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针对温州市政府对百姓要求治理停车乱收费的问题漠然视之,一篇《温州政府的无为是出名的》的文章发表在温州苍南县灵溪镇的官网上。文章直接批评温州市政府的无为,称“无为可以理解为无能,但无能却千万别衍生出无赖来。”这种下级对上级的直斥,引来网友一片喝彩。这篇文章随后被删除,灵溪网的负责人称,对该文章正在调查中。(据6月17日《新民晚报》)
在批评权力与政府的问题上,这些年有许多公民频繁沦入“诽谤罪”与“跨省追捕”的泥沼,在这样语境下,要真正践行温家宝总理所说的“创造条件批评政府”,恐怕就不能简单只指望靠公民来以身试水。所谓政府带头,万事不愁。现在温州灵溪镇官网直接发文批评上级政府,乍一看来,绝对让人觉得这是“史上最牛的政府批评”,是一种的进步与开放。
问题是,这只不过是一种严重错觉。这篇发表在官网上的批评文章,并不能真正代表“官方意见”,说到底,不过就是地方政府在管理意见平台时出现的“乌龙事件”罢了。事实上,网站负责人也忙不迭地就将这篇批评文章删除了,并开始对这起事件进行调查。不难想象,不仅批评者可能因为使上级政府“污名化”遭受处理,网站的相关管理人员也很可能遭受牵连。
面对相关帖子链接被关闭,连转到别处论坛的帖子也迅速被删除,曾经为“下级政府批评上级政府”兴奋的网友开始感叹“我们是不是太天真了?”一种民意遭遇更大冷漠的伤感也必然会在公众内心滋长。本来,这起事件肇因就是媒体在替老百姓说话,是温州政府的一脸漠然激怒了民意,之所以会选择到政府网上发表批评,就是为了让政府不用再去“俯身倾听民意”了,来形成一种“下级政府批评上级政府”的舆论效应,这其实也尽显民意表达的急迫性与真切性。遗憾的是,这条民意表达的路径,很快遭遇了“肠梗堵”。
无数网友之所以为这起“乌龙事件”欢呼与兴奋,其实也就是看到其中有对“创造条件批评政府”的探索。批评自然需要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它不能只是由掌握强势话语权的权力进行赐予,否则的话,就是想让你批评就让你批评,不想让你批评你就只能赞美。事实上,如果批评连接起码的自由都没有,那么天天听赞歌又有什么意义呢?事实上,批评也只有走出“上级批评下级、强者批评弱者”这样的固化模式,来形成更为自由的话语博弈,才能真正使批评发挥良性效用,对社会产生积极的意义。在这样的语境下,温州的地方官网发表文章批评上级政府,自然会承载着强大的民意诉求。
网络本身就是一种满足公众监督权利实现的一种平台。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年达,权力必须要拥有持续接受网络监督的雅量,而不是对那些批评权力的声音一概进行封杀围堵。任何敷衍民意、虚置民意、扼杀民意的做法,最终的结果,要么是权力进一步强暴民意,要么是民意掀起对权力的更大反击。这也就是为什么说现代政府必须充分尊重民意,让社会情绪与公众心理能够拥有最需要的调节器与缓冲阀了。而这样的一个民意表达的“缓冲地带”,恰恰就最需要政府来搭建。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领导对下属说,如果自己做错了,就虚心接受大家的批评;一些家长也会对孩子说,如果他们做得不对,也真诚向孩子道歉。为什么到了权力层面,就一定要讳莫如深地按照层级区分开来,只有上级才可以批评下级呢?从这个意义讲,只要上级政府在某些问题上真正存在偏失与不足,就应该允许“下级政府批评上级政府”。从这个意义看,官网发文批评上级政府,不应该成为什么“大逆不道”的敏感事件。现在,不论温州苍南县灵溪镇,还是温州政府,首先要做的是,好好善待这个批评的“乌龙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