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鬼话:“技术换市场”就是“技术换利润”


每周鬼话:“技术换市场”就是“技术换利润”

编辑:汽车自修室

鬼话一:“技术换市场”就是“技术换利润”

无论大众和通用打得如何头破血流,都是假象。在外资以以涡轮增压、双离合、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新技术不断升级车型时,更多利润将被纳入它们的腰包。如大众动力总成的核心装配DSG变速箱等,统统来源于大众的独资企业。

鬼话二:长安进京,欲挟天子以令诸侯

北汽的自主车型,还像个婴儿,根本无招架之力。西凉军长安不仅骁勇善战,而且对京城早已虎视眈眈。如将其招进,唯恐董卓再世呀。

鬼话三:合资车企流行借尸还魂

赛欧、阳关等不少合资品牌,已经或即将复活,但产品的特性已完全不同,使得品牌的核心诉求变得很模糊。

鬼话四:丰田“召回门”或将重现?

丰田召回门事件的根结,是控制成本时,疏忽了对质量的把控。如丰田还得大幅降低成本,是否会进一步加剧质量的隐患?当然,为了确保市场优势,丰田不降低成本,还有什么好的措施?

鬼话五:与其让车企造车,不如让地方政府造车

在不少地方政府的大量诱惑下,有些车企甚至是“被动造车”,既然地方政府能搞定一切车企所梦寐以求的,又何必劳师动众请车企呢。

鬼话六:奇瑞将淘汰QQ

奇瑞目前正忙于品牌梳理,如把QQ6并入旗云,但并没有触及本质问题。奇瑞的核心结症,有目共睹,即在销量上如何摆脱上市已七年的QQ。不痛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无论做多少表面文章,始终摆脱不了低利润的束缚,对经销商的吸引力也将极其有限,迟早会把奇瑞逼下万丈深渊。但在多种场合,明显感觉到尹同跃丝毫没有任何“减速休整”的意味,更多的倒是“在高速发展中解决问题”的侥幸。笔者也只能为奇瑞捏把汗。

鬼话七:发展新能源只为套现财政补贴

要论新能源造车技术,自主品牌尚需厉兵秣马,但为何眼下一个个都身先士卒?骗点国家的财政补贴也无可厚非,必定这在国内屡见不鲜。但当普通消费者驾驶着辆技术不过关的新能源轿车,结果会如何?笔者高度建议,在国内车企尚未充分掌握新能源造车技术之前,不宜推出补贴政策,切忌拿消费者的生命去堆积什么政绩,我希望科技部部长王刚能好好反思这个问题。

鬼话八:政府补贴也想吃新能源的霸王餐

新能源补贴细则犹抱琵琶半遮面。

鬼话九:摩托车能否获新能源补贴?

污染大,成了不少城市限行摩托车的主要原因,如摩托车也能新能源化,不仅有利于减少城市污染,而且还能大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既然有如此功效,目前酝酿的新能源补贴,是否也可以考虑下摩托车,甚至早已产业化的电动自行车?必定对比汽车,这些产业才是自主品牌真正的强项,免得补贴掉入外人之口。

鬼话十:新能源补贴或将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新能源补贴政策被公认是“倾向自主品牌”,但细则尚未出台,豪强已经开始调兵遣将,届时获胜的,或许还是有明显技术优势的丰田、大众等列强。靠保护是保护不出一个强大的自主品牌,唯有真正掌握先进的造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