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青啤文化的基因
文/张镜天
青岛,五四广场。一个巨大的火炬雕塑直举蓝天。一面是波光鳞鳞的大海,一面是身形各异的现代化大厦,正对面的就是绿色19层高的青啤大厦。
90年前的1919年,中国人因将痛失青岛而觉醒。中国近代与现代的分水岭从这里开始。青岛啤酒却与这些有着更深的历史渊源。从“日耳曼尼亚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到“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从“国营青岛啤酒厂”到“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百年沧桑造就了青岛啤酒。一个百年企业的心路历程与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的缩影。
青啤董事长金志国先生没有把会面的地点放在青啤大厦,而是在青岛老城区的一处西洋别墅里,这里是董事会的所在地。在静谧中探寻文化大概是最合适的吧。当打开这座精神的宝库,充盈与巨大相比之下的渺小与被压迫感随之而来。金志国对青啤文化自有深邃权威的理解诠释,但作为一个探寻者,青啤文化的真谛是什么呢?深切感到企业文化应该是火炬,燃烧自己也照亮世界。无激励无感动则无文化。青啤的什么使人感动?思虑再三,于是写下:
诚信:青啤文化的基因
青啤三掌门不得不说的故事
说到企业文化,就不能不涉及到价值观,因为有什么样的文化,才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价值观通俗的说法就是为人处事的原则。在生活中,有清晰的价值观,并恪守这些原则的人,多让人肃然起敬。青啤的企业文化包涵广泛,但最使人感动的是对企业的忠诚而引申延续的使命感。企业的经营策略等外在模式会在不断地变化,而文化的基因却会长期地主宰着企业的精神,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让我们把镜头转切到10多年前。
1996年3月,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到青岛视察,而当时的青岛啤酒在市场面前开始彷徨,五年换了四个厂长,每况愈下。朱镕基大动肝火:“中国在世界上真正叫得响的名牌只有两个——青岛啤酒和龙井茶,谁砸了青岛啤酒这个品牌,谁就进监狱!”
在这种令人心惊肉跳的压力下,青岛市委权衡了三个月,最后用半命令、半劝说的方式把时任青岛市的计委主任兼党委书记李桂荣送到青岛啤酒集团,出任董事长。由青岛大洋食品集团的董事长彭作义出任总经理。当时,李桂荣56岁。彭作义51岁,而任厂长助理的金志国刚好40岁。
“鸡”与“猴”的故事
彭作义属鸡(1945年),金志国属猴(1956年),比金志国大11岁。两人属相挨着,申猴酉鸡。2001年7月,彭作义由于过度劳累游泳时突发心脏病辞世。
彭作义和金志国的相同之处太多。彭作义1960年到青岛火柴厂,从一个优秀工人成长为班组长、车间主任、厂长。
金志国18岁进青岛啤酒厂当洗瓶工。洗瓶机不停转动,金志国能用两只胳膊一次拢起12只瓶子,胳膊一抖,12只瓶子等距离地在两条胳膊上排成一排,准确地瞬间把瓶子插进洗瓶机木板上的12个孔中。工人们形象地叫“戳窝窝”。任何工作的最高境界都是艺术,有的人一辈子与艺术无缘,有的人干什么都会是艺术。
班组长一般都是生产上的技术高手。第二年金志国就当上了班组长,让人刮目相看。金志国说:“拿洗瓶子来说,我要求自己必须一年时间内做到最好。”
彭作义也是做“最好”的脾气。他不能容忍青啤在全国第二的位置,在他去世前的近5年时间里,从青岛本土杀向全国17个省市区,通过破产收购、政策兼并、控股联合等方式,先后收购了40多家啤酒生产企业,完成了北至鸡西,南至深圳的战略布局,使青啤的生产规模由30万千升迅速扩大到250万千升以上,重新夺回了啤酒业的第一把交椅,导致了啤酒行业深刻的格局调整和行业整合,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李、彭入主青啤,金志国已经干过了青啤几乎所有的关键岗位。其实当年彭作义夸他是干一把手的料,后面还跟了一句话:“但你未必是个优秀的副手。”褒中带贬,表扬暗含批评。彭作义爱他的才,但又嫌他锋芒太露,不知圆通。作为一个部下,太有主见难免会让上司感到不快。
1996年,彭作义把金志国派往西安整合收购不久的汉斯啤酒厂。临行彭作义的一句话让金志国记到了现在,彭说:“你稳健务实,我用你的长处。”
彭作义意外辞世,金志国回忆当时的心情:“彭总去世……青啤将面临雪上加霜的境遇,同时内心也非常愧疚,因为彭总去世前我还与他争论了一场。彭总是我事业上的导师,人生中的贵人,他给我展现才能的平台和机会。我们的性格相近,也是能很好沟通和合作的伙伴。”
“鸡”与“猴”的故事没有演变成人们惯常看到的“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剧。为什么?聪明的读者自有回答。
“兔”与“猴”的故事
李桂荣属兔,身材不高,花白头发,衣着得体但不讲究。李桂荣不事张扬,“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极像一个混在人堆儿里看下棋的退休老干部。
人们都知道青啤的“彭大将军”彭作义,“青啤少帅”金志国,作为董事长,李桂荣却鲜为人知,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
金志国说:“和我一样,李桂荣董事长也生长在贫寒之家,平时生活非常简朴。”
李桂荣出生于1939年11月,排行老二。八口之家的生计全靠当小学教员的父亲一人。
李桂荣的性格是稳重守成,早年最大的理想是在专业上有所成就,对科学有所贡献。造化弄人,不想当官,他却当上了青岛市计委主任。当让他出任青啤董事长,他是真不想当。找市委书记俞正声无果,再找市长,市长说:“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到医院开一张患了癌症的证明。” 话说到这份儿上还能说什么?
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当他走上董事长这个岗位,却说明了他是个睿智最合格的董事长。以他的话来说:“董事长不懂事,董事长只需要把懂事的人调动起来。”他最大的成功在于给彭作义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在彭作义之后,选择了金志国。
优秀的人一般都有这样那样的个性。工作一流的人大致不会低声下气,善于思考的人,在没被说服前都会坚持已见,金志国因此被人视为傲气。金志国的这种个性,也使他成为青啤备受争议的人物。在2001年竞逐总裁时,在“你心目中未来的掌舵人是谁?”的民意测验中,金志国得票达70%,拥护的人极力拥护,但反对的人也是极力反对,这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最后还是李桂荣拍板定调,力排非议,给他做了一个很有利的评价:“在候选人中,金志国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有才,有干劲,是创新性干部。有人说他傲,反对用他。李桂荣就说,今天的青啤,就得用这样的人。再说,他的傲是有实力的自信,他是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有时领导的观点和他不一致,他在服从的基础上,坚持自己的观点,这不是固执己见。”
李桂荣68岁生日那天,金志国举着一张生日贺卡,站在他的对面,深情地朗诵着:
“说实话,在我的影子里你一定很冷,阳光几乎都被我挡住。但你一直满足于让我发光,把所有的荣耀都给了我,你是我背后最坚强的支柱,不图名利,只用笑容掩去了一切痛苦,我能像只鹰,全因为你是我翅膀下的风,没有你,我什么都不是。从你身上我懂得了立业靠能、成业靠德,而德的内涵就境界和胸怀。
真心诚意祝你健康!生日快乐!”
最后的祝福声里,两人的眼泪夺眶而出。
“孤独”的领航员
2008年6月,李桂荣光荣退休,金志国接替李桂荣成为青啤集团董事长。角色的转换,金志国成为青啤这条航船的领航员。“具体的事情,能看得清的问题都由他们去办,一些看不清的事,由我来看。”金志国这样自己定位。
领航员位置显赫,但“高处不胜寒”。金融海啸前,当时的楼市、股市牛气冲天,无数人都奋不顾身地冲进去抢钱。多年的市场经验锻炼了金志国灵敏的嗅觉:“一个傻瓜都能挣钱的市场,极有可能是一个巨大陷阱。”他严令,任何人不得投入股市、楼市。一段时间内,他盯一件事:回笼现金。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质疑。结果青啤这条巨轮终于避开了冰山海啸。
“责任感与不服输的性格使我遍尝酸甜苦辣,同时也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金志国总结说这完全是性格使然。
当锅炉工,休息时别人抽烟喝茶聊天,他躲在一边看数理化。
在青岛西安汉斯公司做总经理,贴着市场跑,五年时间把企业从濒临倒闭转变为赢利数亿。五年孤身一个在西安,中秋节和千里之外的家人通话,自己正打着点滴,没有吃饭……
彭作义在并购市场横刀跃马时,青啤内部上上下下也不免有些陶醉。金志国先后两次找彭作义,力谏要重视扩张带来的整合风险及代价。在彭作义去世前的最后一个公司半年会上,在与会干部都在为公司账面利润大幅飙升而欢欣鼓舞的时候,金志国却独唱反调,认为公司账面利润包括了大量应收账款,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如果不经科学决策就不择目标地进行高速全面收购,这样会连死鱼臭鱼都吃掉,青啤恐怕没有这样的胃口和消化能力。
从彭作义时代的“做大做强”,到金志国时代的“做强做大”,其实是一个企业战略的根本转变,金志国几乎逢会必讲,因为一个虚胖且腹泄的拳击手很容易被对手击倒。
从2002年到2004年,金志国主导了青啤与美国AB公司谈判合作,时间长达近三年。青啤在合作前就定了三项原则:一是青岛啤酒品牌不能丢;二是控股权不能丢;三是青啤是唯一合作伙伴。
AB公司虽然认可三原则,但在收购的股价上双方产生了极大的分歧。股票市场,A股6块多,H股2块多,金志国提出让对方按照未来三年的发展来计算交易价格。这等于在纸上画一个烙饼,让人家付钱。AB公司的财务顾问是摩根士丹利,青啤的财务顾问是汇丰,双方都大吃一惊。AB的代表不服气,金志国不让步,金志国一贯直率的山东人性格就显露出来了,着急得差点拍桌子,一转身回了青岛,让富有韧性的副总裁孙明波继续谈判。
金志国明白,资本市场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产品市场中,在他回去抓市场后,靠内涵式的整合当年的销量增加了50万千升,增长到300万千升。青啤美好前景已经显现。最后以4.68元的折中价达成协议。当时,AB的财务顾问摩根士丹利认为,这个价格不可能被AB的股东批准。
许多啤酒企业与外资的合资后,企业的管理层成员都会从中获利,青啤没有。这除了体制上的一些原因,更重要的是青啤文化造就了这些“傻子”。外资眼里,这群傻子痴心于企业,大概没有想到个人的利益和后路吧。
忠诚——“遍地英雄下夕烟”
忠诚,可解释为忠实诚信。以“忠”、“诚”为核心可以派生许许多多词、成语。而“忠”字与其它字的组合,则衍生更多的意思,如“忠信”、“忠义”,“忠孝”“忠恕”……忠诚是儒家文化的精粹,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繁衍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柱。
忠诚又是那样地深入到中国老百姓的骨髓里,从关老爷头上的“忠义千秋”的匾额,到里巷人家“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门联。
曾任香港财政司司长的梁锦松在一次省港两地交流会上说:“国外人认识中国通常有两种途径,一个是2000多年前的孔子,另一个途径就是青岛啤酒。”为什么两者都出在山东?有专家分析为什么山东有青啤、海尔、双星那么多的大企业时说:“深受重贵轻富的齐鲁文化传统影响的山东人,形成了讲信义、讲忠诚、讲荣誉的性格,担当得起大事,并且容易抱团。”齐鲁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只有在这种丰厚的土壤里,才能生长出如此的企业参天大树。
金志国谈到青啤的文化基因时说:“孔孟之道渗透到了山东人的血液中。”
20世纪九十年代初,青啤这个国有企业老品牌遭遇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严重危机。仓库里一度积压了一批即将过期的啤酒,青啤人首次遇到“皇帝女儿嫁不出”的挫折。公司干部职工一筹莫展,一位刚被组织安排来厂的新领导组织人在现场商量对策。他在确认了这批啤酒的质量后决定:“重新打上新的日期!”在场所有干部职工目瞪口呆,面面相觑!一向遵守级别秩序的青啤人没有一个人响应。这一事件给这个新领导上了生动的一课:在青啤,容不得任何一个可能有损信誉的决定。
采访结束,返京尚有一段时间,青啤尽地主之谊安排公关部的经理小刘和司机陪我们看一看青岛市容。路线是从五四广场、八大关、海滨浴场、到栈桥四个景点。周末,两位陪了一天了,心里挺不落忍,请他们回去,小刘看看表,说来得及,您再走一走青岛的沙滩吧。又一次让他们回去休息,小刘说,栈桥是青岛的标志,您怎么也得看一看呀。按照预先的安排,四个景点看完,把我们送到最近的进站口告别离去。15分钟后,在动车组缓缓驶离青岛时,我在想,这种忠诚于事业,恪尽职守的精神已经融入年轻一代青啤人的血液中了。
将帅同心,三军用命,青啤可敬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