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生之我见—金融篇


    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到现在,全世界的职场都经历了一轮很大的变化,有的企业破产,有的企业重组,有的企业被兼并,等等等等!对于人才而言,有的被减薪,有的被裁员,有的一瞬间就变得一无所有。

    人的一生,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工作当中度过的,所以职场就是人生的一部分,与我们大家密不可分。金融危机的爆发,震动了全球的职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加速和推动了职场新一轮的变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家门口的生意都让外地人做了”的现象由来已久且愈演愈烈。无论是在中国本土,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这种现象都非常普遍。人们总是觉得“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出国留学,然后就在国外求职,还有一些偷渡客,不都是想去他们想象的那个“满大街都是金子”的王国去淘金吗?我这样说,绝不是说出过留学不对,更不是说去国外工作不对,我的意思是:国外真的适合你的发展吗?国外真的是人间天堂吗?国内真的就容不下你了吗?金融危机爆发后,首当其冲遭受重创的就是全球的金融企业。根据国内最专业最权威的金融猎头机构——聚贤华尔街网的调查统计,全球金融界已削减了10万余个职位,有超过15%的华人回国找工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据,我相信大家心里应该很清楚。在这个时候选择回国的华人,很大程度上只有一种情况,就是那里实在呆不下去了,抑或被减薪,抑或被裁员,那个所谓的“人间天堂”离自己越来越远了。对于在这个时候想来中国求职的外国人,他们也许也只是想来这里碰碰运气规避风险罢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很多人才想起还是自己的祖国好啊!或许有人会认为我说的话很偏激,而事实上,我是有发言权的,因为我亲自接触了多位回国找工作的华人,从他们那里得到了上诉结论。他们大都是留学后就直接选择在国外工作的,也有在中国念完大学就通过各种关系和手段去国外的,他们也不否认,之所以那样做,是因为觉得那里比在中国更有发展前途。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身边,是不是那些但凡有点本事有点实力的人都是选择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国外,还美其名曰:去学习和感受西方文化和思想!原本这也无可厚非,但是我最不理解的就是很多国人总是认为国外的月亮一定比中国圆,呜呼哀哉!

第二,金融危机的震慑力,让全球的经济体制遭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无论是资本市场的泡沫还是次贷危机的扩大,无疑都是这场大戏的主角。究其幕后真正的元凶,我发现,首先就是无限制扩张的消费和透支。美国依靠资本市场的泡沫来维持消费者的透支行为,市场被无节制地放大了。其次,华尔街所谓的金融创新。盲目的推出各种高风险金融产品,盲目的扩张市场,加剧了通货膨胀。三,监管部门的过度宽松政策。美国一直以来的较为宽松的监管机制,在这场金融风暴到来的时候,没有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也无法真正的去规避风险。四,亚洲国家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正是这个模式给了美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输送流动性的无限动机,这一点直接加剧“钱不值钱”。金融危机所波及的范围是无法想象的,众多企业关门倒闭,人才也面临新的选择!

第三,企业雇主和人才的心理较量。衡量一个人才是否优秀的标准不是你有多高学历有多大能力而是你能创造多高的价值。但是现在很多的雇主首先看的是学历,然后是实际工作的能力。我就发现一个现象,很多的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原本一个很一般的职位,但是学历要求很高,企业方的说法是,我们是大公司,就是招一个前台一个保安甚至一个保洁,那都必须是大专以上学历,要不然怎么提升我们公司的整理素质呢?!这个说法在我看来真的有些牵强。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抹杀掉很多优秀的人才。对于人才来说,尤其是8090后,眼高手低,盲目憧憬。我所接触的N多人才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对于自己的职场人生没有任何规划。大学名气大的,学历高的,一般都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所以求职的时候往往只会选择大公司追求高薪水。而事实上,他们会碰一鼻子灰。因为他们没有实战经验,没有让大公司看到闪光的地方。别说这些初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了,就是那些从国外回来的“海归派”,也同样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之前接触过两个从华尔街回来的人才,无论是他们的学历还是工作经验,在我看来都堪称优秀,但是我通过猎头渠道把他们安排到到国内的几家银行面试后,并为受到想象中的青睐。我带着这个疑问,亲自拨通了那几家银行HR的电话。他们的回答大致是这样的:国内的人才能够胜任现有的工作,没有必要刻意的去招纳“海归派”,加上“海归派”要求的薪资一般都比国内的人才高很多,如果招纳他们,公司成本又有所增加。还不如等到他们能够正视自己的处境的时候,让他们主动来找我们,这样,我们就更有主动权;还有就是他们之前接触过一些海归人才,觉得他们有些“水土不服”,短时间很难适应国内的工作;最后就是觉得国外的一些人才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国内可能还没有用武之地等等。企业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观望,他们会在合适的时机去“抄底”海外人才,但不会盲从。虽然国内很多的金融机构都表示愿意吸收和接纳海归人才,甚至还主动去国外猎取高级人才,但是,据我的了解,这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收效甚微。

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企业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所以整天发布招聘广告,而人才却总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所以整天都在投递简历,这种招聘与求职的两极分化日益严重。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更是在一时间很难找准自己职场人生的定位,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从事什么,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很多人都抱有一种先找个工作看看再说吧的心态。

再说海外人才,其实国内的企业是很需要他们的,还是拿银行为例,原因有三。一是国内商业银行的知识性、技术性要求较高的业务以及新型业务的发展需要他们,譬如资金业务、外汇业务、投行业务、票据保理业务、科技系统、市场风险管理等,中国金融业需要借鉴和吸纳国外的宝贵经验,需要通过他们的帮助把业务做的更好,更接近国际化;二是国内商业银行也在寻找机会壮大自己的网络尤其是向国外开设分支机构,通过华尔街金融人士的帮助,中国商业银行开设国外网点的步伐可能会更快更稳健;三是经历过金融风暴的华尔街金融人士,在业务发展选择思考和风险控制理念上会更加理性和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中国商业银行深入吸取教训和促进稳健经营。最终的决策权还是在企业方手里,他们是否聘用这些海外人才,主要还是取决于当下公司业务开展的范畴和发展规划的整体部署。对于海外人才来说,适当的降低自己的薪资要求以及更快的融入国内的工作是必然的,毕竟,在中国就要符合中国国情。 

由此不难发现,职场也是风云变幻,波澜起伏。现如今的招聘和求职已经不同于往日了。这其中参杂了更多不确定的因素。在我看来,量力而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在大企业还是小公司,无论是高管还是小职员,结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量力而行,理性的对待才是上上之选。尤其是金融行业,学历专业要求高,各种资质要求高,所以一般情况下,要进入这个行业,先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报考某种证书,不要费了很大劲获得相关证书后,又觉得这个行业或者这个职位不适合你,然后又重新去考取其它证书。虽然我不否认掌握更多的技能和拿到更多的证书是件好事,但是一定要学以致用,而不是盲目的行为。我为很多人都做过职场规划,他们有的已经受益其中,有的还在犹豫和徘徊,不管怎样,能够帮助人才找到合适的工作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聚贤华尔街网www.workws.com猎头部 资深猎头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