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反对中国竞争力全面衰退论,我们坚持认为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国际比较竞争力正在逐渐提高。
首先是,在市场化竞争体制中,一批主导产业形成了。
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在迅速崛起,我想说,中国的制造业其实不是印度能够比的。而且印度和中国相比较,他的种族政策将会严重阻碍他们的发展。
上海电气、东方电气还有中兴、华为(对不起,我只能把他们列入制造业,因为他们现在掌握的核心技术比较有限)。我们必须承认一个现实,就是在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已经超过了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的整体输出,中国水电建设集团、中国石油、中国建筑以及一大批跨国企业的全球化,的确在抢占世界资源方面已经走在的印度的前面。这些事情我们都必须承认。
核心部件制造方面的确和欧美还存在差距,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机电产业我们已经在进步了,电信领域也是如此,中兴和华为抢占了很多朗讯的市场,即使我们比较愤青,但是我们还是要尊重事实。机电行业和电信行业的竞争优势的确不是印度能够比较的,而且我觉得中国文化产业的确呈现出全面振兴的态势,印度这些年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服务外包产业,这是因为英语是他们的官方语言,具有天然优势,但是说到底还是给跨国公司打下手,还是生产零配件。
第二,是经济集群化发展态势的出现。中国的发展还体现在,中国经济集群化发展特征明显,比如珠三角形成了电子产业集群、长三角的传播和汽车制造产业群,环渤海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重庆的摩托车汽车产业集群等等。产业集群的出现降低了企业的外部经济成本,这本身就是一大奇迹!长三角的船舶和汽车制造产业群、环渤海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这些发展的奇迹的确是存在的,我们不能否认。
第三是民营经济的崛起。中国经济的发展,的确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有一点,就是经济体制改革,民营经济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民营经济从经济属性上来讲,属于私有经济,这是国家定义的,但是他其实也社会化了。他们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技术进步方面作用很大。
中国民营企业的壮大,以沙钢集团为代表,已经进入了世界五百强。它们主要分布在竞争性领域,在市场竞争中壮大了实力,四川一个民营企业就可以收购悍马,吉利汽车就可以收购沃尔沃,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发展壮大的表现,反观国有企业,中国有这么多国有汽车企业,却只知道和外资汽车企业合资,把中国的市场拱手送给外国,民营企业表现的民族性更加强,国有企业却只知道和外资汽车企业合资,把中国的市场拱手送给外国。通过收购沃尔沃,将会获得可新技术,这不是盲目扩张,是汽车产业在全球分工格局变化的结果,发达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竞争力持续下降,汽车产业正在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在这一轮转移中如果抢占制高点,将会构筑另外一个持久的竞争优势。
国有企业的属性,正如毛泽东的分析,他是官僚垄断资本,具有买办性、垄断性、封建性,只有民营经济才是中国经济振兴的关键,哪一个国有企业不是干着损害社会福利和卖国的事情,中国移动、中国石油。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就是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
下面说第四个观点——区域竞争体制的形成。
当然这一体制存在很大的弊端,目前改革的边际效用已经很低,但是我们必须说说他们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其实大家现在都非常的讨厌地方政府,认为他们推高了房价,但是我要为地方政府说一句话,他们的确推高了房价,但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地方竞争来推动的,通过地方之间的竞争,很多改革措施都是由他们来试错的,正确的中央就采纳了,错误的中央严格惩罚地方,地方政府也挺不容易。张五常就说过,中国中央集权下的经济联邦主义体制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经济改革的伟大成就还体现在一点,就是工业化的推进。
第五个观点,就是对外开放体制的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开放领逐渐增多、开放地域逐渐扩大,再和外资同台竞技的过程中,逐渐壮大形成了一批竞争力较轻的内资企业和行业,比如IT产品制造行业、机电行业、饮食行业、商业服务业在竞争中无论是技术水平、市场规模、管理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我们对外开放体制的形成还包括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这包括中国企业能够越来越娴熟的运用国际市场来发展壮大自己,我们的资源性企业越来越多的参与非洲、中东、俄罗斯、南美和欧洲的资源收购,中国的建设企业已经成为国际建筑市场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忽视的大军,电力建设企业在全球电力市场所占份额不断扩大。
虽然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国家权益受到损害等等问题,但是这些都是前进中的问题,我们相信能够顺利地加以解决。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