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风云(三) 第三章 (4)德黑兰会议(二)


            抗日风云(三)
          希特勒自杀 日本投降
                     王先金 编著

第三章  中美英在开罗开会
                    三巨头德黑兰会谈  (4)


    斯大林身着米色军装,头戴大圆硬顶元帅帽,元帅大金质肩章、领章和胸章,配着精致的纹绣,看上去熠熠生辉。他神情冷峻,没有一丝笑容,两只眼睛炯炯有神,显得威武庄严,深沉刚毅。
    丘吉尔身着深色夹克,结大蝴蝶花纹领带。他头发花白,脸形略消瘦,面带微笑。看上去潇洒活泼。
    大家坐定之后,罗斯福简单征求斯大林和丘吉尔的意见,斯大林和丘吉尔点了点头,表示会议可以开始了。
    罗斯福激动地宣布道:"现在,我宣布,筹备已久的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现在开始!"
    室内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罗斯福接着致词。
    丘吉尔致词。
    最后是斯大林致词。
    三巨头会议,大会的发言不过泛泛而谈。会后用餐或晚间的个别商谈,那才是具体而有成效的。
    这天会议下来,三巨头第一次坐在一起用餐。三人坐定之后,斯大林要了他喜欢的格鲁吉亚红葡萄酒,罗斯福要了杯威士忌,丘吉尔要的是香槟酒。
    三人举杯,互相祝贺。
    丘吉尔三杯酒下肚,谈兴最高。
    "元帅阁下,你们在东线战场干得不错呀。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还有列宁格勒保卫战,不错不错!"
    斯大林意味深长地说道:"听说你们在英吉利海峡也干得不错嘛。敦刻尔克那次大撤退,我看不算失败,而是一次胜利。"
    丘吉尔道:"不不不,我们的胜利主要在北非,也在地中海,在意大利方向。当然……"
    罗斯福比较客观地说:"敦刻尔克大撤退,保存了实力,这是好的。北非和地中海的胜利,倒是实实在在的。"
    斯大林说:"阁下用兵,最善保存实力,佩服佩服!"
    丘吉尔说:"哪里哪里,彼此彼此。"
    罗斯福见一谈战事,彼此就有点儿针锋相对,含沙射影,于是建议道:"用餐的时候,我们谈点儿别的吧。双方,有趣的事儿。"
    丘吉尔立即赞成,说道:"好。我讲个小故事。从前有只狼,老围着两个朋友转,想吃掉他们。那两个朋友就联合起来,想办法把狼打死了。接着就是煮狼肉吃。结果两人争起来。争什么呢?他们说,打狼时谁最勇敢出力最多,谁就该多吃几口狼肉。"
    斯大林道:"你这故事一般化,不好听。你们曾经建议这个会在沙漠里开,支几个帐篷就干。这主意不错,听说你们是从神那里得到启发的,是吗?"
    罗斯福笑道:"是的。丘吉尔先生对《圣经》很熟悉。他读了《圣经.马太福音》,就想起了这个主意。"
    斯大林道:"要真这样,那可太有诗意了。"
    罗斯福也笑道:"真要是那样,这会的名字得改一下,叫做神仙会。"
    丘吉尔道:"可惜,斯大林阁下是个无神论者,不赞成在沙漠里开。"
    斯大林道:"作神仙不好。神仙无事,老爱打仗。俗话说,'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啊。"
    说到这里,三人不禁放声大笑起来。这是三人聚会在一起发出的第一次会心的笑声。
    接着,丘吉尔着重谈他的东地中海用战计划,谈如何想法把土耳其拖入战争,以及英美两国海军进入黑海的设想。
    斯大林对那些问题似乎都不感兴趣,他的思想仍然只集中在一点上:开辟第二战场!
    当丘吉尔不厌其烦地再谈巴尔干行动时,斯大林很不耐烦地道:"首相先生反复强调巴尔干行动。这似乎有点儿离题。"
    丘吉尔道:"不,元帅阁下。巴尔干挨着敌人的'软腹'啊。这么说吧,比如那是一个制高点,我们占据了那个制高点,然后奋力一拳向敌人打去……"
    斯大林立即打断他的话道:"我只想对首相直接提一个有关'霸王'战役的问题。"
    "什么问题?"
    "首相和英国官员对'霸王'战役没有信心?"
    "假使时机成熟的时候,具备了进行'霸王'行动的条件,那么,我们将竭尽全力去进攻德国人,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斯大林道:"你认为现在条件还不成熟?"
    "将来会成熟的。"这是典型的丘吉尔式的回答闪烁其词,避实就虚,充满诡辩。
    斯大林只需要一个"是"或者"不是"。但丘吉尔不肯那样表态。斯大林想,同丘吉尔先生是无法辩论的。他想到了罗斯福。用餐以后,趁丘吉尔去卫生间的时候,斯大林拿出了他的主意。
    "总统阁下,有一件事,我想应该告诉阁下。"斯大林有些神秘地说。
    "什么事?但说无妨。"罗斯福说。
    斯大林小声道:"据我们情报部门获悉,德国人正在搞阴谋。"
    "什么阴谋?"
    "他们获悉我们三人在这里开会,搞了一个所谓'远扑'计划,想对我们下手。"
    首次会议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在苏联使馆举行。尽管如此,会后两小时德国电台就广播了会上讨论的问题,这引起了三国代表团成员的惊慌。在此之前一小时,苏联无线电话务员截获了无名无线电电台的发报。这说明,某个代表团成员中隐藏着德国间谍。柏林制定了一个代号为"远扑"的谋杀三巨头的行动计划。计划由希特勒亲自指挥执行。斯大林已掌握这方面的情况,所以他对罗斯福这样说。
    罗斯福说:"他们害怕我们团结起来,总会想法破坏的。"
    斯大林进一步说:"据悉,德国党卫军保安局企图暗杀您。德国党卫队冲锋队的奥托.科斯尔兹内就是前不久在意大利把黑索里尼救出去的那个家伙,已带了六个间谍到达德黑兰附近的厄布尔士山下,这是他们'远扑'行动的先头部队。"
    "我们不怕他们。"罗斯福镇定地说。
    斯大林关心地道:"从安全角度考虑,我们不能不提高警惕,防备着点儿。我想总统阁下的住处远了一点儿,每次开会得坐车经过那么长一条街,不安全。您最好搬到我们这儿来住,既方便又安全。"
    罗斯福感激地说:"射射您!这事……我考虑考虑。"
    斯大林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阁下一定要搬动一下才好。"
    罗斯福想了想,终于答应了。
    斯大林补充说:"这事儿,最好先别对丘吉尔先生说穿。您可只说因腿脚不方便,想住得离会场近一点儿。"
    罗斯福点了点头。
    正在这时,丘吉尔回来,见斯大林同罗斯福正亲密地谈话,笑道:"你们谈什么呀,靠那么近?"
    斯大林笑道:"我们正在研究阁下的'拳经',如何一拳打败希特勒。"
    丘吉尔笑道:"那好。下一次我再给二位聊聊'欺骗战'。"
   
    早在离开巴库去德黑兰之前,阿尔马佐夫就得到指示:英国代表团的专家中有一位苏联特工,必要时可同他联系。接头地点和暗号已交待清楚。
    乘会议休息之机,阿尔马佐夫在约定地点同派在英国代表团的特工见了面。那位特工交给阿尔马佐夫一个纸条,纸条上写着:他正在跟踪监视英国代表团的一名成员,这名成员被怀疑同德国人有联系。这位苏联特工还发现,英国代表团的这位成员会后回到英国驻德黑兰使馆后,在休息室交给使馆上了年纪的"门卫"一个纸条。当晚八时许第二次会议结束,半小时后那个"门卫"出了使馆大门,往城里走去。他走进一个围着破旧篱笆的院落,关上了篱笆门。阿尔马佐夫带人随后悄悄追过去,用刀子撬开门闩,潜入楼内。这一招使"门卫"措手不及,同他在一起的有两个年轻的女助手,那里果然有一部无线电电台。
    苏联特工将"门卫"带到宪兵队并进行了突击审讯。原来,他们将有关三巨头会议的消息先用无线电台发到德国驻土耳其使馆,然后再转发至柏林。审讯中,"门卫"还供出了潜藏在英国代表团中的间谍,原来他为德国情报部门效劳已很长时间。斯大林立即将这个间谍的事通报给英国首相丘吉尔。
    按规定,第三天的会议应在英国驻德黑兰使馆举行。可是苏联隐蔽在英国代表团的特工通知说,敌人正在策划谋杀斯大林和罗斯福的阴谋。报告说,准备举行会议的英国小礼堂里安放了定时炸弹。丘吉尔称病,说要晚到十分钟,而炸弹就要在这十分钟内爆炸。这是身为英国人的德国间谍为使丘吉尔免于一死而建议他晚出席十分钟。
    正当苏联特工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排除英国使馆内的炸弹时,斯大林想出了解决的办法。他给罗斯福打了个电话:"尊敬的罗斯福先生,我想请您和丘吉尔先生吃烤鱼串。如果您不反对的话,明天的会就安排在苏联使馆举行。会后我们马上进餐,吃烤鱼串!"
    罗斯福对斯大林的建议不持异议。斯大林请罗斯福将他的建议转告丘吉尔。
    在宪兵队工作的一名无线电话务员帮了苏联特工人员的大忙。他画出了炸弹放置位置的详图。工兵下到了英国使馆的地下室,找到了五枚定时炸弹。
    鉴于上述情况,罗斯福接受了斯大林的建议,搬进了苏联大使馆的豪华别墅。斯大林把自巳住的那个房间让出来给罗斯福住,自巳搬到另一个房间去了。
    斯大林这一手,使丘吉尔大吃一惊。
    晚餐后,丘吉尔乘车到美国公使馆找罗斯福,想单独聊一聊,不料扑了个空,这才知道罗斯福已经搬走了。公使馆的人告诉他,这只是为了方便,没有其他原因。丘吉尔心里明白,这一定是斯大林的主意。看来,总统是越来越靠近斯大林了。这使丘吉尔心里有点儿发慌。
    这次前来开会,他本来想凭他那张能言善辩的嘴说服斯大林,实现地中海战略,不料斯大林反而把罗斯福抢先拉了过去。他俩在一起密谈,还有我丘吉尔什么好戏唱呢?
    他决定赶过去看个究竟。正待出发,布鲁克找来了。"首相,我想找您谈谈。"
    "好吧,简单一点。我想出去一下,找找总统。"
    这段时间,布鲁克心里很不好受。他想争夺英美盟军的指挥权,未能如愿,在魁北克会上还和马歇尔几乎吵了一架。他说:"首相,据我分析,第二战场的问题,我们很难争赢。可盟军的指挥权不能让步啊。"
    丘吉尔十分为难。只好说:"我尽力争取。"
    "您最好今天晚上就找罗斯福谈谈,不妨态度硬一点,把这个问题敲定。"
    丘吉尔忙道:"罗斯福已经搬家了!"
    "搬到哪儿去了?"
    "斯大林那边俄国大使馆。"
    "什么原因?"
    "总统说他腿脚不方便,那儿离会场近一些。"
    布鲁克听罢,摇摇头说:"我看不是这样。一定是罗斯福在靠近斯大林,或者是斯大林在拉罗斯福。看来,我们的工作不好做了。"
    丘吉尔说:"所以我想过去看看。"
    "没用了,首相!"
    丘吉尔道:"罗斯福会拉斯大林,我们也有办法。我们还有一手没动呢。"
    "您是说赠剑吗?"
    "是的。我要以我们的真诚打动斯大林!"
    布鲁克叹道:"事至如今,已经晚了。"
    丘吉尔道:"也不算很晚。还有机会。"
    布鲁克连连叹道:"会议刚刚开始,实际已经完了。我真希望会议早点结束。"
    这天用罢晚餐,斯大林去看罗斯福。"怎么样?阁下,这儿可以吧?"
    罗斯福见斯大林进来,忙说:"啊,这儿很好。谢谢您!阁下,请坐!"
    斯大林便在沙发上坐下。罗斯福一面移动轮椅,一面靠近斯大林,笑道:"我正想到您那儿去呢。有些问题,想同阁下充分交换交换意见。"
    罗斯福前来开会之前,对斯大林有一种神秘之感。通过短短的接触,他对斯大林有了比较好的印象。
    斯大林个子不高,身体强壮,充满活力。他有一个大脑袋,浓密的头发开始转白,下垂的胡子闪着银光。他的脸上布满深深的皱纹。他神情严肃,语言简短,不喜欢冗长的发言。当他心平气和的时候,显得和蔼可亲。他有一双俄国农民的大手。尽管他穿着剪裁讲究的元帅服,佩元帅肩章,看上去仍象一个农民。
    罗斯福开门见山地说:"元帅阁下。我们首先考虑一下将来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吧。"
    "什么最坏的情况?"斯大林好像不懂似的。
    "我担心,德国战败以后,将在十五年至二十年恢复过来。随着国家的复兴,德国可能再发动一次战争。德意志民族是个强悍的民族。那个民族,可以出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和诗人,也可能出像希特勒这样的战争狂人。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严重教训告诉我们的,我们不能不百倍警惕。"
    其实,这也是斯大林担心的事。斯大林决不想俄国将来再受到现在这种残酷的战争折磨,但是他认为,这次会议,研究如何尽快打败希特勒这个问题更为近切。因为他是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
    "应该首先解决开辟第二战场这个问题。"斯大林坚持说。
    罗斯福说:"我赞同阁下的看法,理解阁下的心情。对于尽快开辟第二战场,美国是有诚意的。早在去年,威尔基先生访问贵国,我就托他向您转达了我的诚意。"
    "问题是没有动静。"
    罗斯福如实地说:"主要丘吉尔首相有不同的看法。"
    "丘吉尔先生的目的我清楚。他希望在东方战线上尽量消耗我们的实力。"
    "也不要看得这样严重。我们这次可以好好商量商量。"
    正说到这里,莫洛托夫进来报告,丘吉尔先生来了,要找总统。
    罗斯福说:"他来得正好。今晚我们三人拉开长谈,把问题都端出来,一个一个搞明确,免得互相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