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机械工业外贸政策形势解析


  一、机床工具行业进出口特点

  据海关统计,机床工具行业2009年1~9月进出口101.84亿美元,同比下降25.83%(2008年同期增长18.13%)。其中进口72.04亿美元,同比下降22.57%(2008年同期增长0.85%);出口29.8亿美元,同比下降32.69%(2008年同期增长37.02%),进出口逆差42.24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逆差48.77亿美元减少6.53亿美元。

  2009年1~9月金属加工机床进口3.8万台,进口金额44.85亿美元,同比下降21.16%;出口9.81亿美元,同比下降36.64%。其中:数控机床进口7745台,21.04亿美元,金额同比下降12%,出口7495台,1.99亿美元,金额同比下降47.31%;加工中心进口5629台,11.53亿美元,金额同比下降25.35%,出口454台,0.42亿美元,金额同比下降39.88%;组合机床进口413台,2.12亿美元,金额同比增长159.18%,出口1625台,688万美元,金额同比下降19.3%。

  综合起来看,2009年的进出口呈现两大特点:

  一是进口金额9月比8月高速增长,但同比仍继续下降。从全行业每个月进口额看,前8个月进口额都在6~8亿美元,9月进口9.43亿美元,比8月进口额6.83亿美元增长38.07%,情况开始好转。从全行业每个月累计的进口额看,前8个月进口额同比都下降20%左右,1~9月进口72.04亿美元,同比下降22.57%。

  二是出口环比持续回升,同比继续下降。从全行业每个月出口额比上个月的环比情况看,2009年前2个月连续下降,从3月份开始,每个月都缓慢回升,9月比8月增长10.03%,情况也开始好转。但是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减少,机床工具行业累计出口金额同比下降幅度逐月加大,1~2月同比下降24.23%;1~3月同比下降25.73%;1~4月出口同比下降28.17%;1~5月同比下降29.85%;1~6月同比下降31.06%;1~7月同比下降32.87%;1~8月同比下降33.21%;1~9月同比下降32.69%。

  二、机床工具进出口政策解读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10月起,我国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贸易形势,多次调整出口退税率,涉及机床工具行业先后有四次,提高出口退税率的产品共有98种。

  第一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10月21日发文通知,从2008年11月1日起,提高金属加工用硬质合金制的刀及刀片出口退税率,由5%提高到11%。

  第二次,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11月17日发布通知,从2008年12月1日起提高45种机床工具出口退税率,主要有:金属加工用工具,拉床、插床、牛头刨床和切割机,16种非金属加工机床,以及冷拔管机,8种工件夹具,机床零附件等。

  第三次,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12月29日发布通知,从2009年1月1日起提高8种机床工具出口退税率,主要有:拉床、插床、牛头刨床、切割机、龙门刨床、其他刨床和机床。

  第四次,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9年6月3日发布通知,从6月1日起提高44种机床工具出口退税率,主要有:牛头刨床、插床、拉床,冷拔管机,拔丝机,滚压成形机床,各种非金属加工机床;锻压或冲压工具、镗孔或铰孔工具、车削工具、可互换工具、金属加工用硬质合金制的刀及刀片;机床用零附件、工件夹具和工具夹具等。

  2009年以来,我国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和企业自主调整的举动开始见到了一些成效。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罗百辉表示,全行业出口累计下降幅度能否减缓,还要看外部需求的表现。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和措施如下:

  1.发挥有利因素,用好优惠政策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已采取多项政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扩大投资规模,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制订进一步支持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全面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扩大国内消费,以拉动内需。同时,取消了一大批国内投资项目进口机床的免关税和免增值税政策,取消了所有外资企业进口设备的增值税免税政策。罗百辉分析认为,这些政策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提升国产设备的竞争力。就机床工具行业的出口来说,也有许多有利因素:人民币银行贷款已多次降低利率;钢材价格已从高位回落;从2008年10月~2009年6月,先后四次提高了共98种(次)机床工具的出口退税率;国家对一些农机具、汽车销售给予补贴,拉动了这两个行业对机床的需求。

  2.大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具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质量,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必须转型升级,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逐步改变目前的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产品占主要地位的局面,加大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研制力度,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重视产品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努力向国际标准或国际先进技术标准靠拢和转化,提高国际竞争力。

  要将部分加工贸易(目前加工贸易出口占全行业出口的20%左右)逐步转型为一般贸易出口;将部分贴牌产品逐步转型为自主品牌出口;调整高污染、高耗能、高耗稀缺资源产品结构(如磨料、铸件等),提高其附加值。

  3.积极开拓潜在市场

  多元化地开拓有潜力的市场,如中东、中亚、拉美、非洲、东欧、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努力弥补在欧盟、美国等市场丢失的份额。近几年来我国机械产品与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双边贸易发展很快,出口快速增长。中国和东盟10国、中国和智利、中国和新加坡已分别于2005~2008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2009年4月28日,中国已与秘鲁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双方将对各自90%以上的产品分阶段实施零关税,我国机床工具出口将从降税安排中获益。

  要充分利用与上述国家关税减免的优惠,扩大出口。尤其是东盟,从2010年1月1日起,双方承诺将90%的进口商品实行零关税。我国许多金切机床、压力机械、折弯机等成形加工机床以及一些工具、磨具、机床零附件等具有竞争优势,要积极努力扩大出口。

  4.重视对进口设备的分析研究,选择进口量大、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研制开发,争取转由国内供货

  据海关统计,2008年进口1.5亿美元以上的有以下14种机床。首先要瞄准这14种机床,从中选择批量较多的规格品种,特别是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齿轮加工机床、数控折弯机等,从本企业的条件出发,研制开发,尽快形成生产条件。同时还要瞄准国内用户需求较多、国家鼓励进口的前述16种高档机床,研制开发。

  我国政府于2009年5月发布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根据用户需求,提出在三年内要重点研发:高速精密复合数控金切机床、重型数控金切机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大型数控成形冲压设备、重型锻压设备、清洁高效铸造设备、新型焊接设备与自动化生产设备、大型清洁热处理与表面处理设备等八类主机产品,基本掌握高档数控装置、电动机及驱动装置、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等的核心技术。

  三、2010年机械工业外贸趋势展望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009年1~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3%,其中机械工业投资完成10288.75亿元,同比增长40.77%,增幅大大高于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也比2008年全年机械工业38%的增幅又有所上升。机械工业投资中,电工行业完成2440.7亿元,汽车完成2373.93亿元。机械工业投资所需设备主要是机床,在大飞机、高速铁路、核电装备等专项投资支撑下,在国家对发展中小企业更多支持政策的情况下,高档数控机床、大型重型机床以及适合用户需求,尤是中小企业需要的中低档数控机床和优质的普通机床,必将受到用户的欢迎。

  2010年机械工业总体上将呈稳定发展的态势,总需求稳中有升。机械工业内由于一些产品产能增长过猛,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压力加大。机床工具行业产品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动力尚不足,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世界经济复苏将是艰难曲折的过程。罗百辉建议机械企业要加强自身管理,加快科技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努力开拓潜在市场,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出口,促进对外贸易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