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源流考


“汉奸”源流考

 

    《现代汉语词典》对“汉奸”的解释是:“原指汉族的败类,后泛指投靠侵略者、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中华民族的败类。”这里所说的“原指汉族的败类”,究竟“原”到什么时候,该词典没有给出答案,各种辞书也是语焉不详。还有的辞典引用了清代无名氏所著《汉奸辨》中的这一段话:“中国汉初,始防边患,北鄙诸胡日渐交逼,或与之和亲,或与之构兵,由是汉人之名、汉奸之号创焉。所谓真汉奸者,助异种害同种之谓也。”无名氏将“汉奸”这一称谓一直推到了汉代初年,真是无知者无畏,什么话都敢下断语。

    “汉奸”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宋,南宋学者王明清著有《玉照新志》一书,其中写道:“桧既陷此,无以自存,乃日侍于汉奸戚悟室之门。”秦桧跟徽、钦二帝一起做了金人的俘虏,秦桧卖身投靠到汉奸戚悟室门下。由此可知,戚悟室是有史以来第一名汉奸,从南宋投降到了金。

    元人胡震所著《周易衍义》一书中也提到了“汉奸”一词:“李固欲去汉奸而反遭群小之毒吝也,然志在去奸,于义何咎。”李固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忠臣,因此这里的“汉奸”一词不同于现在的意思,而是指东汉的奸臣。成书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的《湖广通志》中也有“汉奸”的字眼:“然土司敢于恣肆者,大率皆汉奸为之拨制。”有趣的是,《清史稿》中“汉奸”一词出现了八处,《慈禧太后对列强宣战文》中也说:“苟其自外生成,临阵退缩,甘心从逆,竟作汉奸,朕即刻严诛,绝无宽贷。”清代乃满族统治,竟然把背叛国家的人也称作“汉奸”,可见“汉奸”早就不独指汉族的败类了。

    抗日战争期间,华侨陈嘉庚向重庆国民政府提议:“敌未退出我国土即言和,当以汉奸国贼论。”这个提议由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通过,被邹韬奋称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 1938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制订《惩治汉奸条例》,1945年制订《处理汉奸条例》,以此当作打击政敌(主要是汪精卫的南京政府)的主要工具。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