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的汇改政策有利于全民创新创业


  汇率升值不可怕。可怕的是本国币值的不稳定(不升反降)。本国币值若能升值而非贬值,则取决于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不是用到支持全民创业的活动上来。人民币币值盯死美元的这一判断是没有理论基础的。因为人民币币值的升降取决于本国国民经济实际增长率。 外国的国民经济实际增长率是不是可靠?不知道。但我们对自己的国家的真实GDP。大家都是心知肚明而不必大费口舌。即使是可靠的,GDP反应的也只是经济数量,不是经济质量。而且可能带来的许多负面效果。例如:财政赤字、环境破坏、财富分配不均等问题。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oseph Stiglitz所言:“GDP原本只是用来衡量整体经济活动的一项指标,不代表真正的生活水平。在长年的误用下,各国陷入GDP崇拜的迷思,GDP越来越变成衡量社会福祉与经济结构变革的唯一指标,但是就衡量人类生活品质而言,GDP不是一个好的指标。” 毋庸置疑,“人民币汇改”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部分。这势必需要增强货币当局领导干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把人民币汇改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整体中脱离出来谈汇改,注定会迷失改革的方向。在过去,传统的那种刚性的财金政策,更多的是体现在“计划—控制”,从而导致了官僚作风,使得与控制中心距离不太远的人容易获得资金的支持,而使得平民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遭受压抑,也造成价值流动、信息传播的严重僵化。按照系统自组织进化的基本原理,具有自组织进化机制的物质系统必须是由大量的下层系统组成,不管这些下层系统按物质属性来看是光子、电子、原子、分子、细胞、神经元、器官、动物还是人,它们不达到一定的数量是不会出现自组织行为的。因此,看问题不能老从别人身上找原因。回过头看看自己吧。自己没有五体投地扎实工作,跟不上别人的发展步伐,反过来骂别人。这和骂街的泼妇有什么区别?反过来说,自己确实这么做了,别人却依仗身体强壮欺负你。那他们就是欺行霸市的歹徒。对于歹徒,当然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总不能打你左脸的时候,把右脸也递过去。人家不抽死你才怪呢。

  实际上,眼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金融危机的冲击而是因为自身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虽说汇率改革,可能引起廉价商品的出口贸易额暂时降下来。但,调结构的工作没做好,就会从真正意义上动摇改革方向。因为汇改仅仅只是宏观调控的工具,其发挥作用的基础仍是经济基本面,是标而非本。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深层次改革。而且,传统制造商的出口贸易额暂时降下来不见得就一定是坏事。新兴产业的拉动和崛起同样可以提供多多的就业岗位。以此为拉动内需的主要要素。这取决于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不是用到引擎全民创新力的活动上来。只有积极的财政政策才可以对冲汇改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损失。扩内需的首要任务是壮大创业、投资的数量和质量,就是通过创业投资这种独特的制度优势,增加新兴战略产业领域的投资供给,将大量投资引向生产和服务领域。筑基于新兴战略产业的实体经济之上,筑基于极具活力的民营经济之上。走“创业带动就业”的道路。但,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能理解为印发新钱,追加投资、提高投资率,现在已经接近高压线了。信贷政策转向十分必要,否则会造成中国银行业资产的恶化,甚至有可能发生中国版的次贷危机。当前唯一的出路就是提高投资的效率,提高TFP,来保证高质量的经济增长。TFP,就是要在深度和广度上盘活人力资本,智力资本、更加注重经济与自然的和谐。而不单纯取决于物质资本的积累。所以说,有高质量的创业投资才会有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转换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就是通过创业型内生机制的大发展来开启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发展要有准确预见才能引领中国经济走出困局。目前,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已向四大银行集资200亿人民币,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这说明,中国的投资机制正在加快转型。这笔资金主要用于增加创业投资资本的供给,鼓励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处于种子期、起步期等创业早期的企业。这种机制必将大幅度提高投资效率,还可以有效带动社会资金跟投。这种机制必将使得银行长期资金和民间的短期投资结合起来发挥更大的效用。当然,现在银行参与创业投资的的确存在许多制约因素,这也是积极的财政策略需要深入探索之所在。但积极的财政政策不等于积极的土地财政。目前,地方政府若不把“土地财政”转型为“创新财政”,其效果是不会明显。现在从各地来看,政府最重视招商引资,土地拍卖,增加财政。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理解许多也都只是站在科技的角度看,没有把金融纳入进来。这是不完善的。创新怎么来?一个创新产业单靠财政补贴是能解决问题嘛?不能!这就需要创新金融,需要创业投资。从长远来看,这种制度安排有利于“调结构”的顺利完成。只要中国的经济结构好,人民币一样可以增值。经济结构各国都调整过,也都在继续调整。看谁是leader了。至少也要占有一端。或成为领袖之一。作为美国最大债权国,买美国公债的目的很明显:第一、拉抬美元、减缓人民币升值,以此维持出口的价格相对竞争力;第二、不愿意看到因美元下挫中国外汇储备严重缩水。除了这些,真看不到什么好处!

  另外,碳货币如果采用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相似的汇率制度,那么在汇率上的让步,也意味着以后在碳金融领域也将会妥协。在汇率上得到什么,在碳金融上也将得到什么。各方博弈人民币升值的同时,正意味着潜在的碳交易博弈。低碳经济风靡全球之际,我们当应观测到更深入的层面,而不一定要就事论事。也就是具备“走一步,看五步”战略思维。这就是中央目前的外交策略导向在加强人文领域合作的目标所在。人文领域的合作,离不开中国文化产业和产品的出口,而不仅仅是看得到摸得到的制造品。当然,汇改问题,的确考验管理层“不确定性”因素的管控能力及系统思考能力。但不能把弹性的汇率政策理解为松紧带式的汇率政策。在刚性因素剧增的环境下,采用柔性的政策无不会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这比如:一个大汉向你扑过来,你怎么还击?你能迅速看出大汉的路径和重心。顺势去迎他的路径,按照路径加上自己的力不断给他,他就是自己的力加上你的力,你引到一个希望他去的切线就可以切出去了。比如让他撞到一个柱子。理论上,一个向你飞来的石头,你如果能迅速判断方向,并按他的方向保持一个速度。你就可以改变它的路径。加上你的补充力,你让它去哪里就去哪里。让它停下来就停下来。你接球的时候的感觉,就是这个游戏的核心。这是因为,一个刚性的物体,不管是晶体还是人造的机器之类的东西,即使有强大的持续的能量流输入,它们也不会有自组织行为和进化。只有那些由弥散分布并靠非线性关系耦合在一起的下层系统组成的宏大系统,由于下层系统都有一定的自由度和自发的无规则的独立运动,才会出现整体的失稳和局部的落涨,从而引发自组织行为,如全民创业运动。因此我们认为:衡量当下汇改的正确与否的标准应当,首先打破线性思维习惯,抓紧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施政理念,以达到充分就业为主要目标,将资金供应的方向转向更有利于孵化更多的“创业组织”上来,这样做的后果不仅可以用以调结构,最重要的是,将有了更加坚实的民心基础。事实上,要真正解决中国的贸易顺差问题,也必须从经济结构调整入手。汇率改革只能是一种辅助,而且要沿着主动、可控和渐进之路,在完善外汇市场的过程中不断加大汇率弹性,这才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升值方式。国家高层高瞻远瞩,提出了富有弹性的财金政策,大概也是出于这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