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实战训练研究》第三期卷首语--
坚持和完善“轮训轮值、战训合一” 训练模式

“轮训轮值、战训合一”是基层公安创建,并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训练模式。“轮训轮值、战训合一”训练模式是破解教育训练难题、提高教育训练效能的佳策良方,也是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改革创新的实践成果,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在新形势下,更应发扬光大“轮训轮值、战训合一” 训练模式,坚定不移地抓好公安教育训练工作。
进入新世纪,上海、广东等地公安机关针对基层公安保卫任务繁重、编制警力不足等多方面实际情况,为缓解和有效解决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一直存在的工训矛盾突出、战训脱节等问题,学习借鉴香港警察机动部队的做法,结合实际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探索,因地制宜地创立了“轮训轮值、战训合一”训练模式。参加轮训的民警,既集中进行政治业务和警务技能战术培训,又统一编队作为值班备勤、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动力量,平时训练、战时出警,常年轮换、坚持不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当地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的普遍认可和欢迎。2008年,公安部政治部在认真总结多地开展“轮训轮值、战训合一”训练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论证,决定在全国市、县公安机关全面推行这种模式。当前,全国已有90%以上的市级和70%以上的县级公安机关实行了这一训练模式。
实践证明,“轮训轮值、战训合一”训练模式不仅有利于解决工训矛盾、战训脱节等问题,有效增强公安教育训练的质量和效能,而且对优化警力资源配置、完善警务工作机制,深化“三基”工程建设和“三项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符合警务实战训练规律、适应基层一线实战需要的科学有效的施训方式。当前,特别要按照公安部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准确把握这一训练模式的内涵和实质,紧密结合实际,深入推进落实。
要突出训练的重点内容,按照“练为用”的总体思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警务实战的实际需要,科学设置轮训内容,重点培训基层一线民警最急需的知识技能,使训练成果更快地转化为实际战斗力。
要规范训练的运行管理,紧密结合当地警务规律特点和公安队伍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轮训规模和批次,科学组织实施训练和执勤,特别是要按实战需要编组编队,并建立精简高效的层级管理体系和指挥调度机制,确保轮训队伍能够随时承担应急机动任务。
要加强训练基础建设,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送教上门”、层层滚动培训等多种形式,大力选拔、培养实战教官,逐步建立实力雄厚的教官人才库。
要按照“实用、管用、够用”的原则,科学整合内部资源,积极运用外部资源,大力推进训练基地建设,加大训练经费和装备投入力度,确保轮训工作顺利开展。
同时,要继续发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用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这一训练模式,进一步提高训练的质量和效能,推动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不断取得新的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