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谣言的传播


  按:最近网上盛传,根据美国宇航局、美国国家地震台的测定,6月13日中国将繁盛7——8级地震。至于震中说法不一,有说陕西兴平,有说河南新乡,有说江苏南京,有说广东佛山……加上青海玉树地震的阴影仍旧笼罩在人们心头没有散去,一时谣言四起闹得人心惶惶。近日咸阳、佛山、南京共有五名涉嫌传播者被警方刑拘(《多地出现"6.13有强震"谣言五人被拘》,《扬子晚报》2010年4月27日)。

 一、关于谣言

  谣言属于舆论的范畴,是一个古老的媒介传播形式,它通常以背离事实的方式在公众之间传播。谣言产生的根源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政治斗争的需要  某些国家、组织或个人出于其政治动机,故意制造虚假或夸大的信息以影响视听,诱导社会舆论朝向有利于自己目的的方向发展。

  2、   人类认识和应对自然现象能力有限  由于人类认识有限,许多自然现象都是无解的,于是各种迷信传言便在公众之间传播。

  3、   公众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很多谣言的传播往往都都表现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比如官员的贪腐行为一经在社会上流传,舆论的反应则会大大超过事实的本身。而且,社会越是动荡,谣言就越是盛行。

  4、   权力和财富的异化  当权力和财富脱离了公众的视线,民众的知情权受到阻碍,以及社会层级分化严重时,谣言自然就会盛行。

  5、   自我内心的宣泄  有些人为了某种需要,通过网络传播一些失实的消息,以制造轰动效应,引起社会关注。

  时下谣言传播的特点表现为:一是多元的传播途径,随着互联网、手机等通讯工具的普及,谣言传播的方式也在不断扩大。二、巨大的社会效应,正是由于通讯工具的普及,谣言在公众中间的传播面才无限增大,影响更加深刻。三、迅疾的时效性,同样借助便利的通讯工具,谣言瞬间便能在公众中扩散。

  谣言的传播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它表明一种现象,即社会的康能越低谣言的传播就越盛行;反过来,谣言盛行将会降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和凝聚力,这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地震谣言传播的社会基础

  最近以来世界各地地震频发,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海地、智利、所罗门群岛、墨西哥、中国玉树等地就发生了多起强烈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又由于美国大片《2012》的上映,人们便盛传2012年人类灾难将会来临。当然时刻要保持忧患意识,这对我们人类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未来的发展太过悲观,势必会造成恐慌的传播,这反而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进一阶段,福建、广东、江苏等地连续出现伤人案件,性质非常恶劣,虽然没有迹象表明这与世界末日的流传有什么直接联系,但是这些事件发生在谣言正凶的时候,势必会火上浇油给公众带来更加负面的影响。

  地震本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健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受到来自太阳等星体引力变化以及人类自身活动的影响,最近一阶段似乎有加强的趋势。由于人类认知及应对手段有限,不能有效地预测和预防地震的发生,所以地震谣言一出,就很快在网上传播开来。

  另一方面,社会的康能发展已经令人堪忧。健康主义康能部分属于包括知识、道德等在内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近些年来,我们的生活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但是社会信誉度却并没有太大提高,人们不满的情绪普遍存在,许多显性和隐性矛盾使得普通个体时刻感到不安。就目前来讲,通货膨胀、房价虚高、官员贪腐等问题都不同程度的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影响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前些年,法轮功所以盛行,并不是法轮功有多大能量和魔力,而是政府的某些方面已经失信于民,使得许多人走到了社会的对立面。

  在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社会认同感是脆弱的,它经不起大风大浪的考验。所以,一旦有什么天灾人祸,社会危机就会出现。伊朗前国王巴列维从其继任开始,在伊朗实行经济改革,伊朗从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现代化步伐飞速发展,很快成为世界排名第九的富国。然而伊朗的现代化却是一个传统性不断削弱、现代性不断增强的过程,传统社会的道德体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说,每个社会的传统性内部都有发展出现代性的可能,现代化是传统的制度和价值观念在功能上对现代性的要求不断适应的过程。正式是在这样一个剧烈的变动过程中伊朗的现代化迷失了方向,阶层分化日益严重,社会矛盾不断加深。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期,伊朗出现了全国性的经济混乱以及社会和政治紧张。很快,巴列维国王便在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于1979年逃离他国过上流亡的生活,伊朗从此成为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我们拿伊朗来说事,目的在于表明:经济发展一定要与社会发展相匹配,否则的话会造成很大的社会危机。我们当前的情况与6、7十年代的伊朗有许多相似之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社会建设却相对滞后。国家有机体的健能得到长足的进展,而康能却降低了很多。我们说,这样的发展是一个畸形的发展,是偏离健康化途径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靠的是凝聚各方力量,在一个失去信任的国度里,不管其经济如何发展,最终也会崩盘的。因此地震谣言的传播不会是空穴来风的,它至少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某些人对社会缺乏信心,因为此前官方一再强调目前还缺乏预测具体地震的有效工具。

三、异化的时尚——对地震谣言传播的社会心理解析

  德国社会心理学家齐美尔认为,在现代社会里人们有着追求分化、区别和独树一帜的倾向,这就是所谓的时尚。时尚是对传统的一种反叛,但最终还要落入传统的俗套。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这种求新求异的思想进一步得到放大,后现代的东西便充斥其中,故此我称之为异化的时尚。

  这里首先就后现代主义来展开讨论,因为它是异化时尚的本质内容。对后现代主义的精神特征,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曾做过以下总结:

  1、后现代主义反对美学对生活的争鸣,结果就是他对本能的完全依赖。对它来说,只有冲动和乐趣才是真实的和肯定的生活。

  2、传统现代主义不管有多大胆,也只在想想中表现其冲动,而不逾越艺术界限,艺术即使对生活起颠覆作用,它仍然站在秩序一边,并在暗地里赞同形成的合理性。而后现代主义则抹抹煞了十五的界限,坚持认为行动本身就是获得知识的途径。

  3、后现代主义最令人惊奇的一点就是它把曾经秘而不宣的东西公开宣布为自己的意识形态,并把这以精神贵族的财产变成了现今大众的财产,文明的历史戒律和心理禁忌在后现代主义这里受到了极大的撞击。

  4后现代主义潮流沿着两个方向向前发展,一是哲学方向,它是一种消极的黑格尔主义。如米歇尔·福柯认为,人是短命的历史化身,犹如“沙滩上的足迹”,浪涛打来便荡然无存。另一方向发展的后现代主义潮流,以解放、色情、冲动以及诸如此类的名义,猛烈打击着“正常”行为的价值观和动机模式。[1]

  后现代主义是产生于现代工业背景下的思想潮流,它实际是现代社会物化世界的集中体现,是对现代性建构中无数伤痛与不幸的充分暴露,是健能与康能之间趋于分裂的苦苦挣扎。

  由于网络的应用,使得原本对传统反叛的后现代主义变得更加随意起来,于是“山寨版”开始流行,各种新潮的称谓在网上蹿红,什么“犀利哥”、“深邃哥”、“餐具”、“杯具”等铺天盖地,几欲颠覆全部惯用的语言文本。当然我们还不能忽略,网络能使默默无闻的小人物靠“非常规”手段变得尽人皆知,它加强了人们的功利心理。因此,各种组织或个人纷纷在网上不断地造势,以博得更多的点击率。基于此,我们不排除地震传播者故意制造危言耸听的话语,以满足其异化时尚的心理。

 四、提高网络时代的健康价值观

  网络以其无所不具地功能正征服着这个物质的世界,虚拟的领域已经成为很多人赖以生存的第二空间。尽管网络是以虚拟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但它同样遵循着健康能量输入输出的规律。无论网络有多么强大的功能,说到底,它还是一种工具,人类只是用它来谋取更大的利益。在网络的两端是施与者和受于者,其传播简略模式即是:施者(供给)→网络→受者(需求),在这个传播过程中关键活动的仍旧是人,网络只不过是康能输入输出的载体。

  在高速网络化的今天,健康的经济和文化,康能的需求与供给已经成为网络产业的最大支撑。然而,就是在这个传播过程中,却往往存在着能量交换的不对等性。其表现为:施予者所供给的康能与受于者所需求的康能之间,通常很难划上等号,比如有时供给者通过网络提供一些虚假信息等。正是网络在康能交换过程中是以虚拟的形式存在,因此不对等性就在所难免。也正因为如此,网络另一端的需求者往往是被动受害的一方。因此,网络监管机构有且必要对网络及其前端的施与者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

  基于以上论述,谣言传播者实际扮演着康能施与者的角色,受到处罚应在情理之中。但是仅靠强制措施,我们以为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毕竟,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健能和康能作用的一种形式,网络道德的沦丧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一些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呼吁要加强健康价值观的教育,提高人们的康能素质;同时也要强化网络技术上的控制,争取在健能方面提高防范水平。

  谈到健康价值观,我们就有必要对之进行全新的解读。所谓健康价值观,就是以健康主义思想为基准的、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其理论的基础就是健康价值体系,即健康价值的标准体系,它包括健力、康力,健能和康能等要素。健力、健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而康力、康能则是包括知识在内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健与康有机地统一,才意味着真正地健康。换言之,也就是健力、康力,或健能、康能谐调、平衡发展了,我们说这才是健康的体现。因此,我们呼吁:健康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应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共同生活信仰。[2]网络亦应遵循这一原则,如此,健康化网络社会便可实现。

五、网络软暴力与社会控制

  所以把网络社会问题统称为软暴力,这是因为网络中的受害者往往是被有意无意地遭到他人的侵犯。软暴力是一种在网络社会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被人们普遍而广泛感受和认到的病态社会现象。从网络社会问题存在的范围来看,它是一种关涉整个网络社会与所有网络行动者的问题;它超越网络行动者个人直接的网络社会生活的具体情境,延伸到整个网络社会生活空间之中。从网络社会问题所造成的功能后果来看,它不仅妨碍了网络社会中大部分或一部分网络行动者的正常社会生活轨道和秩序,而且也对整个网络社会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社会正向变迁的过程。造成这种软暴力的直接原因是网络社会结构自身的缺陷,或网络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行动失序、关系失调、功能障碍和整合错位等。[3]暴力、色情、黑客、病毒、谣言以及网络沉溺等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他们对网络社会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和危害。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任其肆意泛滥下去,势必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危机。

  我们发现,地震谣言一经在网上传播,便很快引起了恐慌,全国许多地方都同时出现了6月13号地震的流言。恐慌是指公众在社会危机状态下,面对现实的或想象的威胁作出的不合作和不合理的心理与行为反应。引起恐慌的原因是复杂的,其直接原因通常有某种耸人听闻的留言或传闻,或某种即将来临的的潜在社会威胁引起的。譬如关于地震的传闻、通货膨胀、商品短缺,使没有思想准备的大众陷入迷惘和惊恐状态,加之相互间的感染和刺激,使恐惧情绪上升,导致为群体性的大发作。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及竞争带来的紧张焦虑感,易于在某种以外的刺激下,以恐慌的形式表现出来。

  恐慌最中重要的特征是不合作性和不合理性。不合作指人们在恐慌中的行为打破了相互合作的社会关系,并反而使情境增加了对人们的威胁。不合理性指在恐慌状态下,人们的行为与他们期望达到的目的正好相反。[4]

  在制止地震传播的恐慌方面,我们认为应当以心理疏导和健康化教育为主,尤其对于曾经遭受过地震灾害的民众来讲,更应该如此。其次才是发挥国家健力上的作用,一是法律手段,二是技术监控,三是提高预测技术力量。

  结语

  网络的出现及其发展远远超出了信息传播和辅助学术研究的预期目标,对人类社会的意义也不仅仅局限于推动经济迅猛发展,其更深刻的意义是在一个全新的基础上重塑人类文明,即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数字文明的时代。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网络社会便随之出现,网络社会破坏了人类以往的社会结构提供给人们的安全感和生活的连续性,变化和不确定性成为这一时代人类生活的主题,社会秩序在这一飞速变化的时代里面临不间断的变革和重构[5]

  因此,网络在推动社会积极发展的同时,也造成大量新的社会问题。网络谣言的迅速传播便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健康主义的视角来审视这一现象时,我们发现其产生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现实社会根源,是人类社会健与康发生裂变的具体体现。网络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化视野下一个新的、特殊的社会问题,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一问题成了全社会的重大课题。许多学者和专家提出了这样那样的方法和措施,但多年来的经验表明许多方法和措施的作用并不太明显。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找到一条最优化途径以应对网络问题的出现。在此情况下,健康主义思想的理论和方法便引入其中,本文写作的目的也就在于运用这一理论阐释和分析网络社会问题的出现和发展,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设性的应对措施。

  [1] 吴增基:《现代社会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1页。

  [2] 张城:《健康主义思想录》,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扉页。

  [3] 吴增基:《现代社会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84页。

  [4] 吴增基:《现代社会学》,第376页。

  [5] 吴增基:《现代社会学》,第2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