶上了。我们会看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但更多的是不同的语言背后的故事。文化力量大无边啊。
当然,也有麻烦。
比如界面不够酷,基础工作还有瑕疵。没办法,挑刺的网友可不是省油的灯。这对于百科类网站是个考验。开源运动,能够极大地激发网友的潜质,有才的人太多,这正好是一方舞台。但是翻译的文化毕竟还是取决于翻译者的水平,像钱钟书、林语堂、傅雷或者林少华之类乐之好之的译者,罕见。于是,你不能完全相信翻译下的世界,即使是在百科词条里。百度百科里就有明确的免责声明:医学、法律之类的内容,需要鉴别认定。
当然,拥有3G网络的朋友们,会利用手机更高、更快、更强地了解到常识与八卦,轶事与掌故。拼速度,会成为百科类网站的新要求。毕竟,未来还是移动互联网的天下。所以,百科类网站的开发者或工程师需要考虑,大屏向小屏的转化问题。
英语,还是百科类网站的全球普遍语言。像威尔士百科就有非常活跃的社区,以及27000篇文章更新,这就是语言优势。所以,本土化的百度百科如果希望做得国际化,必须先突破语言关。这或许,也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