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


 

为应对2008年9月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实现2009年GDP增长8%以上的经济目标,中央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2009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10万亿元以上。在顺利实现了保八目标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两个难题一个机遇。两个难题,一是流动性过剩造成资产价格的过快增长;二是民间投资并没有被有效激发。一个历史机遇就是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有利于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这里有必要通过对人民币国际化进行利弊分析的方法,探讨如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一、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的负面影响分析

    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民币实现国际化,首先要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根据蒙代尔 “三元悖论”理论分析,若同时实现本国货币的可自由兑换,以及本国政府独立的货币政策,这就意味着人民币要放弃固定汇率,实行自由浮动。一旦本币被高估,国际游资就有可能通过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进入中国,从而狙击人民币,制造类似于1997年以泰铢迅速贬值而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那样的灾难。另一方面,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必须通过经常项目下大量入超,以向外输出人民币。而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仍然以投资和出口拉动,对美国以及欧盟等主要西方国家和地区保持着大量的出超。调整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必须要服从并服务于这个过程,激进或滞后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都不利于我国实现上述战略。最后,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中国要做出更多地国际承诺,参与更多地多边协调机制,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国情又非常复杂,中长期又面临着深化体制改革,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模式等艰巨的任务。而中国是否已经有能力,并做好了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准备?

 

二、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的正面影响分析

   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提高国家竞争力。人民币有可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在国际贸易中,尤其是资源、能源国际贸易,人民币有可能成为计价货币,从而提高我国对石油、矿产等资源的定价权。人民币如果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中国将享有“铸币税”,享受到独立的“经济主权”,从而摆脱受美元政策的负面影响,并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制衡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霸权。二是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我国必然会不断创新和推出更多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或金融衍生品,并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换,从而逐步确立我国做为金融大国的地位,进而通过促进国内金融资本市场的繁荣,为我国实体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保驾护航。三是人民币的国际化将促进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流动,尤其对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劳务人员的流动,技术创新与进步等方面。四是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将巩固我国作为政治大国的地位。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全球经济发展影响力的提高,必然加强我国的世界大国地位。通过参与更多的国际事务和多边协商,我国将最终顺利实现和平崛起。五是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将有利于我国改变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其理论基础是: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和自由浮动汇率,将减少净出口,降低外汇占款,减少货币,从而降低我国的通胀水平,提高我国居民的实际购买力,进而增加我国的消费需求。减少我国净出口的实质,就是减少对进口国的补贴,增加本国居民的收入,实现“藏富于民”!

 

    综上所述,人民币国际化利多于弊,且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应该采取稳步渐进的原则,以服务于我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为目标,以先区域后全球的顺序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