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后谁是第一买单者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后谁是第一买单者

    大规模的地方政府投资从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的功臣,很快成为今年被发现的金融隐患。迅速膨胀的地方政府债务引起中央高度关注,并要求地方政府清理债务。国务院近日下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清理融资平台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需要按照协议或合同约定依照法律的规定向债权人承担资金的偿付义务。所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透露,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38万亿元。去年地方财政中,土地收入1.6万亿,地方融资总量7.2万亿。事实上,地方政府负债不仅包括7万亿的银行贷款,还包括通过城投平台从股市等处得来的融资,还有一部分去年财政部代发的地方债。如果把这些都加起来,有专家猜测,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已超过8万亿元,地方政府性债务率已高达94%,个别县市债务率甚至已经超过400%。

     但凡有债务风险,那一定有买单的,那到底谁是买单的呢?地方债务隐患在迅速膨胀的情况下,没有见到哪个地方政府发愁或者有什么应对危机的举动,看来这里面玄妙大了:地方政府甚至地方官员肯定不是买单者。

 一、国家是人民的,债务当然也是全民的嘛!许多地方政府也是全体市民的,地方政府出现债务危机的时候,会不会按人头AA摊派,通过税收等方法来让所有的纳税人承担,这似乎是必然的办法。目前看来债务链条是这样传导的,地方政府是通过融资平台来向银行融资,2009年规模庞大的银行贷款有40%进入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而地方政府所投资的这些基建项目投资期和回报率低,许多都没有充分的现金流来还回贷款。显然地方政府显然就把债务风险转嫁到了银行与中央财政的头上。中央财政与各大国有银行如何来解决这些庞大的地方债务呢?背债人看来只能又是全体国民。

二、国有银行到底有什么招来背负各地风险不明的地方债务呢,多印钞票!?大家都知道很大一部分炒楼、炒股的钱都来自国有银行,现在发现地方政府炒基建、炒地皮的钱也来自国有银行,而且介入地方融资平台这个工具之后,情况复杂得连地方政府自己都不清楚。那么这些风险不明的债务既然是下传到国有银行头上,国有银行又是国有的,是全民的,政府和银行只是“代理人”,亏了自然是全民买单。办法可能就是多印些钞票的风险通过银行转嫁给全体纳税人。印人民币与印美元的恶性效果是不一样的。印人民币的结果就是快速的通货膨胀。

 

三、地方政府诚信危机升级,从乡镇政府升级到省市政府,经济调控撞到南墙了!前几年,乡镇政府把那些做小工程的、开饭店的全部搞穷了,做了活、吃了饭签了字,但是拿不到钱。想不到现在升级了,省政府市政府一旦形成了贪大求全又不用负任何经济风险的投融资习性,那么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的复杂性与不可解决的发展隐患将会愈演愈盛?!所以国内政策制定者要设法防止政府债券由全体纳税人承担的怪圈,不要以为经济悲剧离我们中国很远,投资的无效扩张与印钞票来解决的政府债务将很可能引起下一轮的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