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国驻埃塞俄比亚和布基纳法索大使、非洲问题专家戴维·希恩(David Shinn)认为,今年,中国将会超越美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他指出,尽管欧洲和美国在非洲的投资历史要比中国更加悠久,但是中国正在迎头赶上 – 而且其投资的利益远不止贸易和商业范围。他是即将出版的一本关于中非关系的新书的合著者。在接受沃顿知识在线的采访中,希恩就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和发展战略进行了剖析,并解释了未来将出现陡峭的学习曲线的原因。
沃顿知识在线:在2月份举行的非洲首脑会议上,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Robert Zoellick)简单地提及了中国—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区,中国正在建设的这个工业园区旨在促进各个行业的发展并成为一个贸易枢纽。这是否表示中国正在扩大在非洲的影响力,如果要用一点来归纳中国在非洲的举措,您认为会是什么? 你所说的经济特区的概念,实际上始于中国。在过去几年内,中国决定将特区的理念扩展到非洲,也许不只是非洲。我并不是在设想中国在其它国家的活动,但是即便中国在其它地区这么做也在意料之中。 2006年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上,他们同意在非洲建立六个此类园区。他们已经在非洲建设或承诺建设八个园区,其中有一个建在埃塞俄比亚。这一个园区领先于其它几个,而最领先的一个是在赞比亚……这的确是中国对非洲采取的方法。西方援助国不会做这类事情。 如果你想将此作为他们在非洲所做的缩影,这可以说明问题。但如果你想归纳成这一点,那就会有点以偏概全。 其次就是政治目标。即,尽可能多地与非洲的53个国家发展或保持友好关系,这有利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这些国家的支持,例如在联合国或世界贸易组织,或联合国的一些专门机构,而在这些场合中,国家的数目将起到关键作用,而且中国可能偶尔会遇到难题。如果中国取得53个国家中的多数国家的支持,就能取得大量选票来捍卫其立场,特别是在诸如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这样的机构中。 第三个利益是取得非洲对台湾问题的支持,至少从政治和外交上取得支持。 第四个利益是与商业有关的,即,将非洲发展成为中国的出口市场。如今,非洲贸易只占中国全球贸易的4%,这是个很小的比例。但在五年前仅为2%,因此,市场的增长仍是非常显著的。如果能够增长至两位数,而且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就能实现,那么双方的贸易规模就会开始扩大。对中国而言,10%以上将是一个很高的比例。当然,这对于非洲的意义更为重大。我不知道非洲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占非洲对外贸易的比例是多少,但是一定在4%以上。 从非洲的角度来看,非洲有意向扩大对中国的出口,并且中国正在成为非常重要的市场。但是由于我们研究的是中国的利益,我们此刻所看到的是中非贸易仅占其全球贸易的4%,但是我确信,不久该比例将会增长到两位数。 沃顿知识在线:您如何定义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从哪些方面来看,它能够促进可持续性发展并且防止未来的问题,而不是适得其反? 希恩:对于任何国家而言,援助都是很难定义的。西方国家至少有经合组织(OECD)发展援助委员会对援助的定义,这是得到西方国家认可的。但是中国并未真正使用这个定义,而且这也是为什么无法从中国获得具体的援助数字的原因之一。他们不会公布全球数字,他们不提供这些数据。其中的一个问题在于,中国民众并不确知援助究竟是什么。 比如向安哥拉提供的巨额贷款。这些是贷款。通常情况下,你不会认为商业贷款是援助,因为你从中赚钱。但是,多数情况下这些贷款是优惠贷款。当我在安哥拉的时候,财政部部长告诉我说,部分贷款的利率低达0.75%到1%左右。你可能就会理直气壮地说,这部分优惠贷款就是援助。我很认真地研究了这个问题,而且[美利坚大学教授] 戴博拉·布罗蒂格姆(Deborah Brautigam)在最近出版的新书《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中也谈到了这个问题。我和她都同意,从经合组织的角度来看,[中国向非洲提供的]援助金额每年约为15亿美元左右。 它在何种程度上促进了可持续发展?援助又在何种程度上真正地对非洲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你可能必须按项目来逐个了解是否每项援助都是可持续的。例如美国对埃塞俄比亚的援助 – 85%的援助分为两类,数额大概在5亿美元和10亿美元之间,这两类援助分别是:紧急粮食援助和对HIV/艾滋病的支援。紧急粮食援助是不可持续的 – 它只是能够保证人们的生存。而对HIV/艾滋病的支援属于抗艾滋病毒的援助,这只能够将一些人的生命延续一段时期,之后他们还是会死亡。有一部分援助资金用于教育,部分用于防止人们患上艾滋病,因此这部分援助会对非洲国家的可持续性发展作出贡献。但是当一切都落定之后,这类援助中并没有太多是具有发展性的,或对非洲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 如果你研究一下中国的援助,就会发现那是非常不同的 – 他们很少向非洲提供紧急粮食援助,他们会提供少部分医疗援助,但是主要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你可以认为这有助于当地的发展,而且事实也是如此。如果你在修建公路、水坝或水电站,这项援助就有助于发展。但是绝大多数项目是[通过]贷款[资助的],而且是由中国公司进行的,在多数情况下,这些项目是不盈利的。唯一的援助是贷款的优惠部分。 沃顿知识在线:我们知道,中国会派遣本国工人去实施这些项目。对于那些正在发展对非洲人民有益的事业的非洲国家而言,这样做具有怎样的影响? 希恩:首先,针对外派工人的问题必须非常谨慎。关于中国在其资助的项目中派遣本国工人的比例方面,存在着很多误导信息。以安哥拉为例,至少截至2007年,政府要求所有的中国项目的工人必须有70%是安哥拉籍的,同时允许有30%的中国工人。当政策出台之后,安哥拉工人和中国工人的比例分别为60%和40%。中国未达到安哥拉政府提出的要求,但是安哥拉政府也默许了,因为中国表示他们没有办法找到另外10%的可以干活的合格工人 – 中国公司无法在安哥拉找到这些技术熟练的或半熟练的工人。 另外安哥拉政府还有一项规定,在由中国资助项目的项目合同中,安哥拉公司应占30%左右,中国公司占70%。我不知道安哥拉公司是否会占到合同比例的30%,但这是安哥拉的规定。 安哥拉规定的本地劳工要占到70%的比例在非洲各国中属于比较高的。如果你去埃塞俄比亚,你会发现中国工人的比例远低于40%,而在苏丹,中国工人的比例可能在40%以上。但问题在于,你必须去每个国家实地考察该国的真实情况,因为这些国家分布范围很广。在有些国家,本地工人和中国工人的比例可能是90%和10%。在苏丹和安哥拉,中国工人在总体劳工中的比例可能是最高的。 沃顿知识在线:随着中国的财富500强企业率先在非洲进行投资,他们是否具备了在非洲获得成功的条件?或者他们需要经历一个学习过程? 希恩:他们需要经历一个学习过程。从在非洲的外国投资总额来看,直至若干年前,接近90%左右的投资来自西方国家(非中国)。近年来,中国开始在非洲大举投资。近年内,来自中国的新投资已经超过来自欧洲和北美的新投资的总额。但是欧洲和北美在非洲的存量投资远远领先于中国,特别是在石油领域。 如果你看一看在非洲签署的新交易,绝大多数是与中国签署的,中国确实达成了一些很好的交易,但也有一些交易可能会让中国感到后悔。主要是因为这是一块全新领域,有许多资金在不断流入,中国的确正在努力控制一些资源,同时也会犯一些错误。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他们对非洲并没有太深入的了解。但是,中国的学习速度很快,他们正在做出不懈努力。 其中最大的参与者显然是国有企业,但是在非洲,中国私营企业主的数量比国有企业要多的多。不过他们是微不足道的 – 有些只不过是小商贩。但是,这些私企的数量正在与日俱增,虽然按营业额(美元)来计算的话,他们的重要性并不显著。另外还有一些中型私企正在涌入非洲,他们开始在经济方面产生影响。那些在刚果加丹加省经营铜矿的企业就是很好的例子。
以下是经过编辑的访谈摘要。
希恩:我觉得只归纳为一点不太充分。中国在非洲有四项主要举措,但是如果只归纳为一点的话,我认为应当是中国正在加强与非洲的经济和商业合作。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主题,但是正如我所说的,这只是中国在非洲的四个主要目标中的一个。
沃顿知识在线:您能否详细说明一下其它方面?
希恩:中国在非洲有四个利益。首先,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留对非洲的原材料的使用机会,例如石油和矿物。农产品也是日益重要的一方面。
随着铜市场的走弱,这些企业多数已经濒临破产,有的已经离场 – 他们在当地留下了一个经理和部分刚果员工,但是他们关闭了工厂,打算等到铜价回升后再卷土重来。他们在这些业务上亏了不少钱,在刚果有不少这样的企业,所以他们仍需要面对学习曲线。但是,这对于在那里的所有人都是一样的。
发布日期 : 2010.05.3
非洲问题专家戴维•希恩谈中国在投资非洲方面的“不懈努力”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