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赣榆县委、政府、纪委、公安局个别手掌的公开信


赣榆县委、政府、纪委、公安局个别者:

请闲暇时,用自己的报复行为与下文对照,自己定位,你属何类????

刘顺武      2010.5.31           

      于逃亡路上 

                                                                                                                                                                                            

刘少奇纠正冤假错案轶事
  【内容提示】
  1.强调保障公民权利,不准随便捕人|2.刘少奇与刘桂阳“反革命”案
  3.刘少奇纠正“破坏耕牛”刑事案|4.如何处理“打倒刘少奇”标语案
  刘少奇是新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任委员长和第二任国家主席。他倡导民主,尊重法制,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刘少奇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亲自纠正了一批冤假错案,为司法机关严格执法,贯彻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树立了典范。
  强调保障公民权利,不准随便捕人
  1954年12月20日,刘少奇主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规定了逮捕拘留的程序。两个月后,刘少奇从山西省政府公安厅的报告中,了解到有的县在执行拘捕条例时发生混乱现象。他为此写信给董必武、彭真:“为贯彻逮捕拘留条例,党内应发一指示,对县区乡随便拘人问题,应拟定一些办法,望召集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同志商酌,拟一指示交中央审核。”1956年7月,他在听取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鼎丞的汇报时说,三大改造完成,革命形势起了根本变化,我们的方针应该有所改变,不必再捕那样多的人了,杀人更要少。检察机关应该注意提高工作质量,特别是要检查有没有捕错、判错的,如果有就要纠正。1957年4月,刘少奇在河北视察工作,有人向他汇报:有个县的领导要县检察院批准逮捕一个人,县检察长认为不应该逮捕而没有同意。刘少奇说,这样的检察长算好检察长,还是坏检察长呢,我看这是好检察长。你叫他捕人,他不提意见,要这样的检察长干什么?
  刘少奇在党的八大报告中指出,为了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利益,必须使全国每一个人都明了并且确信,只要他没有违反法律,他的公民权利就是有保障的,他就不会受到任何机关和任何人的侵犯,如果有人非法地侵犯他,国家就必然出来加以干涉。我们的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严格地遵守法律,而我们的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必须贯彻执行法制方面的分工负责和互相制约的制度。从50年代中期起,刘少奇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他在主持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提出司法问题也要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后来,在“左”的思想支配下,有的地方把行政拘留、集训、劳动教养变成和逮捕一样,甚至有的党政负责人随便批准捕人。针对这种情况,刘少奇严肃指出,这种破坏法制的行为,必须坚决制止。他说,法院独立审判是对的,是宪法规定了的,党委和政府不应该干涉他们判案子。检察院应该同一切违法乱纪现象作斗争,不管任何机关任何人。不要提政法机关绝对服从各级党委领导,它违法就不能服从。如果地方党委的决定同法律、同中央政策不一致,服从哪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服从法律、服从中央的政策。以后下面公检法机关“向上面写报告要直接报,不要经过党委批准,经过党委批准是错误的。要有对立面,唱对台戏,三机关互相制约也是对立面,也是唱对台戏。什么事情一个渠道是不行的,老百姓都能反映情况嘛”。在当时情况下,刘少奇在法制建设上提出这样一些主张,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识和魅力。

  刘少奇纠正“破坏耕牛”刑事案
  1961年4月,刘少奇在湖南农村调查时,亲自纠正了这样一个冤案。1957年2月间,湖南农村某大队饲养员冯国全养的一头耕牛死后,经解剖在牛腹中发现一根三寸多长的铁丝,当地政法部门草率地认为是大队的饲养员把铁丝钉进牛肚,便作出了“破坏耕牛”刑事案的结论,先后两次批斗饲养员。刘少奇听了情况汇报后,要求有关部门重新研究这个案件。他说:“请你们把此案再调查一下。要从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细致的调查,不仅要调查当事人,还要向老兽医和专门学过这种医学的人请教。你们想想看,牛皮那么厚,牛劲那么大,它能那样俯首贴耳地让人将铁丝钉进自己的肚子里?你们查清后写个报告,好不好?”刘少奇从中察觉到司法机关有些人办案马虎,对普通老百姓的政治生命不负责任。
  复查结果,原来是冯国全年幼无知的儿子把铁丝用草料包起来喂给牛吃,导致牛死亡,并不是蓄意杀死耕牛。真相大白,湖南省公安厅为冯国全父子平了反,并向湖南省委和公安部写了《关于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大队社员冯国全破坏耕牛一案的调查报告》,讲述了这一案件的过程。刘少奇回京不久,收到了湖南省公安厅给他的报告。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对这个问题都引起重视,7月10日,刘少奇致信公安部部长谢富治:“各地如冯国全这样的冤案还是有的,应由各地公安政法机关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作出合乎实际情况的结论。”刘少奇亲自审阅、修改了关于这件错案的调查报告并批示:此件发至县以上公安、政法部门阅读,对各地几年来所有由于死牛胃内、肺内发现铁丝、铁钉等而定为“破坏耕牛”的案件,都进行一次认真的调查,以便使我们的结论符合实际。
  刘少奇与“打倒刘少奇”标语案

  刘少奇与“打倒刘少奇”标语案
  1961年春,刘少奇回湖南调研,来到了老家宁乡。这天,他在山边小路散步,发现在一根电线杆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们饿肚皮,只怪刘少奇。打倒刘少奇!”纸条上的字迹歪歪斜斜,笔画稚嫩,显然是小孩子写的。回到住地,刘少奇交代工作人员:纸条贴了就贴了,不要大惊小怪。如果有可能,他倒希望见见这位小朋友。没多久,案子就破了。原来这件事是花明楼小学一个四年级学生肖伏良所为。
  这件事发生后,花明楼小学校长提出三条处理意见:一、开除肖伏良学籍,交司法机关处理。二、班主任郑淑梅管理不严,要追究政治责任。三、对全校学生作一次摸底排队,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湖南省公安厅厅长李强将破案经过和处理意见向刘少奇作了汇报。刘少奇摆手说:“不要开除学籍。小孩子吃不饱饭,有怨气,我是国家主席,当然有责任。至于校长、班主任,更不要责怪,怎么能怪他们呢?我倒想见见这个肖伏良,他写的那个条子,一定事出有因!”
  民兵很快把肖伏良带来了。刘少奇诧异地对他说:“怎么,是你?一个小不点儿的孩子!”肖伏良抬头一看是一位和善的白发老人,恐惧感稍有缓解,说:“您就是刘主席呀,我不反对您了!”屋里的人都笑了。民兵训斥他:“你写反动标语是要坐牢的,你知道吗?”“什么,还要坐牢?”肖伏良顿时哭了起来。刘少奇对李强说:“写这种东西只是反映了一种意见,一种情绪,算不得是反动标语,请你告诉学校,校长不要检查了,班主任也不要停职反省了。有意制造一种压抑的政治气氛,今后谁还敢说话呀!”刘少奇微笑着把肖伏良拉到自己身边,亲切地说:“小朋友,不要哭,怎么会叫你坐牢呢?那是人家故意吓唬你。你说说心里话,你为什么要写那张纸条?”
  肖伏良和妈妈在公共食堂每餐三两老秤米,实在吃不饱。妈妈痛惜他,自己省一口,留给肖伏良吃,自己却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得了水肿病。为了让妈妈吃一餐饱饭,肖伏良趁食堂无人偷了一瓦钵饭,结果被食堂炊事员发现追了回来,还受了委屈,肖伏良就写了那句话……
  肖伏良说完,静静地等待着刘少奇的发落。刘少奇却没有责备他的意思,对他说:“照你这么讲,是公共食堂不好!”肖伏良回答:“好个屁!背时的食堂,害人的食堂……”刘少奇笑了,说:“好了,好了。这恐怕是我们下乡以来听到的最没蔽掩的真话了!光美同志,你说是不是?”李强目睹了这一幕,内疚地说:“少奇同志,我们的思想方法也许有毛病,一开始就把这件事当作大案在办!”刘少奇很尖锐地对李强说:“老百姓总是有牢骚才发,干部该骂才骂嘛。动不动就批斗、判刑,哪个还敢讲真话?少一点惩罚,多一点体恤,才会有人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