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德进
关于车的记忆,应该是在2020上,依稀记得年少读书时,不断地指着街上的汽车询问那些名字。从那时候起开始知道了克莱斯勒;知道了jeep;知道了各种汽车的品牌……
然后是关于自驾的记忆,偶然的机遇,闯进了自驾的圈子,第一次的长征,便踏往西藏的路。珠峰脚下,车子的转向轴断裂,崎岖的山路上只有我们一辆车,手机没有信号,电台联系不上前方的车队,那一刻迷茫让我们不知所措。可是当地每一辆擦身而过的车辆都会停下来询问、帮忙,几瓶水、一个咸鸭蛋在交到我们手中的那一刻起,让我们有了生存的希望。
风雪交加的加错拉山下,当地的交警用60公里的时速翻山为我们送上新轮胎,我不知道在那样边缘地域体会如此的温情是什么样的感动,只记得到达前往小镇的那一刻,像脱胎换骨一般。那一场生死间的徘徊,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渺小,也感受到了人和人之间的温情,这是在喧闹的大都市里无法感受的。于是决定沿着自驾这条漫长的路继续走下去。从懵懂的少年,慢慢成长,慢慢历练,自驾仿佛是一个魅惑的精灵,让人无法自拔。也许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阴郁,还有不断的波折,犹如自驾的路途,坎坷不平,总会遇到危险,可是当你身边有那么多双手在互相扶持的时候,一切都变得不那么痛苦,相反,我们会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2006年,我加入了越野一族,那是一群充满着激情与梦想的人们。平时的狂妄不羁和危难时刻的伸手援助,沙漠、冰雪、高山、河流、沼泽,好像魔障一样,催促着我们出征的心情。狂妄的沙漠吞噬着车子,但是绞盘和手中的铁锹是拯救的工具,肆意的冰雪考验着意志,可是身边还有朋友们的温暖。也许在城市中太过功利的我们需要这样一个空间,体会真实的自己。我们并没有DAKAR的那样专业,只是在城市的边缘或者荒漠的尽头,寻找存在的价值,那不是一种炫耀,而是生活的一种经历,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可以完成,需要的是互相的帮助。当你还在苦恼于尔虞我诈的工作或者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时候,来加入我们吧。在自驾的天地里,有才子佳人,有侠客高手,然而所有人都没有区别,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都有这样一群人,一步一步走过山川河流,带着那颗热爱生活的心享受生命的每一天。在路上我们携手相伴,在困难面前我们不放弃每一丝希望,每到一个地方,都会遇到热情的笑脸。
人生能有如此多的知己,还有什么可以沮丧的?在浑善达克的沙漠里和40辆越野车的高手们共同走了7个小时,一起穿越沙漠赛道。夜在沙漠的赛道里纵横,一杯二锅头,让所有人心里忘记了风的寒冷,忘记了辛苦的旅程,只记得不分车队,一起挖车拖车,在台子里互相转告前方未知的道路。
甘南路上,为了一个抛锚的车,所有人都停留下来,只为了不抛下一个队友,即使是难走的山路,我们也要把他拖回北京,当胜利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辣辣的青稞酒让我们互相拥抱在了一起。
从贵州返回湖南的路上,大雾弥漫的雪峰山,断路维修的国道,让我们开了18个小时的车,有的车只有一个司机,疲倦让他开的非常缓慢。可所有的车把他夹在车队的中间,保护他的安全,一直到了岳阳。街边的小酌,夜风很凉,心里却很暖和,很感动。
河南郭亮屋子里的白酒、牛肉。由于车辆的小事故,所以我们到晚了,可是还有那么多的队友们在等候着,给我们准备了那么多美味佳肴。于是那一天的辛苦与疲倦慢慢都淡忘了,醉在这一片情之中。
夜晚山东的烟花、歌声、汾酒,我的眼睛由于发炎看不清楚,可是很多人都在询问我的感受,把我放到最舒服的位置。那些天,我虽然看不见,但是能听到他们的话语能感受到手心里的温暖。谢谢牵着我手一直走的慕琦,谢谢每一个一路照顾我的人。
去山西太原的时候,太原11辆车的车友在烈日下迎接我们的汗水,还有20个人挤在一个大桌上的欢笑。
12点进入西安城,等候了一天的赛欧车友会的同学们,给我们安排周到了以后,一口水都没有喝就走了。
塞罕坝暴风雪中奋斗的身影,没有年龄没有性别的界限,淹没膝盖的积雪无法淹没彼此的信心。那一夜的奋战仿佛还在昨天,还能感受到每一个人的呼吸声。
记忆里珍藏着很多很多,你们的名字,你们的笑脸,你们的身影。
杯中酒一饮而尽,朋友情一生不尽!将这魅惑的自驾生活沿着生命的道路进行下去吧。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有车一族,他们是先富起来的那个群体,这符合我们的国策,无可厚非。旅游已成为许多人的时尚。不少人在富裕之后,把钱花在旅游上。这反映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追求也有了质的提高。怎样玩得好、玩得痛快,成为一些人的目标追求。
尽管今天,油价飞涨,有很多舒适快捷的交通方式,但是,我仍然痴迷于驾车遨游四方,驾车出去谈生意,驾车去上班,驾车出差,开上自己的爱驹,那是都市的一种快节奏生活方式,经常在阳光明媚的早晨,从家中出门向西,离开闹市,驶上109国道,随风飘过视线的……
这可能会污染环境,但是,环保问题总是会被解决的,身为商人,没辆车是不行的,这好比我的贴身秘书,在我的事业上会给予我很多意想不到的帮助。那些大笔大笔的单子都和我的爱车密切相关,不能为了区区油价微微上涨而抛弃我的爱车。
爱车记录的是我曾经走过的路,经历过的辛酸,我走过的每一寸道路,都被她的滚滚车轮所记录,我流过的每一滴眼泪,都被CD中传来的,陪伴自己多年的谭咏麟的悠悠老歌而刻骨铭心。
汽车,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仅仅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资源效率是很低的。多年前,我记得有过一个关于私家车的讨论:送你一辆桑塔纳要不要。前提是不准转送、拍卖,只能自己用。当时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结论是不能要。不是当时养车贵过今日,而是当时大家的收入都实在太低。
但即使是现在,如果你用纯经济的理论来分析,买车无论如何是不如“打的”划算的。但偏偏有那么多人要买车,并非因为大家都傻。要面子的因素有一点,身边朋友、邻居都买了车,自己无论如何也要买一辆。但根本原因还在于汽车满足了人们的一种很重要的需求——移动性。
衡量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很简单的一个办法是看人的移动能力和水平。古时候,从重庆到北京要赶路几个月;我们小时候,出门到50公里以外的地方就是一件大事。但是现在,早上在重庆,中午就到了北京;几个朋友串了通电话,即刻就可以相聚从化泡温泉……
汽车,作为一种商品,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主要是它极大地提高了人们个体的移动能力。当然,有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你要不加节制地去使用。相反,为了实现人类可持续的移动性,我们必须节制。
油价从低到高,是各个成熟市场消费者都经历过的一个阶段。因为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我们不可避免地也要迎来高油价时代。
但是,正如我所说,大家也完全不需要忧虑,高油价只是我们每个人移动性普遍得到改善的一个必然结果。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的移动性无法牺牲——因为我们大家谁也不愿意回到过去骑马乘船的那个年代,我们要做的是想办法克服能源的制约。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我个人相信这是可以解决的,虽然挑战极大。但在此之前,我们只能忍受高油价之痛。
混合动力、电动车、生物燃料、氢能源……这些是汽车行业需要面对的课题。但是对于你我这样的普通消费者来说,也不是完全不可为,最简单的是减少使用车辆。该坐地铁的尽量搭乘地铁;该坐公汽的尽量坐公汽,“那还是开车方便一点”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是对这个城市,对环保的极大不负责。这种不环保的活动在高油价时代也应尽量减少。可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要买车的原因就在于——我们保留了这种可能性。换句话说,因为高油价,我的移动性减少了,但是能力还在。
作者简介:余德进,知名汽车评论人,人文作家。
我的游记:
世界客都,梅州自驾游 (线路篇)
西部自驾苦旅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