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后,招聘市场已经先于房市和股市,活跃起来。招聘公司的网络后台,高质量的人才简历更新不断,凸显出人们已经跳出了去年年底“保饭碗”的阶段。招聘公司的前台首页,也不似之前的冷清,各大公司纷纷向各色人才投出橄榄枝。猎头们也活跃起来,不但较低端职位的外包业务量猛增,且高端人才的储备也陆续发展起来。据悉,某知名人力资源公司已经和中欧MBA和EMBA项目确定了战略伙伴合作关系。
对于校方,有世界级的人力资源公司的协助,学期中的实习问题和毕业生的出口问题,基本上可以解决很大部分;对于人力资源公司来说,就像石油公司买下了中东最大的油田一样,源源不断的,置换型低成本的人才库搭建,是他们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网络招聘也不甘寂寞。但不幸的是,基本上放出来的职位,对于经验的要求都是3-5年的成熟人才。也就是说,对于缺乏充足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如果是不资质特别优秀的人才,是很难去寻找像“管理培训生”这样的潜力职位的。当然,据私下八卦,很多“管理培训生”的命运也并非如当初期许的那么似锦—1年之后,被自动淘汰的为绝大多数。不过大公司的品牌,还是有一些价值的,淘汰下来的人,到个中小企业,寻求一个职位,也不是难事儿。运气好的,被大领导拿去直接当PA了。有一朋友,某大牌公司PA,那工作真是,累得回家都懒得说话,“三陪”已经不足以表达她对工作内容的描述了。运气再好的,直接到某一模块当一个经理,上有总监,下有队员,实际的活儿要干,笼络人心的活儿也要干,被黑锅的活儿更是少不了。当然,薪酬和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是他们的定海神针。
当然,“管理培训生”的招聘范围并不局限于应届毕业生,刚刚工作1至2年的职场新人也是他们的新宠。因为这些已经完成初步社会化的员工,对于公司的选择和职业的发展计划更为谨慎和务实。对于雇主方面,还是节省了培训和管理成本,并同时减少了人员流动率。
2010年的毕业生,应该抓住一些大企业的校园招聘机会,在第一学期就锁定OFFER。有了工作,业务上心理上都要有所准备。农行去年一次性招聘800个应届毕业生,在金融危机前,也算是比较偶然性的事件。不过还有四大在撑着。据悉,普华一般每年招聘大概在1千人左右,他们的HR也和审计一样,疯狂加班。四大一般会在给OFFER的同时,就建议大家去看CFA等相关考试的业务内容。这样做一方面是省下业务培训的时间和成本,使新员工入职业务熟悉期缩短,另外,也是稳住大家的军心。因为HR都知道,“一女多嫁”“红杏出墙”是应届毕业生的拿手好戏。
另一部分公司,会在大三或者研究生的实习生中,挑选出一些符合职位要求的优秀人才,在他们即将毕业的一年中,直接给OFFER,并在毕业前的一学期开始大实习。这样,可以提前进行岗前低成本培训,并锁住人心。但据小道消息称,今夏利好的实习机会,也并不很多。
《财经》的实习,今夏一如既往的火热。早在5月,就纷纷花落各家。具体事宜,我们将会有正式的平台,进行介绍。
所以,明年的毕业生,应该是痛并快乐着的。虽然找工作是痛苦的,经济不好是痛苦的,但是,好在经济已经在慢慢好转了。雪莱不是早就说了么“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
毕业生的春天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